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一 | 美国的“对话”战术 | 海外看世界

14位学者评【中美对话】系列第8篇 作者: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布林肯、耶伦访华一波三折,但终究还是在2023年中成行了。美方为何在不断打压中国的同时又执着地希望高官访华、互通有无呢?这样的沟通究竟是否又意义,又是否能扭转当前中美关系的颓势呢?图片

01 美方对话是战术

对拜登政府而言,与中国维持住多层级的沟通管道,尤其是在危机发生时双方间设立的热线电话能打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外交目标。不过,这样重视沟通的态度背后是有美方的战术考量的。一方面,面临来自国会尤其是来自共和党议员们的压力,拜登政府无法轻易对中国做出任何让步,因此沟通本身往往就是目的,而非一种去实现其他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拜登政府的行为已经让我们多次看到,将沟通本身作为目的之后,美方可以不断试探中方的红线、底线,并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坐实试探的每一步,达到得寸进尺的效果。

02 危机管理仍重要

在明知道美方会有通过每次对话确认中方眼神,并不断将一些原来被视为触碰中方红线的动作常规化之后,中方是不是应该直接拒绝沟通以免遭受损失呢?也未必。因为对话对危机管理而言很重要。拿过去几年中美缺乏完备的危机管理机制与此前十几年中美间仍尚存较为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相比较,近一段时间来中美间的危机、冲突显然变得更频繁、更持久。

有的时候,及时对话是可以避免摩擦升级、冲突发酵的。比如,当前中美双方政策制定都受到各自社会舆论的压力,有的突发事件在完全公开之前如果双方能够迅速通气,甚至解决,则可以避免事态发酵,导致双边关系受到巨大的影响。除了能提升危机管理的效果外,如果对话得好,一些高层官员的会晤甚至能给市场带来信心,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韩日两国也不能例外。

图片

03 在对话中获得主动权

对话的战术对美方有益,而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对中美双方都带来红利,那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反倒在相对收益上吃亏了呢?其实不然。中方完全可以在对话中掌握主动权,推动自己关心的议题,向对方提出具体的诉求,在沟通对话中不断增加并明确已知的红线以压缩美使用“对话战术”的空间。

04 恰逢对话时

今年的APEC峰会将是全球瞩目的,而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中美有一个能缓和关系的窗口期,美国正好在中期选举已走大选还未完全到来的节点,政客做一些让步不会背负太大的政治包袱;中国也正好希望能提升市场信心,保持增长势头。而如果拿APEC峰会双方元首会晤为目标,前期就必须有多层级的频繁互动,甚至既有达成一些成果的理由,也因此会有一定的妥协的空间。而一旦过了这个窗口期,美国完全进入大选状态,那就只剩下政客们比谁对华更强硬的戏码了。

所以,虽然美方只把“对话”当目标本身,且使用了“对话”战术,中方完全可以借对话拓展危机管理的方式及渠道,在对话中掌握部分主动权,以“对话”来更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