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5篇
刘星
山梨学院大学
4月11日,美日菲三国首脑将在华盛顿召开首次三边峰会,根据日媒报道,其间三方有可能会商讨诸如日菲防务合作升级、日本是否会以正式身份参加年底的美菲联合军事演习、美日菲在南海联合巡航等加强安全合作的具体措施,至少对外宣示加强三方防务合作的大方向应已十分明确。结合去年首次召开日美韩三方首脑峰会以及日美澳印四方会谈也在大造声势,一个以美国为核心、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的多边安全框架的雏形正在形成。毫无疑问,南海局势的紧张为这种多边安全框架的形成提供了“合理性”,但的确又可能加剧这一地区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对峙的危险性,同时也必然会增加中国的安全成本以及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主导打造多边安全框架表明美国短期内将南海视为中美间重要的战略博弈场,以及对中国将借助巩固在南海的优势地位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加强在南太平洋影响力的战略担忧。而美国的战略取得一定进展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南海各声索国的态度,中国日益加强和巩固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肯定会导致南海相关各国的疑惑、焦虑甚至抵触。如果本国能力有限,那么“抱团取暖”、“绑定”域外国家制衡中国的对抗性方向是可预测的。但仅有对抗更易导致冲突,恐怕利益相关各国并不希望看到玉石俱焚的局面,因此对话依然是目前必须的选项。参与美国主导的多边框架(程度各不相同)对冲中国,同时稳定对华关系避免孤立中国或是这些国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或许也应对以下细节因素予以关注。1,这次中菲争端中,菲律宾方面几乎采用全程直播的方式,通过国际媒体等逐步塑造着弱者和勇者的形象。鉴于在“大国”与“小国”的争端中大国的坚持往往会被视为强硬甚至霸权而更被赋予负面印象,中国在国际舆论不太可能获得优势。2,在西方挑起南海问题话题时,经常会渲染南海的“中国加勒比海化”和“内湖化”,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任何举动都会被套上这个定义的枷锁,从而使中国处于道义上的不利地位,如何对此加以理解、是否需要“解套”,或是影响到此后中国南海政策的关键议题之一。3,与商业纠纷、贸易摩擦等不同,领土争端与国内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哪一方都因牵扯到核心利益而很难甚至无法让步。目前双方还处于执法船而非军队的对峙状态,保持着总体上的克制,但是否应避免事态升级应予以更为整体性的考量。
南海问题、中菲争端或许是围绕东亚地区是否仍可维系和平与发展之大局的各国外交、安全战略的试金石,各方博弈或会日益激化。需要更多的外交智慧、各方之间更为明确的安全共识和涵盖面更为广泛的地区安全机制,历史告诉我们,战火有时会因为偶发事件爆发,也会因为各种难以预测的相互作用而不以决策者意志为转移逐步升级直至失控,防患于未然依然应是各方的首要目标。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汇集了朝鲜半岛问题、中日东海问题、台湾问题以及包括中菲争端在内的南海问题等重要的安全风险。面对美国竭力将这一条线的各种争端视为相互关联的问题群并搭建多边框架以一体化应对的动向,是“全面出击、各个击破”,还是对目标进行优先排序、得失计算并灵活应对,进而言之是否需要进行方向更明确、可以整合各种外交目标的战略思维,对中国的外交和安全决策可谓重要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