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野 | 美国还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吗 | 海外看世界

42学者评中美博弈中的“斗争与妥协”第41篇

薛野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高级研究员

1

 美国取消中国留学生签证:

战略竞争下的政策剧烈化与短视化并存

美国政府近日取消部分中国留学生签证的举动,是其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背景下出于“国家安全”考量的又一次政策升级。这一决定突出了美国对于本国高科技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与国防相关学科的高度警惕,显示出一种带有“技术围堵”色彩的系统性排他逻辑。此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学生签证政策日益趋紧的延续,是其“以安全为先”的科技战略防御思维的体现。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政策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执政风格中的随意性和工具化倾向——在缺乏明确法律框架与透明标准的前提下,行政手段成为打压对手的快速路径。这种做法虽在短期内制造了政治与舆论效果,但其可持续性与合法性都存疑。尤其是特朗普本人近期在移民与教育政策方面言辞反复、立场摇摆,说明其政府内部并未就此达成一致立场。签证政策的具体执行仍充满不确定性,也暴露出当前美国内部制度运行的混乱与政策制定的高度政治化。

2024年10月7日,学生在美国南加州大学门外举行集会活动。

(来源:新华社)

2

一个严肃提醒:

中国学生是否仍应将美国视为首选留学目的地?

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收紧,不仅仅是对个体学生签证的限制,更是一种结构性的不欢迎信号。对于众多怀抱理想、追求学术与职业发展的中国学生及其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记警钟。曾几何时,美国是全球公认的教育高地,凭借一流学府、多元文化与广阔机会吸引着中国乃至全球学子。但如今的现实已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美国签证政策趋于不稳定,审查标准模糊且政治化;另一方面,即使顺利入境,学生在美的学习与生活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与隐性歧视。从科研机会受限,到在求职和移民上的壁垒不断升高,中国学生的“留美红利”正逐步萎缩。而在中美战略对抗常态化、美国社会舆论中对中国认知不断负面化的今天,留学生在美国是否还能获得公平的教育环境与社会接纳,也变得值得重新审视。这不仅关乎留学的可行性问题,更是关于个人前途、心理安全乃至文化归属感的再评估。在全球教育格局日益多极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正成为更加务实、稳定的替代选择。中国家庭需要更加理性地权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避免将留美作为唯一选项。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