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学者评【俄乌战争的“终结”与美俄勾连及其对欧盟、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冲击】第13篇
朱俊玮
国观智库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在白宫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发生口角后,欧洲国家纷纷站队力挺泽连斯基,承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外界期盼地关注着这一事件能否促使欧洲国家痛定思痛,团结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障欧洲安全。然而,事态的发展既令人失望,但也在预料之中——以英法为首的十几个欧洲国家在伦敦召开紧急峰会后,准备先由英法等国与乌克兰合作制定一项停战方案,然后再拿给美国进行讨论并推进相关计划。作为东道主的英国首相斯塔默还强调,欧洲必须承担重任,但为了实现和平并取得成功,必须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这一表态意味着欧洲承认自己目前至少在军事上无法独自与俄罗斯抗衡,凭借欧洲自身的能力无法对俄形成有效威慑。

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一笔高达 22.6 亿英镑的贷款
在二战后形成的欧洲安全架构中,北约长期扮演着关键角色。美苏/俄之间的恐怖核平衡和美国为北约盟友提供的核保护伞,是欧洲安全保障的基础,而安抚盟友、使盟友无需为遭受核攻击担心受怕,也是美国核战略的目标之一。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24版》,截至2024年初,美俄两国合计拥有全球近90%的核武器,其中美国拥有5044枚弹头(包括已部署弹头、储存弹头、退役待拆弹头,下同),俄罗斯拥有5580枚。英法两国的核弹头数量仅是美俄的零头——英国约225枚,法国约290枚(美俄因受《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限制,其核弹头数量较为准确;英法核弹头数量为估计数量)。在这样的核弹头数量对比下,离开美国的“延伸威慑”保护,英法两国显然无法对俄罗斯构成足够的战略威慑。尽管不久前马克龙提出“向欧洲提供核保护伞”的想法,但法国的核保护能给欧洲无核国家带来多大的安全感仍存在很大的疑问,更何况法国国内及盟友间对于核保护伞问题尚未达成一致。事实上,法国自从拥有核武器后,就一直在讨论是否应向盟友提供核保护的问题。与英国对北约盟友有核保护承诺不同,法国目前的政策是仅在自身受到的核攻击和非核攻击的情况下使用核武器。

与英法这两个有核国家相比,欧洲的无核国家更加依赖于美国的核威慑。即使在美国做出“延伸威慑”承诺的情况下,美国核保护伞的可信度也时不时受到质疑。而俄罗斯在常规兵力相对落后(这一点在俄乌冲突中暴露无疑)的情况下,加大了对核威慑的依赖。不久前,俄罗斯修改核军事学说,放宽使用核武器的条件,并在俄乌冲突期间时常发出核威慑,着实令欧洲尤其是东欧国家感到害怕。欧洲自身与俄罗斯之间不存在战略平衡,欧洲只有在安全上与美国捆绑在一起,才有安全感。
尽管欧洲国家常常提出有必要建立一支“欧洲军”,但它们从未真正下定决心团结起来实现防务自主。欧洲国家内部的安全感和不安全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在俄乌冲突使欧洲各国异口同声宣称欧洲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距离俄罗斯较远国家所感受到的事态紧迫性,也明显低于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等东欧国家。

中国始终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战略自主——而防务自主是战略自主的前提。如果有朝一日欧洲决心抛开美国,加强自身军力建设,力度实现欧俄战略平衡——暂且不说这一目标能否实现,那么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将全面瓦解,国际战略格局将重新洗牌。这也不是中国希望见到的情形。那么,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在安全上实现多大程度的战略自主、欧美维持多大程度的安全捆绑,才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呢?虽然中国不是欧洲安全问题的当事方,但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