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一 | 俄美乌角力后,中国已不再是“修昔底德陷阱”中典型的崛起国 | 海外看世界

37学者评【俄乌战争的“终结”与美俄勾连及其对欧盟、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冲击】第16篇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

近期,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反复,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举动背后,特朗普的策略耐人寻味。他一方面试图通过施压乌克兰获取关键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又与俄罗斯关系升温。这不仅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也揭示了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刻变化。

特朗普的双重策略:施压与疏远

特朗普对乌克兰的策略可谓“一石二鸟”。在暂停援助的同时,他试图从乌克兰获取关键矿产资源,派遣美国矿工进入乌克兰开采。他天真地认为,只要美国派几个矿工去乌克兰挖矿,俄罗斯就不会再对乌克兰有野心了。他的逻辑是,俄罗斯要是伤害了美国的矿工,那就是攻击了美国,俄罗斯不敢。但是,俄罗斯哪怕真的怕美国,难道不能绕着矿执行任务吗?

特朗普政府的信用问题也由此浮出水面。他在第一任期与墨西哥、加拿大谈成了《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但在第二任期开始后,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这表明,即使特朗普通过断粮、要价最终与乌克兰达成协议,这个协议能维持多久也很难说。等特朗普觉得不满意了,又可能推倒重来,重新要价。泽连斯基在白宫描述普京如何不守承诺,事实上,特朗普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美乌矿产协议的前景:希望与隐忧

此前,有消息称特朗普或在国会演讲中宣布关于矿产协议事宜,但事实是没有。本来泽连斯基在华盛顿的当天下午双方就准备好要签协议的,只不过一方面泽连斯基不甘心,还想再尝试一下寻求更为实质的安全保障,不是就来几个美国的矿工的那种;而万斯呢也想在领导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结果双方都玩脱了。

然而,短期内美乌矿产协议达成的可能性仍然不小。万斯已经释放出缓和信号,称白宫仍然愿意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并表示美方听到了一些积极的消息,暗示美乌合作的可能性仍未完全关闭。泽连斯基也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长文,试图缓和与特朗普的紧张关系,并提出有限停火方案。他强调乌克兰渴望和平,愿意签署协议,并对美国表示感谢。同时,他特别提及“特朗普的强有力领导”,称双方在白宫的会面“令人遗憾”,并表示“是时候纠正局面了”。可见,双方在玩脱之后又都试图“找补”,希望能重新回到原有的轨道上来。

“修昔底德陷阱”再思考:全球秩序的重塑

“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讲的是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在权势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摩擦。但现在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立场的改变,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缩,尤其是推崇重商主义,直接自己放弃了守成大国所要维持的既定国际秩序。

因此,中国与其说是崛起国,不如说已经可以做出取代原守成国、而对原有秩序进行维护甚至主导的国家。在具体议题上,比如在经贸层面,与其对美国加征关税进行对等的同样是重商主义性质的报复性关税,不如借此契机推动美国以外其他的国家,尤其是已经被美国加关税或者接下来大概率要被加征对等关税的国家来促成一个新的以全球化、市场化、经济自由化为核心的新秩序。并且通过共同应对气变、继续投入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等全球议题上来进一步增加软实力。

美国对乌克兰援助的反复,特朗普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策略,以及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已让“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不再适用中美关系。在此背景下,中国等新兴大国有机会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也正在悄然而至。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