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伦 | 俄罗斯人与美国(四):十年的谈判,胜过一天的战争 | 海外看世界

俄罗斯人与美国俄(苏)美往事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海看专栏作家

2022年的俄乌战争(俄国称特别军事行动,中国称俄乌冲突,美西方称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又一次把俄罗斯这个欧亚大国推到了世界的前沿。苏联解体31年后,它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

一时间俄罗斯这个美国的“天选克星”,搅的世界地覆天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次俄乌之战,是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世界格局”发起空前的挑战。我们看到,冷战以后的这场战争(冲突)的双方,仍旧是俄罗斯和美国。为什么会有2022年的这次的“俄美之战”?为什么这次对“旧世界”发起反抗的又是俄罗斯?俄罗斯人究竟是怎样看待和认识美国的?俄美历史上的关系又是如何?

俄美关系这个命题很大,世界的无数学者都在研究和探讨,我的“俄罗斯人和美国”系列文章,列举了百余年俄美关系的一些故事,轶事,片段甚至瞬间,“管窥蠡测”,“挂一漏万”,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折射出俄罗斯这个特殊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取向,处世之道和御敌之策。试图探寻这场俄乌战争的历史原因。不知这一滴滴水珠,能否折射出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对于这场美俄对抗的“俄乌战争”的正确判断,理解和评价,提供一些历史的回眸与借鉴。

这个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关系的变化,往往在短短的一瞬。但所有的国家都在每分每秒书写着不可磨灭的历史。

历史,事实,真相,可能一时会被掩盖, 被歪曲,但绝不会因为人的立场,观点和好恶而改变。

此文这是我“俄罗斯人与美国”系列文章的一篇。我试图通过历史上的美俄(苏)关系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史鉴今,更清晰的认知俄美这对老冤家的关系史和现实的联系。找到其内在的规律,而不至于被一些表面现象所遮盖。

十年的谈判,胜过一天的战争

(俄美往事之四)

“妥协”是外交的最高境界,“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最好的方式

一、葛罗米柯的座右铭:“十年的谈判,胜过一天的战争”

俄乌战争打了3年,美俄两个核大国经过反复较量和博弈之后,残酷的实事再一次证明了战争结局的铁律:只有“妥协”和“谈判”才是解决俄乌战争的唯一途径。你以为特朗普不想打垮俄罗斯,事实证明是真打不垮,所以才提出以谈判结束战争,这是最明智最实际的解决办法。过去的七十几年,在“雅尔塔协议”的框架下美、苏做到了。一次次化解危机,避免了世界战争的爆发。这次也应该能做到,而且必须要做到。一个国家的总统很重要,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普京总统代表了俄罗斯的主流民意,但国策的对外门面-外交部长,也是可以创造性的发挥以达到既定目标。其实,俄罗斯是一个善于谈判的国家,刚刚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圣·安德烈勋章”的俄罗斯现任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就是一个执行俄罗斯对外政策“得力”的肱骨老臣。但今天要说的是,美俄关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前苏联的外交部长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

葛罗米柯是美苏关系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接受了斯大林的指示:“与美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从此他一生致力于与西方的和解,他的谈判艺术令西方折服。他是第一个提出苏联加入北约的人(1954年)。葛罗米柯是冷战期间与美国“谈判”和“和解”的大师。他的外交座右铭,到现在也不过时:“十年的谈判,胜过一天的战争”。正是这句话,使他多次在美苏冷战高峰期扑灭世界危机的战火。在西方,他因在谈判中的睿智、毅力,执着和坚持,多次使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化解了许多战争边缘的危机,而被昵称为“不”先生。在当今,世界各地烽烟四起,战祸八方,更需要有胆有识的政治家,外交家的出现,休战于即刻 ,止战于未燃。

墓碑上的铭文:他为祖国服务了半个世纪

在莫斯科新处女公墓,有一处墓碑造型奇特的墓地,这里安葬着被称为苏联“外交第一人”的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墓碑的上方,是葛罗米柯脸部的造型,一凸一凹,一阴一阳。作者可能要表达这样一种含义,作为资深外交官都会有变脸的本领,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断的变化自己的态度,或阴或阳,或硬或软,或急或缓,提出最高的要求,保住最基本的利益。格罗米柯担任苏联外交部长 28 年,比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历史上任何外交部长任期都长。他直接参与解决柏林和加勒比海危机,与西方缓和,享有苏联“一号外交官”的美誉。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从罗斯福到小布什,葛罗米柯与美国打了一辈子交道。经历了二战到冷战直到苏联解体的全过程。

安德烈·葛罗米柯墓地的纪念碑

二、葛罗米柯一生致力于与西方和解

葛罗米柯成为外交官是一个偶然的机遇。1939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发生了重大人事变动,外交人民委员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被解职,他手下的一班人马也随之离开了该部门。身高1米85,懂英语,来自农村,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安德烈·格罗米柯引起了苏联领导层的注意。苏联负责外交事务的最高领导人莫洛托夫这样评价葛罗米柯:“年轻,没有经验,但诚实。”

“诚实”的葛罗米柯的职业生涯发展迅速——不到30岁就成为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美洲司的负责人。不久,格罗米柯被斯大林召见,葛罗米柯给这斯大林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并亲自将“与美国建立良好关系”的重大任务交给他。随后斯大林决定任命他担任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顾问。当时葛罗米柯英语知识不足以成为一名外交官,斯大林建议他去新教教堂练习英语,规范发音。按照斯大林的建议,葛罗米柯的英语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雅尔塔会议上的葛罗米柯(右一)

1949年毛泽东访苏,葛罗米柯(右二)在侧

1943年,葛罗米柯被任命为苏联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同时被任命为驻古巴大使。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反希特勒法西斯联盟,说服西方国家开辟第二条战线。葛罗米柯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关系良好。格罗米柯在筹备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三次重大的国际会议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位外交官代表苏联签署了《联合国宪章》,成为苏联驻该国际组织的第一位代表。

从1946年到1948年,格罗米科是苏联常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葛罗米柯也是第一位担任这一职务的苏联外交官。然后担任了22届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团团长。他是雅尔塔协议的忠实执行者,与美国及其北约伙伴建立和平关系的支持者与践行者。

葛罗米柯代表苏联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他曾就美苏裁军问题提出了 100 多项倡议。在他的直接参与下,缔结了旨在限制军备的国际协定。1963年,他发起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五年后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2年签署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次年又签署了《防止核战争条约》和两项战略军备限制条约。 他是世界舞台上最早主张裁军的人之一,在他的努力下,莫斯科已准备好在核问题上“妥协”。1949年,安德烈·葛罗米柯成为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然后又担任驻英国大使。

斯大林去世一年后,莫洛托夫领导的外交部,任命格罗米柯成为他的第一副手。1954年,这位葛罗米柯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倡议,他提议苏联加入几年前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这是苏联和后来的的俄罗斯领导人中第一个正式提出加入“北约”的人。但西方国家拒绝接受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莫斯科的申请被拒绝。这一“拒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历史后来的发展走向。试想,71年前苏联就加入“北约”,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

波茨坦会议,斯大林,杜鲁门,莫洛托夫,葛罗米柯 — 右四

1957年,安德烈·葛罗米柯正式被任命为外交部长。时年48岁。葛罗米柯的主要任务是在国际法律上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包括正式承认战后边界,加强 、安全与稳定。当葛罗米柯接任部长时,与华盛顿的缓和时期开始了。在柏林和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在越南和中东冲突的背景下,苏联和美国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

安德烈·葛罗米科在斯德哥尔摩裁军谈判会议上,1984年

葛罗米柯,从1957.2.24-1985.7.27,作了28年的苏联外交部长,如果从1939 年格罗米柯进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算起,那他更是绝对的老资格。他经历的美国总统有:富兰克林·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理查德· 尼克松、杰拉尔德· 福特、吉米· 卡特和里根。葛罗米柯作为外交部长的工作结束(1985年)是在罗纳德·里根担任总统期间。乔治·布什在格罗米柯退休时接替了里根(1989年),如果算上他,一共经历了十位美国总统。         

苏联28年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

赫鲁晓夫,肯尼迪,葛罗米柯(中)

格罗米科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发挥了有争议的作用。因为,谈判不是通过外交部进行的,而是直接通过驻华盛顿的克格勃机构进行的。但是,在秘密谈判中,格罗米科通过驻美国多勃雷宁大使设法讨价还价以消减美国在土耳其的军事基地。葛罗米柯确实是一位非常熟练且经验丰富的谈判者。  

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9年

善于与“共产国家”谈判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对葛罗米柯的谈判艺术给予高度评价:“他的的谈判比莫洛托夫更熟练,非常小心,不动声色,富于耐心。如果他突然发脾气,这种愤怒的爆发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当合作伙伴感到恼羞成怒,已经准备退出谈判时,他会立刻做出了一些小让步。在感觉对手开始感兴趣时 ,葛罗米柯却并没有立即同意妥协,而是“锱铢必较”为苏联的利益而争,总之一句话,有的是时间和耐心谈判,只要不发生战争!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格罗米柯被称为世界“头号外交官”。他主政苏联外交部期间,苏联在世界不同国家,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影响得到了扩大。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他更是展示了特殊的政治影响力。苏联外交政策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格罗米科起来关键作用。其中包括1970年签署了关于战后欧洲边界不可侵犯的协议。他从人文主义信念出发,希望加强苏联的国际权威,积极寻求苏联关于以色列的政策得到软化,包括苏联当局允许苏联犹太人从移民以色列。        

华沙条约组织签订65周年,左二为葛罗米柯

此外,他还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苏联的反宗教政策,使苏联与梵蒂冈关系的明显升温。保罗六世教皇任期(1963-1978 年)期间,苏联高层与梵蒂冈的交往日趋频繁。葛罗米柯是苏联外交史上第一个亲自会见教皇,并会见次数最多的人。首先是保罗六世,然后是约翰·保罗二世。              

葛罗米柯和教皇保罗六世

葛罗米柯与赫鲁晓夫    

 基辛格,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葛罗米柯

葛罗米柯陪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对德国历史性的访问

自70年代中期以来,葛罗米柯正式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与安德罗波夫,苏斯洛夫和乌斯季诺夫一起积极参与国家的集体领导。1983年,他就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两年后,安德罗波夫和切尔年科相继去世,葛罗米科一度被选为他们的继承者,他被考虑竞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职,走向苏联权力的巅峰。但这位76岁的外交官拒绝了,年龄和身体的状况使他无力担负起这一重任。但格罗米科仍然成为该国的正式领导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随后他支持戈尔巴乔夫上台。但葛罗米科对他的决定感到终身遗憾。在生命的尽头,他表示,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力作为苏联这个超级大国领导人,无法应对历史摆在他面前的挑战和任务。1988年,在与戈尔巴乔夫发生冲突之后,格罗米科决定退休。据说他的突然去世与戈尔巴乔夫的矛盾有关。

葛罗米柯和戈尔巴乔夫

格罗米科被安葬在新圣女公墓。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当时的苏联外交部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都没有参加安德烈·格罗米柯的葬礼。

历史如何去评价这位为祖国服务了半个世纪的外交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他毕其一生的努力的避免二战后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化解危机于即发,扑灭战火于未燃。应该说多次使这个世界避免了人类相互杀戮的灾祸。在今天俄乌战争爆发3年之际,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核战)的危险正在逼近人类的紧急时刻,“妥协”和“谈判”仍是唯一结束冲突,避免流血和无谓的死亡的途径。此时 我们重温葛罗米柯的名言“十年的谈判,好于一天的战争。”是否能悟到其中的“真谛”?是否对这场本来就不该发生的战争的结束有启迪的作用?

葛罗米柯的谈判艺术

葛罗米柯的谈判艺术是值得后辈借鉴的。尤其是在当下俄乌战争的形势下。 他是这样描述自己谈判艺术的主要“秘诀”的:“只有当你得到你没有的东西的一半或三分之二时,你才能认为自己是一名外交官”。

在西方,葛罗米柯被昵称为No先生。是一个极为难缠的“狠角色”。甚至在他担任外交部长之前之前,他就获得了这样的声誉。作为常驻联合国代表,这位外交官经常被迫使用否决权来阻止美国的倡议。其实格罗米柯说“不”,是在等待另一种选择,根本没有拒绝和终止对话的意思。葛罗米柯通常“恼火”地称对方的要求毫无根据,然后话锋一转,表述了苏联领导层的慷慨及其善意。他顽强的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想法去平复一个不耐烦和情绪化的对手,尤其是一个更年轻、更缺乏经验的对手。当合作伙伴对失败感到恼羞成怒,已经准备退出谈判时,格罗米柯立刻做出了一些小让步。在感觉对手开始失势时 ,葛罗米柯并没有立即同意妥协,而是充分利用当前局势,为苏联争取更有利的结果。如果提议的让步不为对方接受,他就会建议推迟会议,表明他可以等待,并不着急。每次他都试图说最后一句话。在他看来,一个外交官如果说的太多,从而就会犯错误,被对手会利用。他英语流利,总是坚持使用口译员的服务来争取时间。与他长达数小时的谈判成为外国外交官的耐力考验。根据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说法,格罗米柯的谈判比莫洛托夫更熟练,非常小心,不动声色,耐心。如果他突然发脾气,这种愤怒的爆发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例如在1983年底,在马德里与当时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谈判期间。这位美国外交官想强加给苏联外长讨论人权和苏联领空被击落的韩国乘客波音公司的情况。反过来,格罗米柯要求就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关系的总体状况进行对话。经过几个小时的谈判,两国外交部长之间的局势升级到极限。一向冷血的葛罗米柯“把眼镜狠狠地扔在桌子上,差点把杯子砸碎。然后他把拳头砸在桌子上,大声喊道:“你想讨论关系整个世界命运的问题吗?如果不想?你直说吧。舒尔茨回答说:“我们当然想要!”

最后,出乎意料的是,他同意讨论葛罗米柯提出的议程。格罗米科比他的前任莫洛托夫要熟练得多,他具有先天的谨慎,不相信“幸运的休息”,不知疲倦且不动摇,耐心耐心,试图消灭敌人,在任何场合都与他争论,巧妙地讨价还价,以换取对手微不足道的让步。

直到1985年。在他的领导下,就禁止核试验,限制战略武器和不扩散核武器起草并签署了重要协议。

与德国人的谈判对安德烈·格罗米柯来说是一个原则问题,而且非常个人化。格罗米科兄弟中的两人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死于前线,另一人在苏联战胜纳粹德国后因伤去世。

这位外交官回忆起1955年他如何与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讨论欧洲“边界不可侵犯”的问题。“我们不会改变战争的结果,如果我们屈服于他们,我们将受到所有被折磨和杀害的人的诅咒。当我与德国人谈判时,我似乎听到背后有窃窃私语:“不要屈服于他们,安德烈,不要屈服,这不是你的,这是我们的。

亨利·基辛格和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格罗米科

根据苏联的等级制度,格罗米科本应被埋葬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上,但他本人在遗嘱中表示将诺沃德维奇耶公墓列为墓地。在那之后,墙上没有更多的墓葬了。宏伟的纪念碑由最高级的大理石和花岗岩制成。它的顶部镶有青铜色的立方体,上面有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格罗米科的双画像。历史如何去评价这位外交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他毕其所作的避免二战后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化解危机于即发,扑灭战火于未燃。应该说是使这个世界避免了人类相互杀戮的灾祸。在今天俄乌战争爆发3年之际,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核战)的危险这在逼近人类的紧急时刻,“妥协”和“谈判”是唯一结束冲突,避免流血和无谓的死亡的途径。此时 我们重温葛罗米柯的名言“十年的谈判,好于一天的战争。”是否能悟到新的“思维”?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