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涛 | 特朗普的同盟经济学:从“仁慈霸主”到“安全承包商” | 海外看世界

37学者评【俄乌战争的“终结”与美俄勾连及其对欧盟、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冲击】第24篇

黄海涛

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白宫口角”事件显示,特朗普无意摧毁美国同盟体系,却决心将其改造成以“美国优先”为唯一准绳的权力机器。他将马基雅维利主义包装成商业谈判技巧,用交易话语消解道德羁绊,最终将外交场域变成巨型证券交易所。那些谴责其粗鄙的人们或许不愿承认:这种“明码标价”的直白,恰恰撕碎了长期笼罩在既有秩序上的温情面纱。  

特朗普的精明在于精准拿捏战略不对称地位的价值。他深谙欧洲的安全焦虑与乌克兰的存亡危机仍系于华盛顿,遂以近乎冷酷的实用主义,将这种战略依附转化为重塑规则的杠杆。这些看似失序的举动背后,实则是系统性重构同盟等级秩序的战略实验:美国不再扮演无偿提供安全公共品的“仁慈霸主”,而要成为设定交易条件、索取超额回报的“安全承包商”。这种“战略推拉术”并非纯粹的情绪化表演,而是刻意制造的不确定性恐慌——当德法担忧美国撤离欧洲防务时,自然会加速履行军费承诺;当泽连斯基恐惧沦为“弃子”时,便不得不接受没有安全保障的停火框架。

通过将每一次援助都设定为需要重新谈判的“临时合同”,特朗普成功将盟友的危机感转化为规则重置的驱动力,这种“悬崖边缘博弈”恰是其权力操弄的典型范式:通过制造可控危机迫使对方在崩溃前妥协。 然而当“保护—服从”的传统契约被降格为“付费—服务”的临时交易,特朗普正在严重透支其霸权信用。在基辅与布鲁塞尔的战略计算中,那个曾被视为永恒常数的美国霸权,正逐渐变成需要重新评估的风险变量。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