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7篇
张晓刚
长春师范大学教授
今年3月底,曾在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执政时期担任政府发言人的哈里•罗克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杜特尔特曾与中国领导人就南海问题达成过“君子协议”,菲方表示不在存有争议的南沙群岛修建新设施或加固已有设施问题。但自2022年小马科斯政权开始执政后,菲方对前届政府与中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反悔了。究其原因,从内政层面上看,小马科斯政权较杜特尔特政权而言,在政治姿态上更具有政客色彩;此举既能讨好菲律宾中产阶级及以上层级的选民,又能以“通敌”“卖国”为借口,削弱普通民众对杜特尔特的支持度。从外交层面看,在中美两国之间摩擦持续加剧,且美国对华“去风险”措施逐步细化的背景下,通过上述手段爆料、抹黑和指责上届政权,也有利于小马科斯政权博得美国的好感,从而换取美国的投桃报李,进而奢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外交以及军事方面的援助。
2024年4月11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陪同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白宫举行的三边峰会
下面,我拟从主要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动向、导致南海问题激化的原因、南海局势未来之走向分析等方面作简要分析,不当之处谨请方家斧正。
1
主要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动向
目前,关于南海问题,除菲律宾之外,美国、日本均有动作,其动机亦涉及多个层面。首先,对于美国而言,挑拨、激化南海问题是其对华抑制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国际形势而言,我国面临较大的外交和地缘政治压力:在欧洲,俄乌冲突的持续加剧不仅在欧洲国家中激起反俄浪潮,还使得欧洲某些国家对我国的友好度逐渐下降,削弱了我国通过增强同欧洲的互动关系来规避美国对华制裁的效果;在中亚地区,因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力量有所下降,导致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趋于活跃,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遏制,就会直接危及我国西部地区的安定;在东北亚地区,朝韩两国均放弃了和平统一计划;朝鲜不断试射导弹,韩国则试图重新部署萨德系统,从而使得朝鲜半岛爆发军事冲突的概率大幅提升。在上述问题不断累积且不能缓解之下,美国只要刺激南海问题不断恶化,就可将中印博弈、中日领土纠纷、台海问题等层层叠加并连成一体,从东海、南海等多个方向对我国施压。此举除了能使我国同周边一些国家关系处于恶化状态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将我国同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国进行绑定,使我国始终处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其次,日本也会继续对南海问题进行炒作,这将有利于日本在国内渲染“反中”情绪并拓展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军事活动范围及职能。例如在近期,日菲两国举行会谈,就日本定期向菲律宾派遣自卫队事项进行了磋商。同时,菲方也在考虑同日本签署信息保护协定,这将意味着日菲安全合作关系逐渐上升为“同盟”级别。又如,日本国内的媒体不断报道中国海警在南海“暴力执法”,将菲律宾塑造成“受害者”和“反抗者”的形象,结合对中日领土纠纷及台海问题的倾向性报道,使得日本民众偏听偏信,对中国的反感度不断增加。此外,以受俄乌冲突影响为借口,日本在对外出口武器及军用零部件方面也开始动作频频。3月26日,日本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讨论修改限制武器出口的“防卫装备移转三原则”方针,以及解禁与英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发的战斗机出口事宜。这表明,日本对于欲引进美式装备或已使用美式装备国家的军事合作将逐步提升。而眼下,我国也是配备美式装备国家在军事上所针对的国家之一。
南海海域图
再次,越南等东南亚与中国有利益之争的国家往往会在中美摩擦,或中菲摩擦加剧的情况下采取骑墙政策,企图左右逢源,进而向我国索取更多利益。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东盟作为地区合作机制的一个整体,在西方与俄罗斯及中美摩擦中保持了较为中立的立场。如根据新加坡的调查机构所示,东盟国家在对中美的选边问题上,亲中和亲美意见基本处于持平状态。但随着南海问题的激化,这些国家恐怕也会利用我国在地缘外交上相对孤立的现状,以“作秀”的方式要求我国减免债务或索要更多利益。
2
导致南海问题激化的原因
中菲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完全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第三方域外势力插手。然而对于中方的提醒,菲律宾却置若罔闻,不仅执意“引狼入室”,而且屡次在南海”碰瓷”中国。
其一,受俄乌冲突影响,传统安全重新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此次冲突带来的最重要影响之一便是国家间的纠纷由大国对小国的特别军事行动演变成了战争。而且目前为止,联合国依然无法调停军事冲突。这就使得一些存有领土问题、历史纠葛或民族仇恨的国家,对于现有国际秩序的信赖度不断下降,并重新尝试通过发展自身军力攫取领土,或与强国结盟来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同时,传统安全威胁的加剧也会淡化世界和平和国际友谊的倡议,尤其是削弱了那些呼吁以谈判方式解决争端、避免武力冲突等言论的影响力。此外,各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会在经济、资源、技术等领域逐步降低对潜在敌对国的依赖程度,转而与盟国或面临共同敌对国的国家建构新的供应链。此一动向导致原本存在矛盾的国家之间,一方面利益联系逐渐弱化,另一方面对抗色彩则趋于深化。
其二,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当下,各国社会矛盾明显激化,政府通过塑造“外敌”可以适当缓解国内的不满。之前的新冠疫情对国际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后来爆发的俄乌冲突则加速了国际供应链的断裂和重构,这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一旦国家经济增长受阻,其民意便会倾向于保守,而政客为了赢得选票,则会将矛头指向国外,通过渲染外国的“非礼”行为,刺激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于小马科斯政权而言,增强美菲合作,其主要收益者是菲律宾的精英阶层,而很少能波及到普通民众身上,这无疑会增强民众对于走亲民路线的杜特尔特的好感。为此,菲方需要进一步突出和加深与中国的矛盾纠纷,惟其如此才能达到转移普通民众注意力的目的。
其三,现存国际秩序正面临挑战,这会导致国际关系框架或规则的重组。对于一些期望调整自身国际站位的国家而言,当前形势正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必然导致中国制造业及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趋于下降,而由此空余出来的产能或将被其它国家,如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等瓜分。另一方面,像日本这样的海洋国家,不仅企图增强自身军力的远洋投送能力,还渴求同航道沿线的国家构建起安全合作框架;就当前的形势而言,除了期望能促进其达到上述目标外,还希冀为其提供参与制定新航海规则的机会,从而提升其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
3
南海局势未来之走向分析
菲律宾如今试探中国底线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一边不断派船挑衅、一边不停拉拢域外势力撑腰。然而,归根究底,南海局势的未来走向基本上是由中美博弈之结果决定的。在南海局势紧张升级的当下,有两方面动向值得关注:一方面,在美国的怂恿下,菲律宾小马科斯政权不断推动南海局势升温。而且,这种升温态势会随着美日菲各取所需、“抱团取暖”而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的“小动作”包括以美日菲为核心的“小多边”遏华机制的形成、加强美日菲南海联合巡逻或美日菲等国南海联合军演的频次增加、西方媒体以南海问题为名义不断污名化中国等。另一方面,据信4月3日至4日,中美两军在夏威夷围绕海事安全问题举行了磋商机制小组会议,标志着中美双方恢复了此前中断的军事高层会谈机制。这既是中美两国关系相对缓和的信号,也是在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近距离海上军事接触“打预防针”,表明了中方愿意和美方管控分歧,避免出现误判,但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绝不会妥协退让。
另外,中国外交部门的一系列动作也备受瞩目。近日,应中方邀请,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当选总统、泰国国防部长在内的东盟各级领导人密集访华,王毅外长在广西与他们分别举行会谈,凸显了维护地区稳定的底色。中国力图以东盟框架奉劝菲律宾“悬崖勒马”,同时也在为南海可能的变局未雨绸缪,通过与东南亚各国的紧密互动,以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中菲或中美冲突中寻求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024年4月7日,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开展海上合作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美国将与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海举行首次联合海上演习。菲律宾认为这次联合演习可以进一步加强美日澳菲四国的关系,以期达到“抗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强势”的目的。显而易见,针对中国的挑衅行动均由美国主导,美国旨在通过把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将菲律宾等国推向与中国对抗的前线,以谋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菲律宾也乐于充当美国打压中国的“马前卒”。
针对当前中菲涉海争议升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4月3日表示,根源在于菲方违背承诺,依仗外部力量支持反复挑衅。菲方应当立即停止侵权挑衅行径,遵守自己的承诺和中菲之间达成的有关谅解和共识,遵守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回到通过对话协商妥善管控局势的正确轨道上来。其实,对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搬弄是非”和“反复横跳”已经仁至义尽了。如若再用外交辞令来规劝,应该是“勿谓言之不预也”。
总之,南海局势的演变及未来走向既取决于美国是否还会继续坚持离岸拱火策略乃至策动代理人战争,同时也取决于中国面对危局的冷静态度和准备程度。用一句外交辞令可以说“时间站在我们一边”。以目前乱象观之,与菲律宾发生小规模摩擦(如撞船事件等)是有可能的,但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中美综合国力的日益接近和趋于平衡,两国直接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同时,也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中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政策宗旨与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不移的决心,或可视为保障南海局势安全稳定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