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丨国际话语权背后的价值观丨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国际话语权】第8篇

各国比拼各自的国际话语权,其实就是在展示各自的价值观以及行动力。欲取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就需要讲出符合人类意愿的价值,能站在世界的高度,甚至有所超前。这还不够,说了还要做到,能够引领。

当今世界的普遍价值,中外古今本有相当共识,许多早被普遍接受。譬如,要主权不要侵略,要自由不要专制,要民主不要官主,要法制而非法治(法律不对所有人适用)等等。伴随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要民主谋主权反神教的数百年实践,给今世人类文明提供了巨大的国际话语,也反衬出西方在此之前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种种蒙昧反智之落后。

中国并非总是处于国际话语权的洼地。二战结束后,美英法重返菲律宾、马来亚和越南等恢复殖民,而中国印度印尼等积极倡导亚非新兴力量反帝反殖、独立复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各地还兴起了浩浩荡荡的支持美国黑人抗暴运动的示威游行,我国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支持南朝鲜学生反抗军人暴政,反对以色列霸占巴勒斯坦土地等等,不时走在国际话语权的前列。回顾这些,我们如今对什么是主权、什么是人权、主权与人权之间的辩证关系、联合国如何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等,不妨认真思考,以在新时代有所作为,积极平衡内外关系,再次走到人类价值观的前端。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