于婉莹|审判之后,韩国体制何去何从|海外看世界

13学者评【尹锡悦之乱与东亚变局】第9篇

于婉莹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讲师、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韩国总统尹锡悦在2024年12月3日发布紧急戒严令后的第43天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拘捕的现任总统。在韩国宪法法院的审判过程中,尹锡悦坚持紧急戒严的正当性,并对多项指控进行辩驳。这遭到了他在戒严后的对国民谈话中曾经作出的“不回避法律、政治性的责任问题”这一承诺的质疑。戒严风波核心证人在审判过程中的证词让戒严的事实关系越来越复杂,真相迟迟不能浮出水面。

在“戒严风波”后一系列的混乱之中,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尹锡悦的支持率一再刷新历史新低,但韩国执政党与推动弹劾的共同民主党之间的支持率差距正在缩小,戒严风波和总统弹劾案究竟如何收场,后续是政权的延长、交替,还是新创,结果难料。但能够确定的是当前韩国保守势力集结,政治阵营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共同民主党的支持率在戒严风波后一度拉升到国民力量党的两倍,但随着弹劾进程的推进,不少民众撤回了自己对共同民主党的支持,两大阵营进入新一轮拉锯战,仍未摆脱极端对立的格局。

2024年12月27日,韩国国会,执政党国民力量党议员与在野党议员发生肢体冲突。

在这场政治危机开始后,韩国一再强调自身民主的恢复力和韧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韩国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加剧,弹劾成为日常,国政运行失灵,反复陷入尴尬的循环,引以为豪的“韩式民主主义”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危险,有韩国学者讽刺韩国的政治已经是“植物状态”。追究在戒严风波中涉嫌“内乱罪”的人员的责任或是换一位总统,无疑会对韩国的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但这足以让韩国摘掉“帝王式总统”“青瓦台魔咒”的标签吗?

这场政治危机如何收场关乎韩国民主的自尊心,如何弥合对抗式的阵营政治带来的社会撕裂将成为关键。当前韩国国内修改宪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关于修改宪法,韩国已经出现了“分权”“内阁制”“国民参与”等多元化的声音,也有人主张弹劾和修改宪法同时进行。无论修改宪法是否能够成为韩国政治危机的出路,对“1987体制”再思考的时刻已经到了,对韩国民主制度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