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荣斌 | 特朗普被刺的偶然与必然辩证:评美国总统大选白热化 | 海外看世界

25学者评【美国总统大选白热化】第6篇

韩荣斌

美国佐治亚大学国际事务系副教授

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渐渐又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国际政治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内部政治频现极端化和戏剧化的端倪。尤其是美国政治,既受其国内政治极化、各大力量角力、各种思潮碰撞的影响,又被中国崛起、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外部因素所冲击,各种政治现象光怪陆离,乱象频出。尤其是恰逢今年总统大选,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选本身又充满争议,对于很多观察家和吃瓜群众而言真是好一场大戏

特朗普遇刺就是这场大戏的最新一出(也许已不是最新一出,据报道拜登已经退选,民主党究竟会推选谁作为特朗普的对手值得期待)。这一事件出乎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反映了偶然与必然之辩证。抛开阴谋论,特朗普被刺本身充满偶然性,虽然政治暴力抬头,但是美国自里根总统遇刺案以来基本没有听说过针对总统的暗杀;而杀手如何从理应森严的安保中从容找到漏洞并实施刺杀,而特朗普又如何有如神助地恰巧偏头躲过致命一击都显示这一事件过程以及其结果都充满巧合,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考虑到美国政治极端化、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激荡,这个小概率事件又似乎并不特别出乎意料毕竟虽然特朗普有很多忠实拥趸,反对乃至极端厌恶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实际上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中都不乏极端分子),在庞大的反对者中,只需有一个人采取行动,这次刺杀就成为必然。刺杀之后种种阴谋论其实都是在为这种必然性作注脚:不论其背后是否有组织和协调(所谓的深层国家还是孤狼),现实中有一股强大的反对特朗普的力量和情绪,必欲将之除之而后快。当然,有些阴谋论不值一哂,例如不少人将此次事件类比于台湾陈水扁两颗子弹事件,但几乎可以确定该事件特朗普本人至少应该没有参与导演。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3日下午,特朗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举行竞选集会发表演讲时,现场响起枪声。他在特勤人员保护下立即撤离了演讲台。 

不管其动因如何,这一事件确有深远影响。作为政治科学家,笔者无法做出确定性的预测(这并非是我们的长处),但是基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这里对将来的发展特别是对美国大选的影响可能性做一个有倾向性但对结果持开放性态度的探讨。首先,特朗普遇刺后民调迅速拉开了与拜登的差距,顺利被共和党正式提名,并且确定了副总统候选人万斯。很多观察家都据此认为特朗普赢定了。笔者基本赞同这一看法。总体而言,此次事件确实对特朗普选情有助,动员并凝聚了特朗普本身支持者的力量(本周末在笔者所居住的小镇已经观察到特朗普支持者的应援活动),也赢得了一些中间选民的同情。尽管如此,在这一有倾向性的预测之外,我们又需对事件未来的发展保持开放性的态度。简而言之,距离大选尚有三个多月时间,一切皆有可能。尽管特朗普赢面很大,但其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种可能来源于美国以及世界政治近年来所展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各种美国国内外行为者的能动性以及某些黑天鹅事件依然有可能改变事情的走向。特别是近年以来已经有多个重要事件至少在外部观察者看来都相当具有突发性,一些被认为是小概率的事件结果偏偏发生了,包括这次刺杀事件本身,甚至也包括2016年特朗普在总统选举中的胜出。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9日,美国纽约,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发表获胜演讲。

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对中美关系而言是好是坏?笔者参与的一项进行中的研究表明中国民众似乎相对于拜登而言更偏好特朗普,其中不少人认为特朗普是商人本质,可以做交易;另外不少人认为特朗普行为的不可预测性会对美国造成较大的破坏,所以利好中国。但是特朗普本身在第一任总统期间展现出的所谓商人特质和高不可预测性,在其可能的第二任期期间应该都会受到更多的制约。他在遇刺后的一些列反应,包括其演讲和选择万斯做总统候选人,个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与美国整体政治体制妥协和“归建”的倾向。换言之,特朗普并不一定如一些中国网民预期的那样好打交道或者对美国政治具有那么强大的颠覆性。另外考虑到他可能因新冠疫情,对中国“记仇”,从而使得中美关系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当然,特朗普依然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和有个性的领导人,这对美国国内政治以及美国和其盟友之间的关系可能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中美关系以及台海问题。总体而言,笔者认同很多方家的观察,无论谁上台,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可能都不会非常乐观,将中国视作美国的最大的对手仍然是美国精英和两党的共识。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