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海看专栏作家

俄罗斯人与美国
俄(苏)美轶事

2022年的俄乌战争(俄国称特别军事行动,中国称俄乌冲突,美西方称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又一次把俄罗斯这个欧亚大国推到了世界的前沿。苏联解体31年后,它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一时间,搅的世界地覆天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次俄乌之战,就像当年十月革命一样,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世界格局”发起空前的挑战。我们看到,冷战以后的这场战争(冲突)的双方,仍旧是俄罗斯和美国。为什么会有2022年的这次的“俄美之战”?为什么这次对“旧世界”发起反抗的又是俄罗斯?俄罗斯人究竟是怎样看待和认识美国的?俄美历史上的关系又是如何?
俄美关系这个命题很大,世界的无数学者都在研究和探讨,我的“俄罗斯人和美国”系列文章,列举了百余年俄美关系的一些故事,轶事,片段甚至瞬间,“管窥蠡测”,“挂一漏万”,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折射出俄罗斯这个特殊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取向,处世之道和御敌之策。试图探寻这场俄乌战争的历史原因。不知这一滴滴水珠,能否折射出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对于这场美俄对抗的“俄乌战争”的正确判断,理解和评价,提供一些历史的回眸与借鉴。
这个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关系的变化,往往在短短的一瞬。但所有的国家都在每分每秒书写着不可磨灭的历史。
历史,事实,真相,可能一时会被掩盖, 被歪曲,但绝不会因为人的立场,观点和好恶而改变。
此文这是我“俄罗斯人与美国”系列文章的一篇。我试图通过历史上的美俄(苏)关系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史鉴今,更清晰的认知俄美这对老冤家的关系史和现实的联系。找到其内在的规律,而不至于被一些表面现象所遮盖。
雅尔塔会议80周年·祭
(俄美往事之一)
俄乌战争引发的一系列世界各地的地缘冲突和战争,打破了维持了七十多年雅尔塔体系,导致世界大乱,战火频燃。雅尔塔会议催生的联合国宪章也被人当成废纸,任意“粉碎”。当前的世界乱局这是二战之后的又一次地域和财富的“再分配”。保证了世界七十几年和平的“雅尔塔体系”已经死亡,联合国也面临极限挑战,濒临名存实亡。世界已经失控,急需一个有权威性的,全世界认同的新国际秩序的诞生。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阵营达成的一项可以载入史册的世界秩序。
“雅尔塔决议”是对法西斯德国“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使德国成为永远无法再次破坏世界和平的国家。
“雅尔塔协议”是美、英、苏三国领导人明智的妥协,划分各自势力范围的契约。
“雅尔塔会议”是美苏关系史的一个重大节点,是联合国建立的基础。
“雅尔塔精神”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之道。
我每年夏天都要去克里米亚度假,有时一年要去2-3次。每次必去雅尔塔会议旧址–里瓦几亚宫,每次去里瓦几亚宫都会感受到当年美英苏三国领导人遗留下来的浓重的信息,甚至可以嗅到当年的丘吉尔的雪茄和斯大林的烟斗与罗斯福的纸烟的混合气味。俄乌战争发生后,再没有去过。不知这座白色大理石宫殿里80年前的气息是否还是那么浓烈?
1
时代背景
1930年代,苏联试图建立一个国际联盟来对抗纳粹主义,但没有得到西方国家认可和支持。 当时英国和法国与法西斯德国缔结了国际条约,并于 1938 年在慕尼黑“绥靖”了德国分裂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但在1939年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与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一下紧张起来。到了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后,莫斯科、伦敦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又迅速升温,但是其热度还没有到达使盟军同意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程度。
直到 1943 年夏天,苏联成功进行了号称“坦克上刺刀”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并取得胜利后,英国和美国之间才恢复了关于在欧洲大西洋沿岸登陆的必要性的谈判。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就这个问题做出了根本性决定:诺曼底登陆。

库尔斯克会战促使美英决定在欧洲大西洋登陆

盟军于 1944 年 6 月 6 日在诺曼底登陆。
1945年初,德国失败的前景变得非常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已定。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英、苏,战胜了法西斯轴心国德,日,意。于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英,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从暂时的盟友,马上成了两大阵营的敌对国。美英盟军和苏联都认为有必要立即确定战争结束后国际舞台上的游戏规则,划分势力范围,为即将到来的对抗筑好地缘壁垒。这就是雅尔塔会议的背景。
2
会址的选择
会议在哪里开,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领导人长期以来无法就会议地点达成一致。丘吉尔向斯大林提议在苏格兰举行会议 。这是一个中立的地方,与美苏领土边界等距,不偏不倚。
美国也提出阿拉斯加、马耳他、雅典、开罗、罗马等地作为备选。然而,约瑟夫·斯大林坚决反对,坚持要求在苏联境内召开会议。他以标准方式回应了这种建议:“我很高兴会议的召开,但我不打算在卫国战争最重要的时刻离开苏联领土”。同时,还有一个原因,斯大林希望外国代表团能够亲眼看到德国法西斯在苏联的国土上的毁灭性破坏以及他们对苏联人民造成的损害。但拒绝的方式是幽默的,斯大林笑道:他不喜欢雾(对伦敦的拒绝),也不想在一个男人穿裙子的国家(苏格兰)解决重要问题。
美英最终做出让步,会址选定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
这是苏联克里米亚半岛海滨一座美丽的城市。在雅尔塔有一座美丽的宫殿–“里瓦几亚宫”。1945年2月4-11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国家元首就在这里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雅尔塔会议”。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苏联的代表是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兼国防委员会主席,约瑟夫· 维萨里昂诺维奇· 斯大林,美国的代表是总统富兰克林· 德拉诺· 罗斯福 ,英国的代表是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这三位政治家都展现了为世界的和平而妥协的能力。同盟国的外交部长,高级参谋和顾问也参加了会议。

“三巨头”在雅尔塔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

“三巨头”貌合神离,各唸各的经

美英苏三国军人在雅尔塔里瓦几亚宫
苏联的努力
1944年5月刚刚解放的克里米亚,满目疮痍,这座城市在德军占领期间遭到严重破坏,被摧毁得面目全非,以至于有时无法确定街道的方向。94%的住房,所有工业企业,供水,污水处理和发电厂都被摧毁。据专家介绍,塞瓦斯托波尔每平方米的土地上都落有一吨半的炸弹。市内只有6座建筑歪歪斜斜勉强站立,其他的建筑都化为碎砖瓦砾。

这是美国和英国代表团成员在1945年看到塞瓦斯托波尔。这座城市被摧毁 得面目全非,以至于有时无法确定街道的方向。
雅尔塔会议的筹备工作必须在不到两个月的期限内完成。在苏联内务委员部的领导下,数千名工人抢修了被纳粹破坏和掠夺的克里米亚的宫殿。在最短时间内,将会议所需的一切物资运送到克里米亚。大约 1500 辆货车穿梭其间,运载着必要的建筑材料、家具、机械和设备。2500名工人被派往谈判的主要地点里瓦的亚宫。苏联为了使举行峰会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尽可能一切成为最舒适的,可谓用尽一切人力物力。斯大林想向盟军展示苏联战后恢复的能力和速度。家具和室内装饰品,包括地毯、纺织品,墙纸、餐具和战时短缺的昂贵食品,通过火车从莫斯科运往克里米亚(法西斯侵略者拿走了所有东西,包括铜门把手)。苏联为了这次会议,一切细节都被考虑到了。甚至罗斯福的公寓也装饰着他最喜欢的颜色——天蓝色。双方的代表都参与了对会议场所的最终验收 。来自美国的专家还是认为,浴室里的油漆色调与海景不相配,于是苏联方面尝试了 7 种颜色,直到找到合适的一种。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苏联的行政动员能力和苏联工人阶级的高度觉悟,这一切在欧美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一切的安排,不仅证明了在苏联境内举行会议的正确性,也会使东道主在谈判中增加一些筹码。
尽管当时的前线已经远离克里米亚,但还是制定了最严格的安全措施。
在30公里半径内,当地居民都被转移,所有德国战俘也都被带走。代表团及其居住地的保护是由特殊的航空和炮兵掩护小组进行的。在黑海南部海岸,建立了一个由苏联黑海舰队和美国和英国的军舰组成的三层军舰环,由于该半岛仍在德国轰炸机的射程之内,因此黑海舰队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分配了160架战斗机来抵御空袭。
在代表团下榻的三座宫殿中的每一座周围都建立了两个安保环链,夜间还增加第三道。 它包括带有警犬的边防部队军事人员。为了方便所有代表团的生活和工作,在会议地区建立了通信设施,派懂英语的电话接线员为英美代表团工作,他们可以为世界任何地方提供长途和国际通信。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的几个团参与了会议的保安,该部门的业务雇员,旨在识别间谍和破坏者。里瓦几亚宫周围的公园被四米高的围栏包围,为会议服务的工作人员的行动是获得特别许可的。
美国代表团被安排在里瓦的亚宫,这里也是会议的主会场。罗斯福坐轮椅行动不便,所以罗斯福的办公室和卧室都紧挨会议大厅,所有的门槛都去除,以便轮椅可以通行无阻。

雅尔塔会议的会场“里瓦几亚”宫

苏联代表团住在尤苏波夫宫

英国代表团住在沃龙佐夫宫。(英式城堡)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起初对在雅尔塔举行国际会议大发牢骚:这里一片废墟,山路也不安全,霍乱猖獗,虱子到处都是。他说:“我将用足够的威士忌和一箱防尘香皂生存。”

丘吉尔在雅尔塔

丘吉尔在盟军前线指挥部
其实这个娇贵的英国贵族还真的很想去克里米亚,他的祖父马尔堡公爵作为英国骑士军团的一员,于 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在克里米亚的巴拉克拉瓦山谷战死。他要亲自到那里祭扫包括他爷爷在内的英国骑士军团的墓。据说这些骑着白马,身着华丽军服的英国骑士们,全部葬身在这片号称“死亡谷”的巴拉克拉瓦山谷。雅尔塔会议结束后,丘吉尔和他的女儿莎拉立即前往拜谒克里米亚战争英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场战争,英法联军大败俄军,而丘吉尔的爷爷却长眠地下。也许,在丘吉尔这位铁血首相身上有为国捐躯的血脉遗吧?

丘吉尔在被战争毁坏的英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前祭拜


战后幸存的里瓦的亚宫,据说是德军统帅曼施坦因的行宫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