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伦 | 俄罗斯人与美国 俄(苏)美往事 | 海外看世界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海看专栏作家

俄罗斯人与美国
俄(苏)美往事

2022年的俄乌战争(俄国称特别军事行动,中国称俄乌冲突,美西方称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又一次把俄罗斯这个欧亚大国推到了世界的前沿。苏联解体31年后,它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一时间俄罗斯这个美国的“天选克星”,搅的世界地覆天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次俄乌之战,是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世界格局”发起空前的挑战。我们看到,冷战以后的这场战争(冲突)的双方,仍旧是俄罗斯和美国。为什么会有2022年的这次的“俄美之战”?为什么这次对“旧世界”发起反抗的又是俄罗斯?俄罗斯人究竟是怎样看待和认识美国的?俄美历史上的关系又是如何?

俄美关系这个命题很大,世界的无数学者都在研究和探讨,我的“俄罗斯人和美国”系列文章,列举了百余年俄美关系的一些故事,轶事,片段甚至瞬间,“管窥蠡测”,“挂一漏万”,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折射出俄罗斯这个特殊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取向,处世之道和御敌之策。试图探寻这场俄乌战争的历史原因。不知这一滴滴水珠,能否折射出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对于这场美俄对抗的“俄乌战争”的正确判断,理解和评价,提供一些历史的回眸与借鉴。

这个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关系的变化,往往在短短的一瞬。但所有的国家都在每分每秒书写着不可磨灭的历史。

历史,事实,真相,可能一时会被掩盖, 被歪曲,但绝不会因为人的立场,观点和好恶而改变。

此文这是我“俄罗斯人与美国”系列文章的一篇。我试图通过历史上的美俄(苏)关系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史鉴今,更清晰的认知俄美这对老冤家的关系史和现实的联系。找到其内在的规律,而不至于被一些表面现象所遮盖。

俄罗斯人 与 美国

俄(苏)美往事

本文共五章,阅读前三章请点这里李宗伦 | 雅尔塔会议80周年·祭(俄美往事之一)| 海外看世界

4

雅尔塔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盟国需要讨论几个战略问题。最重要的是关于德国投降的条件及其战后结构。在会谈中,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决定,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摧毁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并保证德国永远无法再次破坏整个世界的和平”。为此,计划使战败的德国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并将改造为爱好和平的国家。

盟军同意德国战争赔款,其中一半将归苏联所有,因为苏联在纳粹德国德战争中遭受的损失最大。这是英美毫无争议的妥协。

反法西斯联盟的领导人在雅尔塔签署了《关于解放欧洲的联合宣言》,该宣言规定在德国占领的国家中消灭纳粹政权,并在大选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制度。三国开始为自己划分势力范围,为立即到来的对抗筑好地缘壁垒。欧洲的势力范围划的很清楚,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的东部,德国的尼尔斯堡(现在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摩尔达维亚,划归苏联,德国一分为二,柏林分为东西,中间水泥墙高筑。

雅尔塔会议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是建立一个拥有最广泛权力的新国际组织,即未来的联合国。自那时起,联合国安理会一致决策的原则使世界能够避免全球冲突。此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还决定在联合国为苏联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提供单独的席位 ,因为这是纳粹德国占领后,受害最大的加盟共和国。

在雅尔塔会谈期间,斯大林同意盟国请苏联进入太平洋战区的对日军事行动。亚太地区战争的局势没有在雅尔塔会议上公开正式讨论,因为苏联与日本之间有“中立条约”。关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作战的协议是在美苏政府首脑之间的秘密谈判中达成的,并于2月11签署。该协议规定苏联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后进入对日作战。

作为苏联军队参与对日作战的交换条件,美国和英国向斯大林做了重大让步。该协议特别指出,战争结束时,俄国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丢失的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岛及所有邻近岛屿被重新划归到苏联。

中国的旅顺港(俄称亚瑟港)

将恢复亚瑟港(旅顺港)作为苏联海军基地的租约,大连商业港口将国际化,确保苏联的最大利益。中东铁路, 南满铁路将成为苏、中共同所有并联合运营。

还有一项重要的协议,那就是承认外蒙独立!根据雅尔塔密约,外蒙古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战后却痛失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版图从此由“海棠叶”变成了“大公鸡”。

在罗斯福的办公室里,中国北部的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作为美苏交易而脱离中国,成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雅尔塔会议举行期间,苏联军队已经到达德国边境。雅尔塔协议成为苏联外交的巅峰之作。直至俄乌战争前,世界还生活在“雅尔塔-波茨坦”的“和平”中。美、英、苏在雅尔塔就战后世界秩序达成了协议,决定在战后欧洲划分势力范围。美、英、苏的领导人就最终战胜纳粹德国后的世界格局和样态达成了一致,三方都不同程度的妥协,让步。

“妥协”是外交的最高境界,谈判是解决冲突的唯一办法。苏联资深外交家葛罗米柯有句名言:“十年的谈判,好于一天的战争”。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英苏“三巨头”都是“妥协”大师。在许多问题上,苏联对美国和英国的让步甚至大于他们对苏联的让步。1945 年 2 月 27 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下议院发表演讲时说:“我不知道有任何其他政府会像苏俄政府那样坚定不移地履行其义务,有时甚至损害自身利益”。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说:“如果我能走路,那么我会到达俄罗斯的圣地——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塞瓦斯托波尔,我会跪下亲吻这片圣地……”

美、英和苏联 是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国家,但最终签订了举世闻名的雅尔塔协议。

苏联《消息报》1945年2月13日有关克里米亚“三巨头”会议的报道

这是丘吉尔,罗斯福 斯大林共同签署的雅尔塔协议(最后一页)

雅尔塔协议签署了,三位“妥协大师”心情不错

5

雅尔塔会议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雅尔塔会议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是世界两大阵营“妥协”的结果。它决定了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决定了二战后世界秩序,划分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雅尔塔协议被认为是建立“两极地缘政治体系”的起点。这是一次使未来的几十年世界免受新的全球冲突而载入史册的会议。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精神是,世界大国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的领导人必须能够通过谈判,妥协达成一种共识和平衡。就像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1945 年所做的那样。在“三巨头”的雅尔塔会议上,制定了战后世界的主要参数和最大公约数,其中许多参数仍然使简化国际关系成为可能;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组建纽伦堡法庭审判纳粹战犯并建立联合国;诞生于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体系”使人类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会议催生的联合国,其宪章的107条明确指出,凡是二战中战败的国家,(德、日、意),倘若战后有发动战争的行动或者有苗头,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任何一国,均有权直接对其采取军事行动。而且该条款并未限制使用核武器。现在二战两个主要战败国都在企图通过俄乌战争大肆发展军事力量,尤其是日本。如果世界还承认有个联合国,那么5个常任理事国就要以世界和平为第一考量,重塑新雅尔塔协议,防止新纳粹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雅尔塔开发的一些机制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仍然有效。“雅尔塔国际体系”几乎一直存在到20世纪末,人类一直按照这个秩序生活。没有人想出更好的世界大国的相处方式。

1968年,苏联在向捷克斯洛伐克派遣军队之前,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打电话给美国总统约翰逊:

“你承认雅尔塔协议吗?”

“绝对承认”约翰逊回答说。

“那么明天我们将向捷克斯洛伐克派遣军队!”勃列日涅夫说。

于是,约翰逊向勃列日涅夫保证:“这是你的权利,美国不会干涉”。

这就是雅尔塔协议的制约力。

八十年过去了,时代变了。今天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是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对抗,是美苏“冷战”的继续。尽管美国没有亲自下场,美国也没有对俄宣战,只是联合北约和乌克兰“削弱俄罗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战争是“美俄之战”的认同。这场战争是在联合国的两个常任理事国之间进行的。最终要以美、俄之间谈判结束。这场战争不会有赢家。二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局面不会重演。战争的实质是美、英、苏“雅尔塔协议”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平衡与和平被打破,联合国宪章被破坏,世界两个核武器最多的国家由“冷战”转向“热战”,再不制止,一定会发展为”核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预言。

地球的土地和资源就那么多,不够日益膨胀的人口平均享用,所以强者要消灭弱者,抢夺土地,掠夺资源,甚至消灭人口。尽管“政治家”把自己包装成“正义战胜邪恶”,“民主战胜专制”的人类大救星,他们晚上躺在床上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白天的鬼话。现在的战争没有“正义”,“非正义”,只有利益的争夺和地域的扩张。双方都有极为充分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找到道德的制高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谁赢谁输,就要看谁的实力强,拳头硬,意志坚。由俄乌战争引发的世界各地的战争,实质上是二战后的地域财富的再分配。大国之间,最终必将要通过妥协,谈判划分新的势力范围,达到新的平衡。

美国和欧洲不要幻想从军事上打败俄国,俄国也不可能在军事上打败美国,特朗普宣布暂停一切对外援助后,尽管欧洲表示要脱离美国直接与俄罗斯对抗,这种欧洲人的热情固然可嘉,但事实证明欧洲的政治家有点高估了自己对付一个核大国的实力。世界上的主要大国,从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方面,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颠覆不了、取代不了谁,所以,既然谁也赢不了,只有找到一条共生共存之道。所以“雅尔塔模式”将是最佳选择,早一天停火,可以避免无数素不相识东斯拉夫青年,为那几个相识已久的老政客毫无价值的献出年轻的生命。停火是硬道理,是当务之急。

可惜现在美国没有罗斯福,英国没有丘吉尔。美西方没有他们前辈的格局,政治眼光和胸怀,不懂得妥协共存之道。高估自己,企图把一个核大国置于死地。欧洲也没了默克尔,一帮不成熟的“政治家”,做着彻底打垮俄罗斯的美梦。一个核大国的核武器平时是用于威慑,到没有办法挽回失败时,就会以“同归于尽”相威胁,逼迫对手谈判。俄罗斯和乌克兰本是同文同种,骨肉兄弟。乌克兰当局公然否定二战历史,奉纳粹为“国父”。捣毁了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纪念碑。俄乌战争让无数俄罗斯,乌克兰青年付出了生命,他们哪一个的生命都比这些七老八十的政客更值钱!兄弟阋于墙,是东斯拉夫人的大悲剧。

普京说:如果当年特朗普连任,俄乌战争就不会发生。这也许是真的。如果战争之初,要不是俄罗斯为了谈判被乌克兰“涮”的团团转,那么乌东四州现在还是乌克兰的,谈判的边界还会在克里米亚。立刻停战,越快越好,再拖先去,只有日复一日的消耗,对双方都不利。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谁也战胜不了谁,共存才是人间正道。

今天,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的时候,双方的“阵营”也在逐渐形成,世界需要一个“新雅尔塔”会议。然而,除了客观的历史和政治先决条件外,“新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将面临巨大挑战:今天的联合国还是1945年的联合国吗?战争背后的操纵者允许和平的实现吗?

世界需要和平,世界大战需要制止,核战争更不允许发生。死亡的“雅尔塔精神”需要新生,新的“雅尔塔会议”是止战,和谈的唯一途径。

如果会址还是选择在俄乌争议领土–克里米亚的雅尔塔,那将是我们全人类的“福音”。里瓦几亚宫,你能为世界和平再做一次贡献吗?

让那些拱火浇油,为战争机器上发条的魔鬼政客下地狱吧,为和平祈祷!

纪念《雅尔塔》会议80周年。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