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者评【美国在人文领域的对华脱钩以及麦卡锡主义的回潮】第17篇
张登及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美国从特朗普任期中期起,发动了以关税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战,目的是要求中方增加采购美方产品,平衡贸易赤字。但其实自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对华战略焦虑升高以来,通过管制美中商业与科技交往,阻滞中国总体发展、防制中国经济规模与军事能力逼近美国的主张,就日益流行。
这种思潮的流行,原本局限在战略圈。但随着美国社会的红蓝分岐极化,对华政策的“甩锅”与“究责”,便向两党精英扩散。中国经济当时仍在劲升,伴随大步进取地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交往的部署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加强了“中进美退”、东升西降的印象。
虽然美、中都继续在全球化时代获益,但美方由于欠缺有力的重分配机制,除了科技与金融顶层人士,许多普通人都感觉“相对收益”逊于中国。在社会“进步议题”分岐深化下,大众的“相对剥夺感”也与中国“不公平”获得全球化的“相对收益”的感知挂钩。
开始时是共和党右派热衷此见,拿来抨击拥抱多元社会和全球化的民主党,后来就逐渐成为两党乃至双方多数支持者政策上的“常识”。这是为什么崇尚交易的特朗普关税中心策略,会迅速向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领域蔓延的大背景。
特朗普个人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固执。所以新冠疫情流行初期,他还曾经赞扬北京的封控成效。直到美国疫情失控,严重威胁共和党连任前景,情绪性、阴谋论的甩锅中国政府甚至整个中国社会,就变成不只廉价有效,而且藉由生物民族主义的固有特征,向全社会甚至多数西方国家快速传染的广泛情绪。
这样一来,原本局限在华府共和党右派的全社会、新冷战脱钩观点,就获得了大面积的社会基础。倾向民主党的战略界人士,也不得不从“重估”(reckoning)得出“中国令美国(自由派)失望”、民主党也应扬弃“交往”的结论。这正是“特规拜随”,民主党甚至还加力催促美国的盟友,合力扩大对华脱钩的重要原因。
自中美旧金山峰会以来,双方领导层达成了保持沟通、管控分歧、扩大人文社会交流的共识。战略界偏向民主党一侧的部分人士,也呼吁美方不要掉进新冷战的陷阱,以免突发危机导致竞争失控。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反全球化”为新的广泛背景的美国对华疏离战略,其影响目前尚处于局部领域、象征性、小范围的扭转,如熊猫交流与少量的航班恢复。但严重欠缺互信、深刻的不安全感,导致双方的教育、科技与社会脱钩,仍在加重加深的阶段。
疫情后中美在俄乌战争、以巴冲突、南海争议、台海议题几乎完全相反的主张与动员己方反制对方的行动,都阻碍双方恢复正常交往需要的气氛。再由于选举政治的限制,美方更难主动对脱钩有所调整。目前北京方面先加强和欧洲与纽澳等的交流交往,若能使关系渐渐向暖,或有助缓和美中持续蔓延的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