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学者评【尹锡悦之乱与东亚变局】第8篇
林晓光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日本学会常务理事
韩国戒严风波反映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随着政斗主场从议会和选举转向司法和舆论领域,以司法手段打击对手、以舆论手段抹黑对手,已成为政坛“新常态”,为维护法治权威的宪法法院在党派斗争中被工具化,不仅导致政治生态的恶化,更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法治的严重削弱。当权力斗争成为主要执政目标时,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将被边缘化。
韩国政坛一直存在党派纷争激烈、政治斗争尖锐的现象。“内乱特检法”之争只是无数次恶斗之一,凸显了政治生态的复杂性。朝野政党在权力争夺、政策制定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难以形成共识,必欲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重要的政策和法律因此难以制订和顺利实施,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更令人忧虑的是,政坛风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韩国政治积弊的集中爆发。2024年12月27日,韩国国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弹劾韩德洙的决议,正式剥夺其代总统及国务总理的权限。反映了政坛内部的深度分裂。从总统尹锡悦和总理韩德洙被弹劾,到崔相穆接任代总统职务,却被提告和司法调查。韩国行政首脑短短一个月内出现二次重大更迭,政坛动荡跌宕起伏令人瞠目结舌。频繁的高层震荡削弱了政府权威及其执政能力,加剧了社会与民众的不安和疑虑。

尹锡悦弹劾案是对韩国民主制度的一次大考。在野党通过国会推动特检法,体现了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代总统行使否决权反映了行政权力对立法权力的制衡。但双方分歧和对抗的激烈化长期化,将导致政治运行不畅,降低民众对政治/法律/国会/政府的信任度。
社会舆论对“内乱特检法”也有不同看法、存在较大分歧。有人认为应彻底调查尹锡悦,以维护国家的法治和民主;也有人担心特检法被政治利用,加剧政治对立和社会动荡。崔相穆的所作所为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讨论和分歧。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特检法,民众的最大利益在社会安定,希望各方尽快解决政治纷争,稳定国家政局,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希望政治家以国家利益和国民福祉为重,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纷争。
戒严风波的影响绝不限于某个人或某党派,而是对整个韩国政治政坛政界的严峻拷问。作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韩国政治制度的设计本可应对权力更迭和危机管理。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层震荡表明,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重大隐患和瑕疵。总统制的权力集中与政党政治的派系斗争,使得每一次危机都可能演变为全局性动荡。
无论结局如何,政治博弈的代价终将由社会和民众承担。这场风波会否成为韩国政治史上的转折点?韩国政界能否缓解政治对立,以国家和国民为重,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主制度和推进社会福祉国民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国民的富足?且拭目以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