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伦 | 俄罗斯人与美国(六):成也麦当劳 败也麦当劳 | 海外看世界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海看专栏作家

2022年的俄乌战争(俄国称特别军事行动,中国称俄乌冲突,美西方称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又一次把俄罗斯这个欧亚大国推到了世界的前沿。苏联解体31年后,它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一时间,搅的世界地覆天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次俄乌之战,就像当年十月革命一样,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世界格局”发起空前的挑战。我们看到,冷战以后的这场战争(冲突)的双方,仍旧是俄罗斯和美国。为什么会有2022年的这次的“俄美之战”?为什么这次对“旧世界”发起反抗的又是俄罗斯?俄罗斯人究竟是怎样看待和认识美国的?俄美历史上的关系又是如何?

俄美关系这个命题很大,世界的无数学者都在研究和探讨,我的“俄罗斯人和美国”系列文章,列举了百余年俄美关系的一些故事,轶事,片段甚至瞬间,“管窥蠡测”,“挂一漏万”,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折射出俄罗斯这个特殊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取向,处世之道和御敌之策。试图探寻这场俄乌战争的历史原因。不知这一滴滴水珠,能否折射出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对于这场美俄对抗的“俄乌战争”的正确判断,理解和评价,提供一些历史的回眸与借鉴。

这个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关系的变化,往往在短短的一瞬。但所有的国家都在每分每秒书写着不可磨灭的历史。

历史,事实,真相,可能一时会被掩盖, 被歪曲,但绝不会因为人的立场,观点和好恶而改变。

此文这是我“俄罗斯人与美国”系列文章的一篇。我试图通过历史上的美俄(苏)关系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史鉴今,更清晰的认知俄美这对老冤家的关系史和现实的联系。找到其内在的规律,而不至于被一些表面现象所遮盖。

成也麦当劳 败也麦当劳

俄美往事之六

1990-2022 麦当劳在俄罗斯运营了32年

这曾经是俄罗斯人对美国美好生活的向往

麦当劳进入俄罗斯,是一种象征。

冷战结束,美苏握手言和。俄罗斯向往已久的“西方生活”用不着到美国去体验,美国人送上门来了。“麦当劳”不仅仅是一个快餐店,准确的说,这是美国生活方式进入俄罗斯的第一位“形象大使”。

九十年代初是苏联公民对美国的热爱的顶峰。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伴随着对西方一切事物的空前渴望,美国牛仔裤、迪斯科,好莱坞电影、爵士乐在苏联大受欢迎。当时,俄罗斯人仰望美国,认为那里有人类的自由和民主,幸福和理想。当时的新闻报道甚至有这样的形容:“莫斯科的麦当劳成为迷人的,光明的西方世界的一个岛屿”。

90年代初期,美国文化在苏联受到疯狂的追捧

1990年1月30日,第一家麦当劳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对面开业“首秀”。人们排着长队,携家带口,云集至此。与其说是来吃饭的,不如说是来狂欢的。在此前几个月里,他们早就在等待着这一重要的日子——人们用喝可乐,吃汉堡,嚼薯条的方式来拥抱自己美好的“新生活”,一种盼望已久的美国生活方式的体验。
就像乒乓球对于中美关系一样,麦当劳用可乐,汉堡和薯条把俄罗斯人拉入美国的阵营。俄罗斯人也引以为荣,欣然投怀送抱。丝毫不掩饰骨子里的崇欧媚西的心理。苏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与美国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市场经济斗了近一个世纪,最后苏联败下阵来,俄罗斯的老百姓也看到了“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富裕的资本主义”。于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似乎就从麦当劳开始了。
当天,商家预计将有一千名客人光顾。 然而,从凌晨三点开始就有人排队,一天下来,“光顾”麦当劳的俄罗斯人竟达9万之众,超出了商家预估的90倍,这是麦当劳开业史上不可超越的空前绝后的“世界纪录”。这是一场真正的“麦当劳狂欢节”。一个快餐店的排队人达到了如此史诗般的数字,以至于不得不写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麦当劳对俄罗斯如此重要,以至于鲍里斯·叶利钦总统了麦当劳的“粉丝”。

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为麦当劳“站台”

叶利钦与麦当劳握手

什么叫“里三层,外三层”

一个莫斯科的大学生康斯坦丁•谢尔比纳这样回忆:
“当时我就站在普希金广场上那个著名的队列中,我的国家仍然是一个灰色和破碎的联盟。一切都是严重的赤字,苏共的计划经济走投无路,人们的头脑中是看不到前途的“改革与新思维”。

他坦言:“自己去参加麦当劳的开业典礼,是希望三明治能免费分发。我听说要发300个免费汉堡,早上六点我就到了,这里已经大排长龙。第一个是美国人,他凌晨3点就来了,排了三个小时的队。他准备得很充分,一件温暖的毛皮衬里夹克,登山保暖靴,手套,帽子,背后背着一个背包,他不断从里面拿出一个装有热水的保温瓶,喝点水。耳机里播放着音乐,嘴里嚼着口香糖,脸上带着微笑。”

要多么大的吸引力,让苏联人来排队品尝过去敌手的“垃圾食品”

但这里不是美国慈善施舍的“粥棚”。商人是要赚钱的,而且少赚还不行。  1990 年,麦当劳一个普通汉堡包的价格为 1.5 卢布,而一个巨无霸 – 3 卢布 75 戈比。 3卢布,当时在莫斯科可以买一张公交月票,而一个苏联人的工资只略高于一百卢布。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住俄罗斯人对美好“麦当劳”的向往和热情。俄罗斯人笑着说,“我们习惯于排队,因为我们都饿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商店里什么都没有”。

人群迅速增长。早上八点,民警开始在普希金广场上维持秩序,修建铁栅栏走廊。在开门前几分钟,一辆载有孤儿院孩子的公共汽车被带到入口处。他们成为麦当劳的第一批访客。他们得到了免费的汉堡包和饮料。

对于习惯了苏联餐厅冷漠的服务态度的苏联人来说,这是一个奇迹。麦当劳的员工非常友好且耐心的微笑服务,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种苏联餐厅无法感受到的节日气氛,也许这种“美国人的人造微笑”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麦当劳,像俄罗斯这样生意兴隆

直到2022年,32年过去了,俄罗斯的“麦当劳热”一直没有减弱。在全俄罗斯有了大约850多家加盟店,处处人满为患。我去过不少国家,每到一处,总是要品尝当地的麦当劳,对比下来,还是俄罗斯的麦当劳最美味。我觉得,俄罗斯的麦当劳绝不可列入垃圾食品的行列,俄罗斯本土化的品种不断丰富,俄罗斯的男女老少百吃不厌,年轻人已经把麦当劳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和自己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下课以后,三五成群的学生涌进麦当劳,一杯咖啡,可乐,一包薯条,汉堡,打开电脑,完成作业,度过下课后到回家前的时光。这里也是年轻的学生们过生日,庆祝节日的好去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麦当劳这么当回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老百姓这样热爱麦当劳,三十几年热度不减。

正在麦当劳这个美国品牌在俄罗斯蓬勃发展,给俄罗斯人带来生活的美感而大受欢迎时,俄乌冲突爆发,一切戛然而止。麦当劳被迫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听说麦当劳要撤出,俄罗斯年轻人感到失落和无奈。我一个朋友的女儿,伤心大哭,不知今后怎么生活?甚至有一个年轻人,把自己锁在麦当劳的大门上玩起“行为艺术”,“什么时候开门,我什么时候下来。”我在麦当劳关门的前四天,每天连续去“抢吃”到最后关门,我的目的主要是“观察与思考”,我看到,来吃“最后的晚餐”的俄罗斯人增加了不少,似乎在为自己过去习惯的生活送行,在平静,自然中我读出来那份恋恋不舍。

有趣的是,俄罗斯拥抱西方和与西方的决裂都是从麦当劳开始的,其他快餐品牌,如汉堡王,肯德基都没有因俄乌战争倒闭,只有麦当劳关门了。作为“恶意破产”,麦当劳也许永远在俄罗斯消失了。俄罗斯政府可没有对麦当劳有任何留恋和怜悯。作为一种象征,马上有一个俄罗斯快餐品牌取而代之,这就是“就是美味”(Вкусно и точка)麦当劳退出俄罗斯市场仅一个月,“就是美味”的招牌就覆盖了那个黄色的大”M”。

“俄当劳-就是美味”保留了麦当劳的所有品种。还增加了不少俄罗斯特色食品而讽刺的是,俄罗斯开张的第一家“就是美味”,就是在32年前美国第一家麦当劳的那个店。这也颇具象征意义。麦当劳作为美国的“亲善大使”进入俄罗斯,现在却以“制裁”的名义退出俄罗斯。普京总统对于外企的撤离曾有过一句名言:“我们没有请他们来,没有他们我们会更好”。或许,美西方的制裁,会刺激俄罗斯的民族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以至使俄罗斯在对西方彻底失去希望后,下决心改造“单一能源经济”,开发东部,使俄罗斯的经济完成彻底的转型,也未可知。

           麦当劳(美)                就是美味(俄) 

莫斯科市长说:这个品牌不是美国的,是俄罗斯的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第一家“就是美味”开张前夕,视察了准备情况。市长说:“当然,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喜欢你们的快餐,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美国的,事实上,一切都是我们的,俄罗斯的”!现在,“就是美味”已在俄罗斯遍地开花,由于不受麦当劳的限制,增加和改造了许多产品,更美味,更本土化,学生们又开始背着电脑到这里做作业,过生日,祝贺节日。一切恢复了常态,甚至更好。

新开张的“俄当劳”(就是美味)照样红火,又排上队了

麦当劳撤出俄罗斯,同样是一种象征:美俄关系恶化,俄乌战争所辐射出的世界秩序和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

别了,麦当劳,别了,美国生活方式。

真是“成也麦当劳,败也麦当劳”!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