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评【美国在人文领域的对华脱钩以及麦卡锡主义的回潮】第12篇
李晓东
日本岛根县立大学教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为保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将中国看作主要竞争对手,在经济科技方面实行提高关税和发布禁令等各种措施加以打压,通过与中国“脱钩”试图阻止中国的进一步崛起。自奥巴马政权后期开始,美国就开始将其世界战略转向亚洲,显露其对华的戒备。到了川普政权则直接开始通过经济战来打压中国。如果说川普政权时的中美对立还只局限在经济领域,那么拜登政权则是在经济领域基本延续了川普政权的政策的同时,将中美间的对立进一步引向了文化和价值观领域,同时通过加强与同盟国的关系并对其施压等手段,努力构筑针对中国的统一战线。在包括中国的世界的许多人看来,这就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的体现。
霸权一词在中文的语境中是贬义词,因为儒家传统中讲究王霸之分,与以德治人、以德服人的王道相比,通过强权实现一统的霸道在方法上正处于王道的对立面。而霸权(hegemony)对于美国来说却不一定是贬义。美国往往可以无视联合国而采取单边行动,其背景中有其信奉的“美国例外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而对美国例外主义的信奉又离不开美国作为“山巅之城”(city upon a hill)的上帝的选民这一带宗教信仰性质的优越感和使命感,它使美国能充满自信和自负地在世界推行其价值观。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霸权主义,在无形中会产生很大的认识上的差异。它既可以是对强权即正义、以自我为中心观念的批判,又可以是美国认为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具有普世性并负有推行其价值的使命感的体现。
中国如何回应来自美国的脱钩、打压的挑战?纵观迄今为止的对应,进一步是针锋相对,如各种反制措施和战狼外交;退一步则是推进“双循环”,让中国与世界相连接的同时在经济上自成一体。在此,笔者无意讨论这些对应的当否,而是想指出,无论进退两策似都不可避免地引发美国的进一步脱钩和打压的升级,因为对美国来说,如果当前对中国采取的措施没能起到充分的效果的话,那么,无论是谁掌握政权,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都必然成为首选的政策方向。
在此意义上,单纯的针锋相对或只是一味被动的回应,终究是在对方的规则上的对决,这样只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同时,特别是从人文领域看,这种对应也与崇尚“仁”的儒家文化传统相背离,因为,尊崇“理”、“道”、 “内圣外王”等开放性的价值更为中国人所称道。因此,特别是面对人文领域方面的脱钩,比起以牙还牙式的反制,最好的方式也许只有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自身的文化的内涵,以得到世界更多的人们的理解和认可。
文明冲突绝非宿命,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也并不意味优劣,在后殖民主义的当今世界,文化不能强加,只可选择。那么,中国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文化选择,让其真正成为世界的公共财富?面对美国的文化自信乃至自负,笔者认为,这才是主张文化自信的中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与所有的文明一起共建人类文明,丰富人类的文化,中国可以做的贡献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