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 | 韩国“戒严风波”与东亚变局浅析 | 海外看世界

13学者评【尹锡悦之乱与东亚变局】第11篇

张晓刚

长春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引言

2024年12月3日晚,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首尔龙山总统府发布紧急戒严令,表示将铲除“从北势力”,维护“自由宪政秩序”。这一缺乏法律依据的命令不仅激起了国内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一致反对,甚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结果这场“戒严风波”成了“尹锡悦之乱”的同义语,直接导致了国会对尹锡悦的弹劾动议,某种意义上也成为尹总体政治生涯的转折点。随后,尹锡悦的被捕及遭弹劾不仅标志着韩国政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过渡期,也引发了韩国政坛的深度调整和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潜在变化。拙文拟对韩国“戒严风波”的内外动因及其对东亚局势的波及与影响作一粗浅分析,一家之言难免管窥蠡测,不当之处谨请方家斧正。

韩国宪法法院(资料图)

韩国“戒严风波”的国际动因

从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大背景来看,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积极推动国际关系趋向“阵营”对立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打压中国迅猛发展的势头而试图在东亚地区构建以美日韩为核心成员国的“小北约”。此次韩国“戒严风波”亦可被视为美国东亚战略与半岛问题相互作用下的一种表现和结果。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因欧美日韩等国家加紧支援乌克兰,导致战况陷入胶着状态,进而大量消耗了俄罗斯的战争能力;加之西方对俄制裁和经济脱钩,俄不得不向其“友好”国家寻求帮助,并由此形成了与西方相对的跨区域的“阵营”式战争供应链。

其具体表现是,叙利亚及部分非洲国家提供兵员(雇佣兵),伊朗供应无人机和导弹,朝鲜提供普通弹药,印度等国则以购买俄罗斯能源方式提供资金帮助,匈牙利及塞尔维亚等国亦在外交上积极声援俄罗斯。该供应链的产生一方面将域外国家拉入俄乌战争,但同时也导致参与供应链的相关国家在所处地区加深了区域性矛盾并与俄乌战争相交织(朝鲜半岛即属于此种情况),进而演变为广域的联动性战略博弈,并由此产生以下现象:

其一是在乌克兰及援乌的西方国家看来,参与援俄供应链的国家因有意延长战争,所以也理应被视为西方制裁或打压的对象;其二是对于参与援俄供应链的国家来说,支援俄罗斯也等于变相向周边国家表示,自身与域外大国有深度合作,进而对其博弈对象构成一定的威慑;其三是部分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因国内反俄民意膨胀,出现了抵制亲俄势力的情况。但随着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被推翻,该国对挺俄立场发生反转;同时,伊朗在中东的战略部署也遭受严重打击,不得不选择收缩并试图同西方国家寻求和解。

叙利亚库奈特拉省(资料图)

从国际局势的近况看来,只要俄乌战争尚未结束,与援俄供应链相对应的西方“阵营”供应链也会延续下去,而由此促成的地缘博弈激化现象恐会持续强化而得不到缓解。但倘若推测其远景,则可以预见西方国家迈过二战、冷战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趋势,而且还会因俄乌战争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以及以特朗普路线为代表的美国本国优先主义向外扩散而加速推进。

客观说来,尽管与俄乌冲突有关的战事在中东、非洲等地相继发生,但在东亚地区,地缘博弈仍维持在“冷斗”状态。然而,若从中国的角度看,这种冷和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仍然会被一些国家用“所在阵营”的有色眼镜看待,伴随着此类国家内部去“敌对阵营”运动的扩大化,中国在海外开展经济、人文交流、增强软实力以及扩大国际影响力等举措亦将面临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为应对各自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俄朝两国在安全领域迅速强化了合作与支援;俄国以提供能源、导弹技术、外汇等为回报,获得朝鲜出兵援俄,借此弥补自身兵员不足的问题。然而,由于历史因素与现实问题的加持,韩国对朝鲜增强军力的举措长期持有戒心,朝俄深度战略绑定必然会引发韩国一系列反应。那么,韩国执政当局会如何处置所面临的内政外交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呢?此时尹锡悦的登场显得格外令人瞩目。

当地时间20号,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宪法法院弹劾案庭审第十场公开辩论

俄乌冲突爆发后的2022年3月,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其执政风格和政策方针与前任文在寅总统迥异不同,也备受争议。首先,他推行强硬的对朝政策,试图通过加强军事力量来对抗朝鲜,然而这一举动不仅未能有效缓解半岛局势的紧张,反而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对立。其次,在对日政策上,尹锡悦政府选择了搁置历史争议,共同发展经济的策略,这一做法在韩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不满,被认为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逃避和对国家利益的损害。再次,在对待中美两国关系的问题上,尹锡悦既想抱紧美国的大腿,又不想放弃中国庞大的市场,而这种首鼠两端的外交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韩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进退失据和孤立无援‌。最后,在对待俄乌冲突问题上,尹锡悦政府选择坚定地站在美欧等国的“反俄挺乌”立场上,这一方面是从意识形态阵营和韩美同盟关系上站队西方,另一方面则是想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俄乌战争的“机遇”寻求破解半岛北部“威胁”的途径。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尹锡悦显然错误地判断了国际形势,上述问题构成“尹锡悦之乱”暨韩国“戒严风波”的国际动因。

韩国“戒严风波”的内在动因

俄乌战争爆发后,尹锡悦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战争的进展,这一过程中韩国的立场经历了从中立到提供军事援助的转变。尤其是在乌克兰运用无人机、卫星定位、电子战、精确打击等技术,对体量庞大的俄军给予有效打击后,俄军装备的声誉渐趋崩塌。于是,韩国军工产业“及时”抓住了东欧国家在军事装备方面推行去俄罗斯化的机遇,获得了大量采购订单,赚了一大笔“外快”。韩国试图通过提供常规弹药和攻击性武器来增强乌克兰的战斗力,从而对俄罗斯形成更大的战略压力‌。而这种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对韩国施加了压力,要求其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以分担美国的军事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东欧国家被淘汰的军事装备在制式及性能上同朝鲜军队的武器硬件大致相同,因此,通过研究这些俄制武器,韩国可以评估和掌握朝军的常规作战能力,并试图结合乌克兰对俄作战的经验,构建应对朝鲜军队的战术和策略。但与军工产业的加速推进不同,韩国尹锡悦政权在政治方面与朝俄进行切割的尝试却成为引发此次“戒严风波”的诱因。客观而言,韩国国内的主流民意是反对俄罗斯的,这其实等于给尹锡悦放了烟雾弹,促使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以遵循主流民意‌‌‌为借口做出站队美国援助乌克兰的决定。但是,尹锡悦政府的这一举动不仅引起了国内不同政治派别的讨论和争议,也遭到了俄罗斯方面的反对和警告。

作为“铁杆”亲美派,尹锡悦政权自成立以来就利用文在寅政权过分亲近朝鲜却未获得实际成效为借口,竭力打压国内的亲朝势力。然而,与乌克兰在行政、教育及文化层面积极推行去俄化的改革不同,韩国的亲朝势力在该国的社会中具有较深的影响力,短期内很难以扭转这种局面。究其原因,其一,亲朝势力同知识分子、工会等具有一定左翼性质的群体联系密切,拥有规模可观的受众基础;其二,虽然尹锡悦政府积极推动亲日政策,但韩日两国仍未能就历史问题达成永久性和解(实际上也很难达成),从而使得亲朝势力所提倡的“疏日近朝”方针依然颇具号召力;其三,在亲朝势力中,除了接受朝鲜支持开展“认知战”的人员外,一些韩国人基于历史上法德和解和东西德统一成功的案例,对于实现韩朝统一,进而利用朝鲜的矿产资源和核武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朝鲜已掌握核武器)发展成为区域大国抱有憧憬和期待;最后,从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塑造的角度来看,半岛本来是一个整体,朝韩两个国家的形成是近代日本吞并“大韩帝国”实施殖民统治和二战后美苏博弈暨冷战格局形成的结果;尽管去年10月朝鲜政府作出永久切断并封锁与韩国边境的强硬表态,但韩国一直没有表示与朝鲜进行彻底切割。客观上,基于“血浓于水”“同文同种”等因素,两国民众之间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以尹锡悦为代表的韩国亲美派看来,基于上述动因,朝俄之间的深度绑定将会加强国内亲朝势力的影响力。于是以预算之争为导火索,尹锡悦总统与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尹锡悦忙中出乱使出昏招,宣布了紧急戒严令。而在尹锡悦宣布戒严招致民众反对并被弹劾后,许多亲美的韩国民众也走上街头以示抵制弹劾,进而导致“戒严风波”延宕至今。“尹锡悦之乱”充分暴露了韩国内部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激烈程度。

对于韩国国内政治走向而言,尹锡悦之乱引发了韩国民众的信心危机,许多人开始质疑国家政治体制的合理性,对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产生了严重怀疑,这种不满情绪无疑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动荡‌。在短期内,其民意关于何为“韩国”的分歧,具体来说就是客观接受和维持冷战对峙结果的“韩国”,还是寻求半岛统一版“韩国”的争论仍将持续下去。但长期来看,随着经历和知悉朝鲜战争的老一代人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一代对于朝鲜的亲近感、同情意识会逐步下降,代之增强的是基于“阵营”化国际关系而产生的朝韩对立的“异类认知”。这一点与目前我国台湾年轻一代如何看待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的情形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

进而言之,对于韩国亲美派来说,随着韩军足以应对朝鲜常规军力,并在维持韩美军事合作,实现抵御来自朝鲜的传统安全威胁的情况下,如何去除或消磨国内亲朝势力所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将会成为一个长期性目标。对于韩国亲朝势力而言,未来将面临国内支持群体老龄化,亲美派及美国的联合打压,国内年轻人群体因更加务实而不易争取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迫使其内部发生变化,即基于韩国国家发展的“本土”亲朝派,可能会与被朝鲜渗透、扶持的“外来”亲朝派逐步分离并划清界限。

总之,尹锡悦作为韩国总统被捕,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被逮捕的在任总统,这一事件不仅导致了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严重分裂,还引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政治对立。从事态发生的结果来看,尹锡悦试图通过发布“戒严令”来应对在野党的挑战,但此举不仅未能巩固其政权,反而使得韩国政坛陷入更加动荡不安的局面。“尹锡悦之乱”可以被视为一次“政治自杀行为”,基本上宣告了尹锡悦政治生涯的终结。而“戒严风波”及其善后处置问题犹如一团乱麻,其余波仍未散尽。

韩国“戒严风波”对东亚局势之影响

如前所述,“尹锡悦之乱”造成韩国的政治动荡,不仅加剧了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性,而且暴露了韩国整体力量的脆弱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其国家形象。“戒严风波”还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担忧,使韩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毋庸讳言,韩国“戒严风波”及其未来走向也为东亚地区政治格局的演进增添了新的变数,其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对东亚局势造成的影响亦有待各界的关注和评估‌。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韩国“戒严风波”也映射了美俄中日等世界大国在东亚地区进行博弈的“投影”。韩国在面对地区局势演进变化中显然需要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美国作为东亚域外国家是韩国最重要的盟友(实际上的“盟主”),其态度和“言行”对半岛局势的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俄罗斯尽管综合国力与苏联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但十分重视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得失,因而也是东亚各方力量博弈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因其深陷于俄乌冲突的泥潭难以自拔,目前尚无过多精力和力量投入东亚事务。而中国近十余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此消彼长之下亦使得东亚地区原有的力量平衡需要适时作出新的调整。日本在东亚地区与美韩等国形成同盟势力,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配合美国东亚战略,积极参与地区事务是其不二选择;因其战略位置重要和经济实力排位世界第四等客观因素,尤其受到美国的青睐与倚重。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尽管因经济落后而被忽视,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常规军事实力,在俄乌冲突中站队俄罗斯会得到能源、军事技术等实际利益的回报,有利于其经济社会的稳定,在东亚地区自有其位置不容小觑。应该说“尹锡悦之乱”能暂时缓解朝韩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朝鲜得到“喘息时机”;而朝韩关系是走向回暖还是继续剑拔弩张,值得格外关注。另外,菲律宾在南海对中国的不断挑衅、台湾当局操纵下显露的“台独”倾向、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小动作”等问题都是东亚和平与安全的隐患,且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随着特朗普二次上台执政伊始即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推行“新政”,不仅对美国国内,而且对世界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领域都带来极大的冲击。可以说,美国的东亚战略还存在着较大的变数,何去何从,理应拭目以待。

从经济的视角来看,“尹锡悦之乱”带来的政治动荡导致投资者对韩国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感到担忧,纷纷抛售股票以规避风险,韩国股市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下跌,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经济前景尚不明朗。同时,投资者对韩国经济的信心也大幅下降,纷纷将资金撤离韩国市场,导致韩元汇率贬值,对韩国的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韩国“戒严风波”对东亚区域内的经济产生了连锁反应,各国经济状况目前都不容乐观,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韩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紧密,其政治动荡将会影响东亚整体的经济合作和发展‌。鉴于此,东亚国家理应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共度时艰。

从东亚地区安全问题来看。尹锡悦之乱对韩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产生了微妙变化。尹锡悦上台后采取极端亲美立场,试图促进美日韩的军事同盟,然而国内政治动荡导致美国对其表现感到极为不满,这无疑对美国的东亚战略产生了冲击。同时,尹锡悦在对朝鲜和日本的政策上也引发了争议和不满,使得韩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参与度降低,影响了地区合作的进程‌。“戒严风波”也迫使周边国家重新审视与韩国的关系,进而调整各自的外交策略与方针。对于中国而言,韩国的政治动荡可能为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日本来说,韩国的政治变局也可能成为其加强地区存在感的契机;而朝鲜则可能利用这一时机,继续加强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以巩固其在半岛的地位和自身安全。

客观而言,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一直存在,朝韩两国在维护自身安全方面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鉴于韩国长期缺乏政治独立性和军事自主性的国情,韩国领导人和日本领导人一样唯有采取“唯美国马首是瞻”之策才能保证坐稳权力宝座。鉴于此,任何政治动荡都可能引发地区安全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在某种意义上,“尹锡悦之乱”也是美国东亚战略和俄乌冲突交互影响的牺牲品。当然,这也与尹锡悦总统本人的“乱作为”脱不了干系。

结语

综上所述,韩国“戒严风波”不仅是一场韩国国内的政治风暴,更是东亚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迁的缩影,基本反映了文在寅政府饱受国内外因素干扰,在处理内政外交问题时所走的路线——进退失据、无计可施、慌不择路和饮鸩止渴。“尹锡悦之乱”不仅影响了韩国自身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使得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更趋复杂化,对周边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等都产生了连锁反应。东亚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与韩国的关系,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和对韩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变局和新挑战‌。作为东亚地区的域内国家,“尹锡悦之乱”也带给中国极为重要的启示,即政治稳定对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需要密切关注世界和东亚地区形势的变化,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稳步提升综合国力(软硬实力),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与东亚国家开展广泛的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共同应对世界大变局下的危机与挑战,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