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最新文章

  • 赵宏伟|仁爱礁对策与底线思维|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1篇 赵宏伟 筑波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形势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形势,就是要设想到最坏的形势。 小马科斯隔三岔五派只船去闯仁爱礁,对象是中华大儒,成本及风险为低,折腾效果为大,那何不吃定了,折腾到自己任期界满,即折腾上个五年。小马科斯是要极度破坏菲人对华感情,甚至煽起曾有过的反华排华动乱;而他小马科斯在其中成为饱受中国欺凌却越战越勇的抗华救菲英雄,得以受到万民拥戴,成功修改宪法,再任六年总统,再多折腾六年。 在这五年至十一年期间,反华美日菲同盟会日见成型,成功修宪的话,便可修掉禁止外国驻军条款,迎美日大兵永驻菲土,封锁中国。更可把韩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拉进来形成印太版北约机制,瓦解RCEP,破坏东亚命运共同体;再把台湾作为保卫对象。 底线思维一下形势,那么中国的政策目标便不言而喻:决不让小马科斯做出牌方,掌主导权,满着任期折腾中国,折腾上五年+六年。 底线思维形势,就是要设想到最坏的形势 政策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政策,就是要设计风险最低的对策,最好是零风险对策;惯用语型造句便是”即要仁爱礁,又要低风险”。这就需要做做沙盘推演。 1.必须短期速决,不让小马科斯做出牌方,掌主导权,折腾中国十余年。而零风险的要求是,不伤菲兵,一日之内礼送离舰后,当天清扫仁爱礁,拖走菲废舰。可命令反恐特战部队设计几个执行方案,择一而行。如派小微无人机潜入,设法放了舰上淡水,一夜断水,菲兵就要投降离舰了。 2.必须避免东盟“友邦惊诧”。哀兵姿态游说东盟列国:各位请劝劝小马科斯,菲不该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破坏地区秩序;菲不该吃里扒外分裂东盟,分裂东亚,制造战争风险;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保亚太和平秩序,必须共同及时制止之;拒不听劝,中国可以免为其难,设法维持秩序,但会严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决不诉诸武力,决不登陆入驻仁爱礁。 3.行动时机,应该选在今夏。 一是,如前述1和2的做法那样 ,能一日之内清扫仁爱礁之后,二日起白宫只会干瞪眼,骂上几天,无计可施。可是,中国清扫仁爱礁,让拜登露怯出无计可施之态,这对总统大选中的拜登来说,是被刺了一剑小小杀手锏,有可能助推他败离白宫。新总统一般不会背负前任败走麦城的包袱,中美关系翻页重启,美国会归于慎玩安全牌,有利于中美关系相向而行。 二是日本岸田首相在现今日本政争之中,很难熬过九月大选,今夏仁爱礁之败,会成为压倒岸田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新首相,当不敢再试中国耐心,中日关系也会有翻页重启的可能。至于韩、英、加、澳、新、印等,群鼠无首了,就去自省碰瓷的教训吧。 三是,菲小马科斯,完败,满眼泪,断了政治生命。中国倒可以招安,给座次,恩泽浩荡。而中国又并未入驻仁爱礁,菲也无仇可记;沿南海友邦也并未惊诧,只会侧目菲酋自作自受。 最后,经此无血之役,西太诸邦看到的是,今日西太谁说了算!盟主立,规矩成,制南海东海,掌亚太安泰,排域外介入,迎诸邦来朝,东亚命运共同体便水到渠成了。

  • 尹继武|警惕南海局势的螺旋冲突系统效应|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2篇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自2021年起,美国拜登政府加大了针对中国周边的小多边机制建设,以美日菲为核心意指中国的联合巡演、多边会晤机制已初见雏形。4月10-11日,三国首脑在美会晤,预示着这一机制的成型,对未来南海局势将产生多重负面影响。当前,中国的外交应对一方面遵循了传统的克制善意,试图以威慑防止态势的主动恶化,同时也加强了针对东南亚相关方的多边军事和外交举措,力图化解美日菲勾结所产生的安全影响。中国的克制和善意并不能防止局势的恶化,对此需要警惕由此产生的冲突螺旋系统效应。 其一,灵活的外交应对。面对菲律宾新任领导人上任以来的外交转向,及其在南海问题上的系列挑衅,以及美国以小多边集团为据点的拉拢,中国总体上的外交姿态还是遵循防御性、克制性和灵活性。这充分体现在,中国海警以高压水炮作为驱逐菲律宾船只的手段,由此,并没有给《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的互助提供口实。在外交表态上以坚定立场、表达决心和政策底线为主线,同时在东南亚其他相关国家,如越南、印尼等除菲律宾之外国家展开联合外交,从军事、政治上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基于此,当前总体上中国的态势仍是以最大善意表达合作、谈判解决分歧的目的,同时试图从军事威慑、外交联合等着手化解危机。 以美日菲为核心意指中国的联合巡演、多边会晤机制已初见雏形 其二,螺旋冲突的系统效应。中国的克制与善意,并不能自动带来局势的缓和,尤其是美日菲的主动消停。这不仅是因为这种克制和善意,很容易被对方看作是一种能力和决心不足的体现,反而会诱发其更多的进攻性态势,包括三方机制的常态化以及日后联合军演的升级。而且,美日菲各自的需求溢于言表,即美国的战略遏制态势和国内政治需求,日本的安全关注扩大和联盟追随,而菲律宾更是自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在这种国内政治与安全需求的驱动下,三方的政策和战略协调很容易走过头,极可能出现“拿鸡毛当令箭”的冒险挑衅增多,实际联盟承诺兑现模糊但事态扩大升级,或为国内政治和国际形象而有意增强联盟承诺,从而导致美国主动或被动陷入南海安全风险甚至陷阱。这些三方互动可能造成的战略误判、系统性风险,随着美国有意将美日菲安全机制化和常态化的进程,很可能会促发南海安全局势升级,在不断的升级和挑衅下,中国外交的应对压力也会陡增。争端和危机的升级,往往是建立在双方骑虎难下的困局。 美国有意将美日菲安全机制化和常态化的进程,很可能会促发南海安全局势升级 其三,体面缓和的可能。在面临局势升级的情境下,一个困难的局面是如何体面的缓和。因为任何一方的消极应对,都会带来较大的国内压力和国际声誉成本,所以危机升级中缓和确实是一门艺术。对此,升级和对抗虽不是外交的根本目标,但必须认识到,升级和对抗也能更新战略认知,比如对于双方底线、意图和政策敏感性的试探,从而重新塑造一种关于争端问题的共识。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危机升级,外交斗争激化,也需注意到体面缓和的可能。这一方面来自特定外交言行的灵活性,比如非军事力量的适当使用,可以表达决心和能力,但防止对抗的直接性和恶化可能;其次,围绕南海争端的国际统一战线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工作,通过双边沟通、多边联合获得更多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和理解,为激烈斗争及其手段使用提供更好的舆论支持环境和外交主动权。

  • 熊达云 | 日本追随美国怂恿菲律宾加剧南海冲突必定害己害人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8篇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特任教授 自2022年小马斯科政府上台以来,小马斯科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维护其家族利益的考量,一举改变前任杜特尔特执政期间推行的与华和平相处注重实际利益的外交政策,重新祭出美菲同盟的大旗,在美国的空头支票诱使下,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致使南海局势日趋紧张。 在这一背景下,据媒体报道,4月1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以国宾身份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翌日,将在美国的安排下举行美日菲三国首脑会谈,届时,中菲围绕南海发生的领土领海权益争端将是议题之一。日本多家媒体猜测,日本或将与美菲结成某种联盟,追随美国支援菲律宾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配合美国搅乱中国,抑制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打压战略。 实际上,在菲律宾不断挑衅中国的过程中日本一直扮演着助纣为虐的角色。早在2011年7月,日本就与美国、澳大利亚在南海举行首次联合演习,向中国示威;2023年6月,日本海上保安厅与美菲海岸警卫队首次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同年8月,海上自卫队与美菲澳三国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周边海域开展了联合训练;另据美国媒体透露,今年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将参加美菲海军在南海举行的联合巡航。此外,日本政府还首次利用向志同道合国家的军队提供军事装备的框架文件“支持政府加强安全保障能力”(OSA),与菲方达成共识,向菲律宾提供海岸监视雷达,并开始谈判签订旨在使日菲两国军队交流通畅的“通畅化协议(RAA)”。最近日本政府阁议通过的允许日本向国外出口日产武器装备的决定,据说菲律宾就是日本设想的出口对象国之一。以上诸多现象说明,日本正在处心积虑地布防,以围堵、压制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将其定位为“迄今未有之最大的战略性挑战”的中国。 悠久的历史事实和中外诸多历史性文献和文件清楚无疑地证明,南海9段线范围内的岛礁属于中国领土,中国拥有不可争辩的海洋权益。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这片海疆曾被日本占领,正是在当时美国政府的协助下,被日本军国主义侵夺的主权才重新回到了原来主人中国的手中。这一历史事实日美两国都了然于胸,菲律宾向中国索要其主权于法无据,更与日美两国没有丝毫瓜葛。 如果说美国怂恿菲律宾挑衅中国南海主权,作为其打压中国,维持其世界霸主的抓手,利莫大焉,即使失败,也可以轻轻地挥挥手说声再见,自己仍可全身而退。那么,日本充当过河卒子搅局其间,能获得什么好处呢?假如美菲如愿以偿,日本或可分得一杯羹,但当下的中国并非遭受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列强宰割而无还手之力的清朝以及孱弱的民国,即便美日菲三国联手,鹿死谁手也难料定。倘若美菲败阵,或者双方难分伯仲,争端不息,导致南海局势持续紧张,亚洲和平遭受破坏,日本能全身而退吗? 综观日本部分学者及政客的说辞,日本自知南海争端与日本无涉,之所以要追随美国怂恿菲律宾挑战中国主要出自地缘政治的需要。他们的共同说辞就是要利用包括台湾在内的第一岛链将中国排除出太平洋之外,如果台海两岸统一,中国在南海的地位稳固,这一封锁中国的岛链便没有用武之地,所谓中国的深海战略就难以遏制。其思维深处乃视中国为仇讐,太平洋似乎就是他们的私海。但在笔者看来,恰恰是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日本追随美国搅局南海,必定害人害己,遭受反噬。 当地时间4月11日,马科斯、拜登和岸田文雄在华盛顿举行会谈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无论是能源还是商品都要通过海上运输,才能维持国家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尤其是进口能源的80%以上需要通过南海运进日本,日本与东南亚、南印度、中东、欧洲、非洲各国的贸易,南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运输通道。因此,南海局势的稳定,南海运输线路保持畅通对日本而言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深化,南海运输通道的安全与稳定,对于中国而言其重要性不亚于日本。可以说,保持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应该是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美国怂恿菲律宾在南海挑衅生事,搞乱南海,获利者美国也,受害者,非止中国,菲律宾自身以及东南亚各国都将成为受害者,日本也难脱其祸。 有鉴于此,作为常年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衷心希望日本民众能够权衡利弊得失,呼吁日本政府以一个独立国家的姿态,从维护真正的国家利益出发,为南海和平与稳定,为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为全体亚洲人民的福祉做出正确抉策,给南海的紧张局势抽薪止沸,而不是作为某个国家的附庸,为虎作伥,以免最终害己害人之祸!

  • 孙太一 | 美日关系升级与AUKUS的第二支柱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0篇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 美日菲三国领导人即将在华盛顿举行峰会,而除了三边的互动外,美日、美菲的双边互动也尤其值得关注。这当中,美日在安全领域合作的升级以及AUKUS的第二支柱的细节宣布都展现出美国印太战略的下一步规划。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最近表示,美国可能会在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峰会上公布日本在 AUKUS 核潜艇联合生产伙伴关系“第二支柱”部分中的角色。这个“第二支柱”将涉及人工智能、高超音速导弹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先进军事技术的联合开发。坎贝尔同时还表示:“还有其他国家表示有兴趣参与,美日也即将公布一项“联合开发并可能共同生产重要军事和国防装备”的单独倡议的细节。“AUKUS第二支柱将围绕科技融合、安全融合、供应链融合三个大方向展开。 1 科技融合 从中美元首最近的通话我们可以看出,拜登政府虽然有意图维持住中美之间各层级的沟通管道也希望能“负责任地“管控竞争以避免冲突,但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打压与遏制不会改变。美国的核心目标是不让尖端技术(尤其是可被用于军事的高科技)流入中国。这在之前AUKUS的第一支柱,与英国、澳大利亚合作时就已经是核心的内容,且当前仍然在继续推进。比如,英国就已经在着手起草保护核心技术的立法。美国希望和诸如英、澳这样的盟友加大技术共享的力度,并能进一步推进科技融合,但深度分享的同时也在牢筑高墙,让被拦在高墙外的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无法获取相关技术。而这一模式很快将在接下来会和日本在AUKUS的第二支柱进行尝试 – 美国希望加大与日本在高科技领域的分享与融合,并同时保证相关技术不会在这个合作中流入竞争对手国。 2 安全融合 俄乌战争陷入僵局,加沙冲突又让拜登政府陷入两难,既要维护和以色列及美国国内犹太裔群体的关系,又不能失去阿拉伯、穆斯林群体的支持。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美国不希望再被卷入更多的冲突。因此,在美国的布局中,像日本、菲律宾这样的盟友应该做得更多。这是安全上的融合。可以预见,美日菲三国将在接下来的峰会上承诺在南海问题上进行更密切的协调和接触。但对美国而言,这意味着日本和菲律宾要在维护地区安全上付出更多,采取更为积极的姿态,不能仅靠美国的安全大伞而指望其利益都能够被维护。而且,美国希望在潜在冲突发生之前以更为廉价的方式来武装日、菲等国,而不是等冲突发生了再由自己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所以,AUKUS第二支柱的推进也是美国以日本为重心在亚太加强安全融合的措施。 3 供应链融合 AUKUS第一支柱落地时,美国有意为澳大利亚武装核动力的常规武器潜艇。但在你来我往的协商过程中,美国发现其自己也需要建造更多的舰艇。但因为美国制造业近年来的相对衰落,舰艇的制造速度低于预期,供应链也出现了显著的问题。比如最近,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去年12月把已服役40年的老舰哈里特·莱恩号(Harriet Lane)从美国东部海岸调到了太平洋地区,作为拜登政府与中国争夺地区影响力的一项努力。之所以派遣像哈里特·莱恩号这样的经改装的老舰,因为以当前美国的造船业产能,建造更现代化的新型舰艇需要数年时间,而且相关计划一直因推迟和成本增加而停滞不前。而且,一些更新的巡逻舰航程还不如老舰。所以,美国也希望在接下来和日本等国的互动中能进行经贸和供应链的融合,从日本获取更多资源上的支持的同时能让制造业进一步从中国以“去风险”的名义转移至盟友国家。美国资金短缺,需要外部投资,而日本等国也正好可以提供这样的支持。 当然,之所以在现在这个节点落地AUKUS第二支柱,来推进科技、安全、供应链等方面的与盟友的融合,也是因为拜登政府担心假如特朗普在今年的大选中获胜,在其上台后会让美国和盟友的关系显著倒退,所以要趁这一任期结束前尽可能让美国和盟友关系变得更为紧密。而且,美国并不会止步于围绕澳大利亚的AUKUS第一支柱以及以日本为核心的AUKUS第二支柱。接下来美国和印度、韩国的互动也会继续加深,哪怕印度在俄乌问题上持模棱两可的立场。在坎贝尔主导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的过程中,“亚洲再平衡”将不会是让美国抽身其他地区而只关注亚洲的收缩性策略,它反倒恰恰是连结各个区域盟友的规划,来织起一张可靠的网络来支持其竞争。而这一规划将从美日关系的升级开始。

  • 周方银 |南海局势的态势与前景|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8篇 周方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23年8月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行为明显增多,行动的范围也从仁爱礁扩展到黄岩岛、铁线礁。从短期看,菲律宾的挑衅、试探行为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这一轮南海局势的升温将以何种形式持续和收场,取决于几个主要相关行为体的利益盘算与策略选择。 中国海警在南海水域拦阻了菲律宾的一艘向仁爱礁“坐滩”军舰运送补给物资的船只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持续挑衅与美国的支持应该有一定的关系,但美国的利益考虑有其复杂性。一方面,美国的利益在于持续推动印太战略,扩大在中国周边的前沿军事存在,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把菲律宾更紧密地绑定在美国的反华战车上,避免未来菲律宾再次出现类似杜特尔特时期那样的政策转向。南海局势的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美国上述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2024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有许多国内问题要处理,保持中美关系的基本稳定对于美国经济的平稳着陆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对美国的全球力量部署形成很大的牵制,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的一意孤行使美国面临不小的外交压力。美国还不想因为南海问题而与中国兵戎相见,不能在南海问题上对菲律宾做出过高的承诺,因为这可能增大美国因为菲律宾的玩火行为而被动“卷入”的风险。对美国来说,南海局势保持一定的温度但没有引爆的风险,是更符合其利益的状态。也就是说,南海局势的进一步升温可能并不符合美国当前的利益,当然,美国也不希望南海局势保持平静。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操作有其复杂的国内政治根源,但同时也是一种外交政策上的冒险之举。菲律宾试图通过主动升温南海局势保持国际社会对南海问题的关注,通过激化民族主义情绪巩固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强化美国对菲律宾的支持,包括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美国为其行为背书,试图通过不对称的消耗行为和制造国际舆论迫使中国让步,弱化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但到目前为止的事态发展表明,菲律宾不可能因此强化其对仁爱礁等南海岛礁的控制,还要承受中菲关系显著恶化对其造成的经济、安全等方面的代价。 多年来,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南海问题。中国应对菲律宾挑衅的方式柔中带刚、克制而坚定,这样一种应对方式清楚地表明,中国不想升级南海问题的紧张势态,但也不可能放弃自身对相关岛礁的权益。虽然在南海问题上中菲之间存在不对称消耗,但基于中国的实力以及南海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这样的消耗中国完全可以承受得起 ,中国在海上的“呆仗”也打得很坚决。 在中美菲这样一种基本的政策态度与利益格局的背景下,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态度也会影响各方下一步的政策考量。总体上,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不愿看到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对抗显著加剧,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希望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在国际上连续发生的情况下,出现东南亚地区热点问题引爆的局面。东南亚国家与菲律宾同为东盟成员,似乎有支持东盟国家立场、维护东盟成员国利益的义务,但他们同时看到中国不是挑事的一方,面对菲律宾的各种小动作,中国的行为表现出很大的克制,这也显示中国无意升级事态的态度。为此,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包括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声索国,总体上表现比较低调,没有对菲律宾的行为进行高调的配合与呼应,无意纵容菲律宾危险的挑衅行为,希望给南海局势的降温与缓和留下更大的转圜空间。 围绕南海问题的这一轮博弈,中国、美国、菲律宾都要在国际上付出一定的观众成本。美国既支持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一定程度的挑衅,又要避免惹火烧身的做法,使其他国家更清楚地看到美国的政治盘算及其对盟国支持的限度。中国不是挑事的一方,无意扩大事态,但也展现了维护自身既有权益的坚定性,这会促使他国思考挑衅中国的做法是否能够得逞。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具有机会主义的色彩,但其边际效果在下降。南海局势走到当前的态势,进一步升温并不符合菲律宾的利益,但菲律宾政府也不愿意虎头蛇尾,从而有点骑虎难下。总体上,这一轮南海局势的升温有其限度,未来菲律宾的做法仍以小规模袭扰和打擦边球为主。当前,南海问题有效管控的钥匙在菲律宾手中,如何使用取决于菲律宾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做出明智的选择。

  • 邓中坚 | 中美在南海之竞逐:经济战胜军事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7篇 邓中坚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兼任教授、金门大学荣誉讲座教授 南海地区对中国而言是其重要物资进出口关键航线之所在,因此中国十分重视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及军事的安排。为避免被美国掐住咽喉,中国国家元首在印尼首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另一方面,自奥巴马政府采取以印太地区为核心的“再平衡策略”以来,美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三方面进行布置,以掌控这个区域。在这样的状况下,中美在这个区域的竞逐自然逐渐白热化。 美国的做法是以冷战时期的盟国为基础,积极进行新的军事安排,例如,美、日、印、澳的“四边安全对话”(QUAD),但是由于印度对俄国的政策立场并不追随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故美国又组建了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核心的美英澳三国安全伙伴关系(AUKUS)。此外,美国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北约亚洲伙伴国。总之,美国的做法是建构一个军事联盟来弥补其在这个地区日益消退的优势,进而维系其在印太地区的霸权。 另外,美国要设法削弱中国的影响力,晚近的发展是美国结合日本,借菲律宾这个小国作为代理人,一方面在南海岛礁问题上挑战中国,另一方面得以“名正言顺”地介入南海的事务,不像现在《南海行为准则》是由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谈判制订。美国方面以履行《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来支持,日本则提供大型巡逻舰艇助阵。在这样的情况下,菲律宾频繁地设法接近仁爱滩,企图运送建筑物资以防止坐滩的军舰解体。菲律宾几乎每次的行动都邀请西方媒体随船报道,透过其船舰不断冲撞,意图操控国际舆论,妖魔化中国。基本上,只有西方媒体有兴趣报道,且它们某种程度上也会平衡报道。此外,《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与中国和菲律宾间南海冲突无关,美国的发言只是唬弄一般大众而已。更重要的是,菲律宾在南海制造事端并未得到东南亚国家实质的支持,尤其是同为声索国的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 相对而言,中国的作法是在经济上整合东南亚国家。除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运作且成为推动东盟地区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升级“中国-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大框架之外,中国也大力推动这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立,特别是泛亚铁路网,例如,中寮铁路及印尼雅万高铁的建成与运行,中国协助马来西亚东岸铁路建设,以及与越南探讨建设跨境铁路。更不要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另一项新的发展是,中国采取更灵活的外交手段,包括与澳大利亚的关系恢复正常(尤其是经济互动关系),以及邀请印尼总统当选人普拉博沃访问中国等。 根据新加坡智库东盟研究中心2024年4月发布的民调显示,尽管西方媒体对中国负面的报道对东盟国家受访者产生影响,但如果要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有过半受访者选择中国(50.5%),超过美国的49.5%,这是五年来首次出现选择中国超过选择美国的情况。 总体而言,中国以经济为核心的战略逐渐化解了美国在南海地区挑事的企图。

  • 魏楚雄 | 南海问题,中美博弈和东盟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5篇 魏楚雄 澳门大学荣休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座教授 今年4月11日,美日菲三国首脑将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虽然美国方面宣称,这次峰会的议程,是“讨论三方合作,以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和新兴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供应链和气候合作,并进一步促进印太地区和世界各地的和平与安全。”但实际上,据有些专家分析,这次峰会的目的,是要成立一个类似“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的安全机制,加强三国军事合作,以遏制中国在东海以及南海“日益增加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中国南海与好几个东南亚国家领海相交,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领土纠纷问题迄今尚未彻底解决,而马六甲海峡又是中国海外能源运输通道的要地。所以,如果美日菲建立起针对中国的三边军事联盟,对南海局势以及中国领土和能源安全,无疑会构成相当大的挑战,甚至会影响到东海和台海的局势与安全。更何况,如果美国在美日菲小三边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构建起亚太版的北约来,那将对现有的亚太局势造成重大的冲击和威胁。对此,中国将可能怎样应对呢? 要估计中国方面的反应,有必要把事件放到更大的国际格局里来看。从更大的地缘政治框架和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美日与菲律宾结盟的目的,实质上是要利用菲律宾或其它某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矛盾和纠纷,破坏削弱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而阻扰遏制中国与东盟迅速发展的经济合作,对中国的继续崛起制造障碍。近年来,自美欧对中国实行经贸和科技遏制与封锁以来,中国与欧美的贸易经额急剧下降。2022年中国对美出口还有5818亿美元,但到了2023年1-8月仅有3265亿美元,同比暴跌了17.4%。同一时期,中国对德国出口同比下降13.5%,对荷兰的出口同比下降12.8%,对英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5.4%。欧洲国家还提出了所谓“去风险”的策略,开始对来自中国的产品、企业和资本,进行越来越大的排斥,除了反补贴、惩罚性征税之外,欧洲还将推动碳关税,对中国制造的部分产品形成很大的压力。在这种局势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对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便愈发重要。2023年,虽然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值降至3.68万亿,但却超过了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对外出口最大的地区。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9932.4亿元,增长8.1%,占中国外贸比重的15%。东盟在2012年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2020年11月正式成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势,也可以从中国海外留学生和移民的走向看出。根据新东方《2023年中国学生海外留学报告》,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研究生考虑留美的比例从45%下降到30%,而同时期考虑去新加坡的学生比例从9%上升到15%。同时期的中国高中生和本科生中,考虑去新加坡留学的学生比例有5%的提升,而原来排名第四名的澳大利亚在2023年滑落到第七名。与2021年相比,2022年申请马来西亚学校的中国学生增加了15%,占所有外国学生申请的43%。此外,现有中国移民总数的国家排名为前三名的,竟然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分别超过1,000万人、约1,000万人和740万人,超过了总数为508万人的第四名美国。 近年来,虽然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在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东盟成立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它并不能真正摆脱世界大国和强国的影响。有学者总结:“在历史上东南亚的发展就一直受到大国关系的左右。在古代,本地区在文化宗教上受到中国、印度和伊斯兰文明的交织影响,在政治上受到中国中心的朝贡体制的规范。在近代,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让本地区国际关系深受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20世纪前半期的太平洋战争和之后的冷战,使本地区国家国内政治的命运被大国关系深刻地塑造。”冷战结束后,东盟在1980年代的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一批政治强人的出现,他们能够克服缓解各自内部的分裂因素,摒弃与邻国领导人之前的敌意和嫌弃而展开友好合作,幷且有力抵制来自强国的外部阻扰,其代表人物包括印尼的苏哈托总统、新加坡的李光耀总理、马来西亚的马哈迪总理、泰国外长西提•沙伟西拉、菲律宾外长卡洛斯•罗幕洛等。但如果东盟成员国的强人政治出现中断后,其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就会大大减弱。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提出了战略东移之后,中美在东方的博弈日益增强。一方面,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导致很多中国和其它国家在中国的企业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大大促进了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使得东盟在2012-2022年的平均GDP增长率达到了9%。但另一方面,中美在全球的博弈严重影响到了东盟的独立性,使其无法置身于外。例如,最近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及其内部亲美势力就在中美博弈中倒向了美国,目前正在南海黄岩岛和仁爱礁不断寻隙闹事,严重冲击了中国与东盟多年来好不容易努力稳定下来的南海局势。同时,美国对东盟国家进行战略安抚,并在南海问题上实行“联合战略”,试图拉拢东盟,挑战了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战略。尽管如此,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并没有出现减缓和逆转。4月2日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ISEAS)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东南亚受访者更愿意与中国、而不是美国结盟。其中,东盟主要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受访者更愿意与中国结盟,其比例分别达到了73.2%和75.1%。虽然菲律宾和越南的受访者更愿意与美国结盟,其比例分别达到了83.4%和79%,但4月1日的菲律宾《马尼拉时报》声称,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战争的爆发,一旦与中国开战,菲律宾要付出惨痛的代价。4月上旬东盟国家掀起的一股访华热潮,包括印尼刚刚当选的总统普拉博沃、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越南外长裴青山、东帝汶外长贲迪拓的分别访华,也显示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稳固和持续向好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似乎没有必要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任何扩大事态的措施。一方面,中国会继续不承认之前南海仲裁案的裁决,坚决维护中方的南海主权和利益。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与东盟日趋见好的关系,中方应该不会对菲律宾采取任何导致严重冲突的做法,而会继续采用海警船、水炮等非军事手段来应对,它们既能有效阻止菲律宾方面的进犯,又能避免中菲关系出现颠覆性的变化。 然而,对于非本区域的美日军事力量的介入,中国可能会采取比较强硬的措施,但依照其一贯不喜欢运用军事手段来解决国际纠纷的原则,中方也不至于会与美日发生严重的军事冲突。中方或许会运用民间渔船渔网的人海战术甚至电子战,来阻挡美日海军进入南海敏感地区,对南海事务进行直接的干预。必要时,中方也有可能与俄罗斯或朝鲜采取联合行动,来应对和对冲美日在南海的联合行动。但从短时期来看,拜登政府目前已经在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问题上陷于非常被动和不利的局面,拜登应该也不希望在大选年再与中国在南海发生严重冲突。所以,中国似乎暂时没有必要对美日菲首脑峰会作出任何过于激烈的反应。

  • 陈志瑞 | 美日菲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6篇 陈志瑞 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 从阿基诺三世到杜特尔特再到小马科斯,坊间论者多看到菲律宾对华政策的某种转折变化,但在国家战略和安全层面,其实变化不大,都决意维护其在南海主张的领土和其他权益。从策略方式来看,其重点有所变化,从提起“南海仲裁案”寻求国际法理和舆论支持,到依托美菲同盟关系,参与更广泛的、机制化的安全合作,以对抗所谓来自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威胁。在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偏向明显的情况下,出于维护政权稳定和赢得国内政争,小马科斯也有意在这方面“押注”。 2024年3月11日,菲律宾帕拉纳圭,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与菲律宾贸工部部长阿弗雷多·帕斯卡出席发布会 因此,可以想见,不管议程怎样、程度如何,美日菲峰会在应对南海局势方面势必有所动作。不仅菲律宾方面有所图谋,日本和美国何尝不是如此?通过介入和管控南海局势,持续加强安全合作,织就威胁和抗衡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台海稳定的军事和安全网络。而且,我们必须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长期化趋势,也是中国在亚太乃至印太地区所面临的更为长久、严峻的军事和安全挑战。 从美国方面来说,尽管面临总统选举的变数,对华战略竞争和遏制围堵可能有所张弛,但这一战略态势乃至国策不会改变。美国在国内问题众多、实力相对收缩的情况下,借重亚太和印太最广泛的盟伴关系、不断强化这种军事和安全网络的韧性,实乃必然之举。日本选边站队自不待言,菲律宾以及某些亚太国家也已经出现“去对冲”的战略转变。所谓“北约亚太化”和“亚太北约化”也并未消歇。 因此,首先,中国对这种亚太地区安全秩序和态势的转变要有冷峻、深刻的战略认知,这是我们化解军事和安全围堵、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的重要前提。其次,中国要大幅提升南海维权等艰巨斗争的综合能力,除了首脑会晤、外交互动、制度合作,还需要切实加强危机预防和管理;再次,要进一步凝聚观念共识、加强具体问题研究以及国际学术对话,以争取主动、赢得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 朱志群|南海局势关乎第三者如何应对中美竞争|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3篇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最近南海局势紧张,主要是因为中菲之间围绕仁爱礁的争端加剧。西方媒体关注的是中国海警如何迫使菲律宾补给船离开有关区域,以此证明中国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和富有侵略性。这种解读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即中美竞争如何扩展到南海,以及第三方如何应对强权竞争。 中美竞争不仅发生在两国之间,而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南海已经成为中美竞争的一个主要场所,有人甚至认为中美在此冲突的可能性要超过台湾海峡。目前来看,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的概率很小,正如拜登在刚刚结束的习拜通话中重申的,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的冲突。当然,不寻求冲突不代表没有冲突,而中美之间如果要发生军事冲突必须有个抓手。菲律宾不幸成了美方的一个抓手。 南海问题本质上是中美竞争的扩展 2016年所谓国际仲裁法庭判出对菲律宾有利的决定,但中方根本没有参与,当然也不会承认判决。时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比较老练,他淡化这个判决,继续跟中国发展密切关系。现任总统小马科斯2022年6月底上任后先后与中美元首在不同的多边场合见了面。2023年1月初小马科斯首先访问北京,受到中方隆重欢迎,小马科斯总统说要加强跟中国的关系。他2023年5月去华盛顿访问后,态度骤变,在中美竞争中明显倾向美国,对中开始强硬。小马科斯的转向在国内受到很多批评,包括他担任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姐姐伊梅·马科斯。 有人说小马科斯铁了心反中主要是因为2023年2月中国海警用了军用激光照射前往仁爱礁的菲律宾补给船,造成菲船员短暂失明。这种说法有点牵强。不管如何,近来仁爱礁附近局势升温应该跟菲律宾采取 “亲美抗中”有直接关系。 菲律宾实际上已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抓手之一,配合美方的对中政策。菲律宾在1999年将一艘旧军舰故意搁置在仁爱礁。按中方的说法,当时菲律宾承诺要拖走的。现在在美国的鼓动下,菲律宾不但不拖走这个船舶还要加固它,企图制造实际控制仁爱礁的事实。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中方肯定不会答应。  菲律宾实际上已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抓手之一 第三者在中美竞争中“脚踏两只船” 或“两边下赌注”其实是不错的应对措施,而 “选边站” 风险高,加剧两强竞争,害人不利己。 在这方面,也许菲律宾可以学学东南亚其它国家,包括南海地区其它几个主权申索国,特别是越南,如何在两强之间游刃有余。

  • 潘金娥|越南的大国平衡政策|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4篇 潘金娥 中国社会科学院 越南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基于其外交路线方针,那就是在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前提下,努力维护和平合作和发展的局面,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多边化的外交路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目的是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在策略方面,采取既合作又斗争的方式,即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与应对策略,而不是固定化将某个国家视为对手或者合作对象,即使对待同一个国家,比如说中国或美国,在不同的问题上,有时候是越南的合作对象,有时候就是越南与之斗争的对手。也就是说,在对越南国家利益有利的事情上,倡议者就是越南合作的对象,而在有损于越南的国家利益的事情上,越南将与之作斗争。这就是越南式“竹子外交”的内涵。 越南奉行“大国平衡”政策 基于以上方针和策略,对于南海问题方面,越南一方面要维护其既得利益,同时也希望通过和平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在对待中美两个大国方面,越南希望同时和两个大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也就是执行所谓“大国平衡”政策。由于中越两国在南海主权方面的争议,越南一方面希望借助美国等外力的进入来帮助越南争取更大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因此破坏中越关系的良好大局。因此会基于其国家利益的通盘考虑来谨慎对待每一个决策。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