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学者评“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系列第23篇
编者按
赵全胜《海外看世界》主编: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说是“不读”,但还是开卷有益。三国演义魏蜀吴争霸,相对弱小的吴国因其第三方的地位,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成为两强争夺的对象。面对中美之间跌宕起伏的剧烈争斗(例如科技战和台海),有关 “第三方” 的议论不绝于耳,诸如 “得欧洲者得天下”,“得日本者得天下”,或者“得发展中国家(亚非拉)者得天下”,不一而足。为此我们邀请了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的29位学者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区进行分析。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吴白乙 社科院欧洲研究所
谭青山 美国俄亥俄克利夫兰州立大学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
陈志瑞 外交学院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王在邦 太和智库
杨光斌 人民大学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王建伟 澳门大学
尹继武 人民大学
庚欣 凤凰卫视
沈丁立 复旦大学
黄靖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郑继永 复旦大学
李相万 韩国庆南大学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王星星 上海外国语大学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刘星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武心波 上海外国语大学
刘卫东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金应忠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
林晓光 北京世界政治研究中心
李海默 复旦大学
王梓元 外交学院
张望 日本早稻田大学
武心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地位、作用与选择
29学者评“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系列第23篇
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给出符合逻辑的基本判断,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走势;对作为中美关系中第三方的日本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估,关系到中美关系的走向,更关系到亚太与世界和平的未来走向。因此,对中美关系以及中美关系中的日本怎么看,以及如何评价,事关重大。
一、走出西式预言
2017年,以特朗普上台为契机,中美关系发生剧烈的震荡,出现了冲突和对抗,大有走向新冷战的趋势,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表示悲观的人不在少数,
我们现在对中美关系的判断,更多的基于历史的记忆和一些业已过时的理论。我们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内对历史有太多的记忆,如对国家间发生的无数次的战争,对一战和二战以及几乎覆盖全球的大规模的冷战等等,这些都已沉淀为我们认识国家间冲突时所给定的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思维定势和分析框架,成为我们甩不掉的一个认识上的沉重包袱。而现有的理论,形成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长于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体系的全球扩张,历史地终结于五百年的沧海桑田和百年巨变,日趋失去了对现实和未来的解释力而又不愿退去,更成了我们认识上的毒药,祸害无穷。
当我们对不确定的未来缺乏与时俱进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必要而合理的想象力,缺乏突破自我局限的勇气和冲动时,就会作茧自缚地凭借已有的经验和历史记忆,采用类比的方式去认识和猜测未来,就会以某种迂腐和执着去认同热战、冷战、大国崛起的悲剧以及这样和那样的陷阱等等理论假设、猜想和预言,并自得其乐地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
图片源自网络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化,人类文明形态的不断提升,尤其是高科技的突飞猛进,时代的发展进程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颠覆我们的常识,突破许多历史的惯性,打破我们原有的认识模式和框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地突破自我局限,走出西方狭隘的历史记忆和暗含偏见的理论预言,才能对未来做出与新时代发展逻辑相符的各种预测和判断。
二、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以中美关系为例,预言中美关系走向新冷战绝不应是当下唯一的选项,而是存在着多种可能。对此,笔者比较倾向于认为,具有世界胸怀和东西合璧天然禀赋的中美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客观上不具有走向全面对抗,全面摊牌,全面走向新冷战的内在必然性,中美当下的冲突和对抗,很可能只是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条件下的一种深度的战略磨合,是为了在新的更高历史阶段实现新的战略重组。
二战后国际环境的变迁以及中美国力的此消彼长,尤其是在百年大变局下,中美关系需要受到一次洗礼,需要得到一次全方位的重建。而重建的前提除了需要形而上的战略理念的引领,还要在形而下的实践层面,去格物致知,即通过高强度的战略碰撞来加深对彼此的认识,通过一系列行为上的深度磨合,加深对各自的行为能力,行为特点,互补方式等的了解,甚至对彼此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情感上的偏好都能有所了解,来达到双边关系的知行合一。
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通过中美关系战略上的深刻调整,还可以改变现有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改变大国关系的互动模式,深化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再认识,激发人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产生一种新的期待等。中美关系只有通过这一系列体系性的破旧立新,才能得以再造,才能携手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看到,经过五年高频率的深度战略磨合,中美关系获得了新的发展,如中美之间都在对彼此关系进行小心而谨慎的定义:中国有新型大国关系的定义,美国有对彼此战略定位和关系的定义等,虽然彼此对这些定义都存在一定的分歧,却都在努力摸索和尝试。
2022年11月16日,中美以G20为平台所展开的巴厘岛中美高峰会晤,就是战略上深度磨合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双方对深度磨合的“地基”“底线”与“护栏”都做了慎重的表述。当然,这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深度的战略磨合还会继续下去。
通过此番史诗级的深度战略磨合,中美如能因此而搭建起一个可以有效地应对百年大变局,有效地化解世界经济危机、疫情危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危机和矛盾的新的战略合作框架,那么新的中美关系就能得到重建,一种新型的G2就能以崭新的姿态成为引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终极性主导力量。
三、如何看待中美关系中的日本
对如何看待作为中美关系中第三方的日本,笔者拟从地位、作用和选择这三个维度来谈一下看法。
首先是地位,近代以来日本就把自己定位为东西之间的桥梁,从中美关系的战略高度看,日本永远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第三方,无论是过去的西强东弱,还是现在的逐渐走向东强西弱、东高西低,对中美关系而言日本第三方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不可或缺的,不容忽视的,而且十分重要,十分关键,不可替代,举足轻重。
第二是作用。日本在中美关系的第三者地位,决定了日本必然要发挥第三者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对中国来说,可用正向和反向来说明。当下来看,所谓正向作用是指积极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建;反向作用是指积极推动中美关系走向冲突,走向新冷战甚至是热战。
第三是选择。日本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战略判断和选择,决定了日本所扮演的第三方角色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正向的积极作用——如冷战后期的中美日同行,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中日相向而行;还是反向的消极作用——如近代以来的对华入侵,以及2012年日本对奥巴马政权重返亚太战略的追随,和2017年特朗普以及拜登政权所倡导的印太战略的追随等。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知道,中日关系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美关系的走向,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判断,因此,日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判断和选择。
四、日本的机遇与挑战
对日本来说,最大的战略机遇就是做好中美关系重建的第三方平衡力量,这样日本就可以从中美关系的共同发展中同时获取最大的战略红利,可以此来确保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而最大的挑战就是日本的战略判断是否会出现失误,如果在中美关系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发挥反向作用,推动中美关系走向冲突,那就必然导致中日关系疏远,日本会逐渐地失去中国,而在美日关系上,日本也未必能得到好,而历史也已屡屡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在于,此轮中美关系出现的剧烈震荡,最终结果并不是走向冲突、摊牌和新冷战,而是一次深度的战略调整和磨合,一旦中美关系调整到位出现战略转机,并最终在更高的时空层面完成新的战略组合,从而孕育出能引领人类未来长远发展的新G2,那么日本就将失去参与全球领导方式和领导力重构的一次绝好机遇,就会迎来第二次“越顶外交”的重大危机,就会在全球战略层面同时被中美所疏远甚至是抛弃。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界的动荡,日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相信经过这些年的跌宕起伏和艰难前行,日本应该有所醒悟。日本应该充分的意识到,只有扮演好中美关系中的建设者,而非搅局者,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才是最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最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最具有战略远见的正确选择。
同时,中日作为东亚地区的大国,两国关系也要以此为契机而寻求突破,要回归东亚逻辑,要像改革开放前30年(1978-2008年)那样相向而行,结伴而行,要作为新时代亚洲地区的双头雁,带领亚洲各国展开新一轮的雁阵飞行,来共同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责任编辑:陈凤仪
网站编辑:陈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