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欣 | “走向和解”应是二战80周年主题 | 海外看世界

 42学者评【中美博弈中的“斗争与妥协”】第40篇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评论员

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据共同社报导,中国将邀请特朗普总统参加“九三胜利日”的北京阅兵,美方则提议习近平主席当月访美,参加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并访美。

尽管特朗普是否来华,可能还需要看中美关系这两个月的走势。另外,届时各国首脑云集,普京也在北京,中美元首的互动安排等,似乎还要看双方的智慧与胸怀。而且,这很容易让人们联想起特朗普就任时邀请中国元首赴美的情况等。另外美媒披露,美商务部正接洽多家美企高管,探询他们是否有意随特朗普今年稍晚访问中国,时间可能在10月底,届时特朗普将前往韩国与马来西亚出席系列峰会,总之,中美9月的安排还会有变数。但今年的秋季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窗口期。因为无论在中国或在美国,中美元首大概率会有直接会晤的机会,这自然就使我们对中美关系抱有正面的预期。

如果特朗普真能在“九三胜利日”来华访问,至少有三重意义,第一是会使得中美关系再上新的台阶。最近,中美经贸谈判也进入了关键的磨合期,特朗普一再向中国示好,甚至以自我批评的方式来缓解中美关系的氛围,他本人也多次表明希望尽快访问中国。中方也就二战期间中美合作等友好话题开始了“预热”活动,如真能成行,当然对中美是大好事。

第二,普京已基本确定9月初要访问中国,近日美俄关系也缓和不少。如果中美俄三大国作为当年的战友,今天又能搁置争议,无论以何种方式同席相庆,并能够“三位一体”地表明共同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意向,一定会对近年来纷繁动荡的世界局势,注入难得的稳定性“亮色”。

第三,人类经二战至今,80年成就辉煌,但仍然面对挑战;走过的道路宽广,但仍不平坦。尤其是中美等大国关系更是跌宕起伏、变幻不定,如能再次建构主要大国如中美俄或联合国“五常”元首聚会的方式(2000年在中方倡议下,安理会“五常”曾经在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会上,中方提出了“五常”之间应遵循的四项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密切协调,顾全大局、促进合作),既可以缓解目前主要大国在乌克兰、中东等热点纠纷中的矛盾,又可以完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功能,为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流提供助力。

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相比起具体的访问安排和元首聚会等,我更关注的是二战8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设定。因为人们都注意到了,战后80年过去了,可是世界并不安宁,一直还存在着各种战乱、纷争。近年来,俄美英法作为二战的战友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居然也在冷战已结束30多年的今天,又一次在乌克兰大打出手;而在中东战火中,竟然还出现了悍然攻击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下伊朗核设施的恐怖袭击行为,凸显出可能导致核灾难的风险。我们似乎又在面对“世界大战”甚至核战争的可能,有人已经用“第三次世界大战”来形容今天的局势了。百年变局、变乱交织,更使得这个世界的前景扑朔迷离,难以把握。

人们一定会问,为什么经历过一战、二战的痛苦,结束了冷战的磨难,但今天我们人类又要踏入对抗与冲突的泥坑呢?我认为,其中最大也是最根本的症结,就在于二战胜利之后,或者是冷战结束之后,虽然国际社会也做了很多战后清理工作,我们各国之间也基本实现了表面上的和平与均衡,但并没有达成真正的心灵的和解。我们的价值观、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制度规则的建构等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旧有的丛林法则,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重新瓜分势力范围(领土等)导致战争的规律,还在今天的世界上起作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仍然是以强权、霸权或者“恐怖平衡”等维系着脆弱的和平。冷战时的“美苏争霸”、冷战后美国的“一强独霸”等等,都是这种模式的具体表现。世界只维系了表面的和平,而没有达成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和解”。各种旧恨新仇以及形成机制仍在发酵,不断地唤醒野蛮的暴力,看看俄乌“兄弟阋墙”、以哈、以伊恶性循环式的互相厮杀,以及以色列在加沙的滥杀无辜,其背后的复杂缘由几乎都与缺乏“和解”精神密切相关。

因此,我在十年前就提出,人类不仅仅要维护和平,更要真正“走向和解”,也就是要根除战争的根源。无论是历史仇恨造成的复杂悲情,还是新的争斗形成的多种矛盾,不仅要在领土纠纷等物质利益上努力搁置争议,更要在情感、心灵等精神层面抚平创伤。不仅是以各国相处之道中的“软硬之术”来协调关系,更要注重从制度上建构全新的和平秩序与理念。在这方面,安理会“五常”责无旁贷,理应带头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带头推动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流,带头建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走向和解、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这才是联合国安理会的职能所在,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职责所在。

大家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前辈当年流血牺牲的最大目的、战争胜利的最高价值就是要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和平。而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等,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真正实现可持续的永久和平。

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和平必须要以真正的和解作为基础。在今天的世界上,至少还有四大“不利和解”的因素,首先是有的加害国的政治人物,还缺乏对那段历史的反省和认知,甚至还在国际社会几十年来宽容的和平主义努力面前,时常作出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在受害国人民伤口撒盐”的言行,还在以“二次伤害”的方式刺激仇恨和悲情的滋生,干扰着本已推进的和解进程。

其次就是在我们当年的战友和盟国内部,由于冷战等纠纷造成的隔阂,一直就有人挑拨离间,拱火浇油,制造盟国之间以及盟国内部的矛盾,例如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就受到了很多伤害,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个例证。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本来已经走入了“和平发展”、“一体化”的新时代,但是,各种破坏“和平和解合作”的言行,包括今天美国的“关税战”等,仍然在干扰着各国正常的合作,当然也影响着各方相互尊重、强化和解的进程。今年围绕各类胜利日纪念活动的安排等,也会出现这类负面因素的干扰,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应该制止。

再次是有人企图篡改历史,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实际上是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其实,历史都是用血写成的,默写的谎言都不能够改变历史的真相。那种自欺欺人的炒作,既没有历史事实的依据,又违背了正义和良知的准则,可能会喧嚣一时,但注定不会长久。

最后也是最特殊的一种“不利于和解”的因素,就是存在于我们多数中国人心中习惯性的、不够准确、不够均衡的历史认知倾向。其实,我一直认为,80年前的9月3日是我们的“胜利日”,尽管由于过去的记忆过于沉重,会使我们易于沉迷于悲情,但历史的结论是:日本军国主义是可耻的失败者,中国和世界人民才是伟大的胜利者,有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人,我们理应以胜利者的自信庆祝这个节日。我们在回顾历史上遭遇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和亚洲人民造成的苦难时,同时也应回顾、学习周恩来总理总结的“中日两国2000年友好、50年不幸”的大历史观,更宏观地把握中日关系的历史定位。在批判日本战后(特别是在美国影响下)一些政治人物对侵略历史缺乏反省的错误认知时,我们也应该回顾、学习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先生在战后处理中推动中日友好运动、改造日本战犯、遣返日本侨民、放弃战争索赔、善待残留的日本妇女儿童等一系列伟大的人道主义作为以及取得的国际性成果。在反对日本少数右翼分子干扰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同时,也应回顾中日两国人民战后特别是建交50多年来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简言之,我们在强调“不忘历史”、“以史为鉴”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温故知新”和“面向未来”。中日两国不仅有80年前侵略、苦难、不幸的历史,也有战后80年和平、发展、合作的现实,更有今后我们两国人民真正走向和解、“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光明未来。

如果说前三条“不利于和解”的因素,只是少数人的负面操作,难以见容于历史与各国人民。而最后这个因素却完全不同,因为她是我们大多数国家、大多数民众都会遇到的微妙的认知差异,是很容易通过我们中国人发挥一以贯之的主动性和塑造性,予以妥善调整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大道,中国人有这样的自我完善的能力。

其实,无论是来自哪一方面的干扰,都不能改变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和解的基本目标。相反越是有这些干扰,越说明我们追求和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说这就是纪念二战胜利的“第一粒纽扣”,即世界应该永不再战,要全力保卫和平稳定;人类应该捐弃前嫌,要全力寻求和解共生;各国应该开放互补,要全力推动合作共赢。这就是中国近年来一直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我们只能与时俱进。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