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评【美国在人文领域的对华脱钩以及麦卡锡主义的回潮】第10篇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时事评论员
百年变局下动荡加剧,国际上各类矛盾不断复杂、激化。尤其美国,现在出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对内对外政策都呈现出极端化、对抗化的倾向,不仅仅只是针对中国,更不仅仅只是个“文化脱钩”的问题。
有关美国近年来这类病态的表现,特别是各个领域的与中国“脱钩”(或称“去中国化”),以及其形成的复杂背景及根源等,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我这里,只想就中国应该如何对应美国这种“脱钩”(特别是“文化脱钩”),谈一点儿粗浅的看法。
首先,双方都需要端正基本的战略认知。中美作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时又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是最大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双方在文化上有一些差异和矛盾、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近年来美方的对华错误认知又加剧了这些矛盾的复杂性,就使得更易于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因素相关的“文化”脱钩更具有不同于经贸、科技脱钩的敏感性。尽管这里边也可以细分为难以妥协的“原则性要素”,例如根本制度等,以及“非原则性要素”,例如一般的文化教育交流等,今天,这些似乎在美国“泛政治化”的认知中,已经混为一谈了。而且还可能因特朗普卷土重来而变本加厉。
但如果中美双方都认为,即使在这样的领域中,我们也是可以本着“和而不同”的理念,也可以去“扣好第一粒纽扣”,建立“朋友而非敌人”的关系,也可以把“和为贵、稳为重、信为本”作为基本遵循,那这个矛盾就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因为中美两国同处于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并且同为这个时代红利的最大获利者。双方在力量上的相对均衡、利益上的紧密依存和风险上的高度共有,都使得我们之间必须“以合作为唯一正确选择”。所以,即使有一些分歧,也只能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这是中美关系的唯一出路,是双方在“脱钩或合作”博弈中,第一个要面对的原则性问题。
其次,就是在美方有一些比较过分、甚至挑衅性的“脱钩”动作时,中方应该如何对应呢?这时,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简称“以牙还牙”。另一种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这里,我推荐毛泽东在1939年《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的两句话:一句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毛还特别引用东汉时刘秀的一位将军朱浮写给渔阳太守彭宠的一段话:“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他告诫大家:“朱浮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政治原则,我们千万不可忘记。”这段话很有名,不仅明确提出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政治原则,而且道出了“勿使亲痛仇快”的内涵指引。
但是,毛泽东还有另一句话:“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末,我们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并指出“不要超过自卫原则。” 这又是一段很有名的话,说出了中国人一以贯之的底线思维。
我觉得,毛泽东这两句话是一个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方法论,用在今天的中美(包括两岸关系)的博弈中,恰到好处。
具体而言,美国闹着要“脱钩”,我们就坚决要合作,两岸关系也同样如此。因为,脱钩会使“亲痛仇快”,合作才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所在。破坏中美的民间友好感情和深度交往,干扰两岸的融合发展与民众的心灵契合,这都是我们的“敌人”所要推动的,“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有时“如果欺人太甚”,我们也要针锋相对,“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软硬并举,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
今天的中国已经比当年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有了更大的实力、更强的定力和更广的胸怀。最近,中国政府已经把内政外交都囊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的发展格局之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乃和,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经风雨、坚忍前行的历史总结,也是今天时代和平发展合作潮流的召唤,更是所有和平人类的共同利益福祉所在。所以,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力量和自信,克服“脱钩”等各种干扰和障碍,走向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