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学者评【中美博弈中的“斗争与妥协”】第37篇
李晓东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
美国奥巴马政权前期曾一度流行“G2论”,指代“两国集团”,它由美国方面提起,倡导中美两国合作,共同主导全球经济等领域的事务。这一提法因中国持消极态度,且因中美其后逐渐走向对立而逐渐销声匿迹。然而,中美两国间却存在另一个“G2”: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的国家目标;另一方面,美国川普提出MAGA,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两个“G=伟大”的目标,正是两国之间确确实实存在的G2。
比起此前趋于主张中美间合作的“G2=两国集团”,目前的“G2=两个伟大”的目标间似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对抗关系。是一山不容二虎,还是两个伟大的目标可以共存共生?这是世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 图片来自网络
川普为其伟大目标,祭起关税大旗与中国打起关税战,即使美国的盟国也不能幸免。经日内瓦会谈关税暂时止战后,美又开始针对中国留学生采取限禁措施。很显然,对于MAGA的目标来说,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已然成为最大的威胁,美政府针对中国的打压措施今后还将层出不穷。事实上,美对华政策的调整和转向自奥巴马政权后期就已开始,经川普1.0后的拜登政权,中美对立的状况不仅没有得以缓解而是不断升级至今。
美国将中国看作是美的唯一的竞争对手不外乎两点,一是中国的发展在美国看来,已构成了对其在世界上的“一超”地位的威胁,就这一威胁来说,即使是美国的盟国也无法幸免。当年美日间的广场协议就是为解决两国的贸易摩擦美国施压日本的城下之盟。另一点对美来说更具威胁感的是,中国崛起并没有向美国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价值观上的不同使得美国无法忍受中国成为国际秩序的规则制定者和参与者,因为在美国看来那将改变战后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由于对这种可能的“修正主义”的恐惧,中国的强国目标更是使得美国对华的威胁感与日俱增。这一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同样是G7的西方国家集团的不安。

|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如果“两个伟大”之间水火不相容,那么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对立必然导致新的形态的冷战。就目前看来,陷入这样的状态似非两国所愿。毕竟,代价太大会使“两个伟大”都难以变成现实,这也应是两国的共识。那么,在这场竞争与对立中如何避免冲突,在竞争中又如何取得有利地位呢?
美国的国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谈软实力的源泉时强调文化价值观的普世性的重要性;而中国的孟子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这里,“道”就是具有普世性的道义。面对不讲规则的出牌,在现实博弈中无论是反制还是妥协,都需坚守的就是“道”。一个真正伟大的目标,不会是局限于近代国家框架下的排他的自我满足的目标,而应是体现普世性价值,惠及世界的目标。
任何国家都有权利提出伟大的目标,而是否伟大,那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