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忠丨拜登「台海问题」国际化战略及其局限丨海外看世界

31学者评【台湾问题国际化及两岸融合】第31篇

林泉忠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员

所谓「台海问题」的国际化堪称由来已久。自从1949年台湾海峡两岸分裂,尤其是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后,杜鲁门总统一改「不介入台海」(1950.1.5)的立场,而发表台海「中立化」及「台湾地位未定」声明,同时派遣第七舰队封锁海峡(1950.6.27),乃至在1954年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后,与台湾签署《中美共同防御条约》(12.3),这些二战后东亚冷战格局迅速成型的一连串动态,广义上都可视爲美国将台海问题国际化的滥觞。然而,直接联手盟友,形成西方共同应对大陆对台军事恫吓的国际网络,则需等到经过欧洲冷战结束、中国崛起,以及结构性的中美对立迈向长期化,甚至逐渐形成「新冷战」雏形时期,拜登政府于2021年上台后对台政策的调整。

与以「快、猛、狠」为特征的川普单枪匹马「敲打中国」(China Bashing)不同,拜登应对中国最突出的手法,就是联手盟国,来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具体而言,就是笔者2021年提出的分析概念——「三四五中国包围网」,即「美英澳三国联盟」(AUKUS)、「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及「五眼联盟」(Five Eyes, FVEY)。拜登的「台海问题」国际化战略,也是在此以「联盟」为单位的战略思维的延长在线,作爲强化「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 FOIPS)的重要一环,而建构的。而其嚆矢,则是2021年3月17日美日两国在东京举行的外长与防长联席会谈中,表达对台海情势的关切,并在联合声明中首次提及「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随后于同年4月登场的拜登与菅义伟的美日首脑会谈,以及其后由美国主导或影响下召开的美韩峰会、美欧峰会、美国北约峰会、G7峰会,乃至日欧峰会、日韩峰会等,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然而,三年多过去,拜登打出的「台海问题」国际化战略,基本上仅停留在这些国际峰会平台就台海问题做出「表述」的层面,并无进一步付诸行动。换言之,拜登的台海问题「国际化」战略,迄今不敢打破自己所限定的「三不敢原则」。其一,不敢有步骤地将台湾直接纳入美国主导的「三四五中国包围网」或北约等任何一个国际安全平台,使台湾成为观察员,并寻求进一步成为正式成员的可能。其二,不敢堂堂正正地在这些国际峰会,将台海安全问题直接纳入首脑之间共同讨论如何应对的合作议题。譬如,成员国之间应如何共同维护「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其三,不敢在「强调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表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譬如,加上「反对改变台海现状」、「反对中国大陆武力攻击台湾」等。简言之,拜登的台海问题「国际化」战略,开了头之后很快就遇上瓶颈,就现阶段的观察而言,也看不到未来得以迈向更上一个台阶的方向。究其原因,既有美方及其盟友视台海还未进入战争高危状态的判断,也是基于无意升高与北京对立的平衡思维。于此同时,围绕台海的整个格局,却又在寂静中处在出事因子不断堆栈的螺旋中。此外,台海问题的「国际化」毕竟是拜登政府应对台海危机相对独特的战略,是否为下一任政府所继承乃至发展,仍有待观察。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