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最新文章

  • 苏浩丨建构美日菲战略三角 完成结构性对华安全封堵丨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篇 苏浩 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高级研究院研究员 近来菲律宾在南海争议岛礁主动挑起对抗和摩擦,南海态势已发生结构性变化,对中国周边安全造成的挑战日益紧迫。美国印太战略的对华压制的着力点正从台海转向南海,试图将中菲南海争议岛礁作为挑起冲突的燃爆点。中国近年来对美国在南海步步紧逼行为,应对克制而谨慎,难以阻止美国刻意推动的菲律宾的冒险行动。 一、美国印太战略重点调整 中美冲突燃爆点转向南海 中美旧金山元首峰会虽达成的一些共识,美国并未因此而改变围堵压制中国的终极目标,在西太平洋仍步步为营地实施其印太战略。尽管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处于高度对抗的状态,但美国意识到自身不占军事优势,如过于挑衅中国而使双方在台海爆发武装冲突,将会很快升级为局部战争,美国并无获胜把握。从短期看,美国试图一定程度上控制台海紧张局势,需要设定防止中美发生冲突的“护栏”,防止中方对台采取军事行动,逼使美国卷入难以取胜的局部战争中。这与中方在在台海建立中美安全防护网络和实际稳定双边关系的考虑,具有重合度。2024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结果,美国也对台方政治人物进行适当控制,以免产生产生高度对抗而使局势失控。因此,美国难以将台湾作为压制中国的直接“代理人”。 美国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着力点,正在从台海转向到南海。东南亚一直是美国印太战略的短板,但拉拢东盟的外交努力,似乎未能达到撕裂东盟与中国关系的预期效果。美国需要一个战略支点国,撑起有效压制中国的战略博弈场。与美国保持深度家族关系的小马科斯当选菲律宾总统,正式一个可以为美国所利用的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似的代理人。 美国在南海通过多管齐下,力图建立一种外交对立、安全对抗、军事对峙的局面,获取有效压制中国的结构性战略优势。一是美国直接下场,强化在西太平洋的海空军部署,航母舰队直入南海,在菲方挑衅中国岛礁主权是现场部署支持 。这既能对华造成军事压力,又可在菲律宾背后提供直接军事支持;二是诱导和推动菲律宾冒险出头,对中国的主权发起挑战。代理人战争是美来用以削弱和牵制对手的惯用策略,促使菲律宾出头在南海挑衅中国,正是这这一策略的具体实践。通过落实《增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与菲达成使用九个军事基地协议。同时为增大对中国战略压力,诱导菲在南海挑起摩擦,使之成为遏华急先锋和打手。菲前任新闻部长曾直言:“美国给我们洗脑太容易了”。三是动员盟伴国家,结成聚焦南海的多边军事安全联动体系。美国积极鼓励日本、韩国和印度向菲律宾提供情报侦测和海巡船只,甚至是进攻性武器装备,加强菲律宾的国防力量。进而把初步成型的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关系和美日澳印战略框架,从南北两个方向延伸到南海,在辅以其他盟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的作用,将南海包裹在美国主导的战略安全体系中。四是制造冲突态势,以南海为切入点,割裂东盟主要国家与中国关系。美国伺机将挑起南海冲突,挑起中菲间在争议海礁的军事摩擦,彻底破裂中菲关系,诱使南海其他声索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和相关(印尼和新加坡)表态同情和支持菲律宾,终结“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进程,使东盟主要国家与中国陷于矛盾与争端状态。 美国已将南海设定为中美博弈的关键战略场,它将诱使菲律宾在南海岛礁问题上挑衅中国,引发有限而可控的武装冲突,从而挑高南海紧张态势,以诱逼东盟主要国家选边靠向美国,通过构建美日菲的战略“中三角”,将东北亚的美日韩同盟“北三角”和美英澳的南太平洋“南三角”在东南亚实现合拢,从而完成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结构的系统建构。 二、美菲挑衅动作频频  在美国的诱逼和策动下,菲律宾的马科斯政府进行了战略调整,试图通过在南海挑衅中国的权益,获取美国及其盟国的支持,以固化和拓展对争议岛礁的控制。菲方的冒险行为使其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的风险明显增高。 (一)菲律宾政府已基本完成对抗中国的战略转型。菲方武装部队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不久前强调,菲国防政策已实现转型,将工作重点从内部防御转向领土防御,将加强对正在占领岛礁的控制。决定这种航战略转型等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菲总统马科斯的个人选择。马科斯家族政治上受美国庇荫,财产受美国控制;小马科斯本人及其母亲受到美国地方的司法指控,美国;个人长期受美式教育,价值取向认同美国;在美国政界和经济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关系。第二,菲军方的决定性影响。菲军方与美国保持着密切关系,军事人员系统接受美国教育和培训,且菲军事装备主要来自美。菲军事力量弱,希与美军事体系绑定,得到美军事支持,特别是在美帮助下提升海军力量,进而整体提升菲军在国内的地位和待遇。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明确表示,菲国防重点将从国内安全转向领土防御;为此将开发“所占领的岛礁,使其更适合军队居住”。第三,菲政治势力态度强硬。菲外交部长明确表示,与美国的“现代联盟”关系,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和保护主权免受威胁和“侵犯”的保障,不与美国合作,菲将看不到未来。菲驻美大使与马科斯总统私交甚笃,非常亲美,成为菲总统与美国政府进行顺畅沟通的中间人。菲国会参议院甚至与今年2月14日通过一项法案修正案,允许菲政府对其“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人工岛礁提出主权要求。第四,学界的消极影响。菲方智库和大学的学者大多在美国受教育,接受美西方的现实主义战略理论,对华态度消极。菲前政府新闻发言人不久前撰文直说:“美国很容易对我们洗脑”。而菲一位著名学者私下交流时则表示,“中国武装占领了过去不属于中国的岛礁,特别是在美济礁部署强大的海空军事力量,使菲感到了直接的威胁。中国的扩张行为,将菲律宾推向了‘角落’(push to the corner),菲别无选择,只能起来防卫自己的权利。”第五,菲社会涉华舆论环境恶化。目前,美国在外部拱火诱压,菲政府铤而走险,可以歪曲事实而呈现一种受中国欺负的状况,使得菲媒充斥着对中国在南海行为的指责。在菲社会各界非理性舆论的影响和裹挟下,菲在国际舆论上也获得了部分同情和支持。虽菲民众尚未上街游行抗议,但民众反华情绪高涨,这也构成了马科斯政府对中国展示强硬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二)菲律宾通过美国盟伴国家直接支持,实现军事现代化。菲大大增加国防预算,加强自身军事装备建设。菲律宾已与印度签订购买300公里射程“布拉莫斯”弹道导弹协议,决定导弹交付后将部署在巴拉望岛,直接针对中国南海岛礁。菲还计划向美国购买“海马斯”远程火炮,射程可覆盖菲所声索的地处所谓“西菲律宾海”上的岛礁。菲还从韩国购买FA-50战斗机和何塞·黎刹号护卫舰等军事装备,并讨论协助菲方建造潜艇的项目。菲已接收日本协助建造的大型舰只,J/FPS-3ME有源相控阵对空预警雷达,并派海警和海军人员赴日本进行军事训练,努力与日本的系统军事防御网络。 (三)菲积极增强国际军事合作,试图建构南海多边军事协调体。近一年来,美日澳德加法都先后派军舰联巡南海海域,形成一种应对中国的军事联合态势。2023年,菲和美国举行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联合军演。与美和澳大利亚在南海进行联合巡逻,并积极邀请更多国家参与联合巡逻。2023年11月初,菲总统访日期间,两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将仿照美菲《访问部队协议》的模版,就部队互访协议开始谈判,以加强两国的军事合作。而在2024年1月19日菲律宾与加拿大签署一份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准备最终签订同类协议。在美国的建议下,小马科斯正在考虑起草一份“与长期盟友美国和日本的三方协议”,并最终搭建一个美日菲三边军事同盟构架。 (四)菲律宾试图将双边岛礁争议多边化。菲方近来曾与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接触,试图拉起一个排斥中国的“南海小圈子”,另起炉灶,制定单独的南海行为准则,以便中菲岛礁双边争议多边化。1月中旬小马科斯对来访的印尼总统明确表示,将就南中国海事态发展与东盟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月底,菲律宾小马科斯总统访问越南,签署了两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将设立沟通热线,成立联合海岸警卫队委员会。去年12月30日,东盟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对南海日益增长的紧张局势表示关切,认为目前局势可能威胁到地区和平,呼吁有关方开展和平对话。声明虽立场中立,但表态时机有利于菲方。 三、南海擦枪走火可能性升高 鉴于美国印太战略重心的调整以及菲律宾甘做美国的围堵中国的“代理人”,近期南海地区擦枪走火可能性升高。 在美国的牵引下,菲律宾正在积极开展所谓“认知战”,为中菲爆发冲突后美菲强力应对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菲方刻意制造被中国“霸凌”的受害者印象,以便挑起国内社会的反华舆论,支持菲政府在军事安全领域全面靠向美国;在国际社会中,动员美国盟伴国家携手,以南海为节点,建构直接针对中国的多边军事安全链。 2023年以来,菲方肆意破坏两国已形成的默契,直接冲击中国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力图做实对仁爱礁的永久占据。菲方已中断围绕仁爱礁人道主义补给的事先沟通机制,屡屡运载远超人道主义范畴、用于修建固定设施以达到永久占有仁爱礁意图的建筑材料。菲政府或铤而走险,孤注一掷。意图在黄岩岛海域碰瓷中方执法舰只,造成“受害者”被撞击的所谓事实。并以此作为侧翼牵制,主攻仁爱礁,在美国及其盟国的舰船现场公开支持下,不顾一切的给“座滩”船运送建筑材料,逼使中方采取强力措施阻止,双方舰船发生碰撞,甚至小规模武装冲突,乃至造成菲方人员伤亡。 南海冲突已成为撬动美国印太战略的杠杆,形成南海、台海和东海的“三海联动”的对华军事钳制局面,进而割裂东盟与中国的整体协调合作关系,更能动员美国亚太盟国一致行动和北约东向协作,实现以东南亚为链接的全领域对华整体打压和封堵的严重态势。

  • 伍国丨中方在中菲南海冲突中的克制丨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2篇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教授 近期,南海局势出现紧张加剧的态势。中国海警船用水炮警告对“坐滩”的菲律宾废弃军舰上人员一行进行“补给”,并运送物资加固仁爱礁的菲方船只。这一过程被美国海军P-8A 反潜巡逻机全程监控。围绕菲方对仁爱礁锈迹斑斑的坐滩废舰的“补给” 的争端在2023年8月初即已爆发,中方到今年3月24日的冲突为止,只是使用水炮来阻止菲方以生活补给为由运送建筑物资的举动,是较为克制的。 西方媒体和大众通常不太了解中国的军队与武警系统的关系和区别。事实上,中国派出执行驱逐和阻止任务的是隶属于武警的中国海警局(China Coast Guard) 小吨位船只,船身悬挂武警警徽。中国海警局具有国家武装力量和执法机关的双重属性,但日常主要职责是维护海上治安,侦破贩毒和各类走私案件,执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检查,打击非法渔业捕捞等。海警在中国管辖海域维权执法,和菲律宾用废弃军舰坐滩,派出海军部队人员(英文媒体所称的Navy personnel)执行任务,以及美国派出海军巡逻机监控,性质并不一样,可以说中国的处理理性,克制,慎重。 英文媒体认为,在中菲冲突中,美国向菲律宾提供了相当的 “道义支持”。笔者认为,这些“道义支持”包括美国通过美菲会晤,谈话,报告等形式指责中国的主权主张是“过度”的和 “咄咄逼人”的,但事实上又拿不出判定“过度”和“不过度”的标准,同时美国对菲律宾的声援和打气容易使菲律宾误判美方支持力度,从而更加铤而走险。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诺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声称,菲方只要死了一名军事人员或水手,就可以援引1951年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但按照该条约,启动美菲共同防御的前提是第三方对缔约一方的舰只,部队,航空器实行“武装攻击”(an armed attack)。由此看来,美国对自己可能的卷入设定了新的前提,提高了门槛,减少了美国的风险,等于是要菲律宾拿人命来换支持。 同时,中国对争端的处理也是十分明智的,因为半军事半民事的海警力量以非致命的方式警告驱离菲方人员,并不属于“武装攻击”。

  • 赵宏伟 | 大争之世是中美两超实业和虚业之争 | 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动荡中的世界经济排位】第15篇 赵宏伟 日本国立筑波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生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世人皆知中国制造业引领着实体经济,美国美元金融引领着服务业,都有着压倒性优势;他国皆望尘莫及。 被美西寄以希望的印度制造业GDP比率还在不升反降。而俄乌战争又打破了美元金融不可一世的神话,战争的伟力在实业之中。在如此大争之世,中国如何竞赢美国?不言自明的是保持实业的压倒性优势。 只是,这就能赢了吗?怕只是长期保持着中国实业,美国虚业,各领风骚的现状而已。那么,又一个不言自明的便是中国在金融引领的虚业上也竞至与美国比肩,才能在经济上全面竞赢美国。这就是今日喊响了的建设金融强国新口号之意义所在。建设金融强国才是战略主攻方向,力保实业优势是战略防御。那么如何建设金融强国?骂美元霸权,骂华尔街玩钱,骂美联储撒钱,骂白宫乱发国债,骂纽约股市热炒,骂美国投银割韭菜,显然是骂不赢的。凡事要先学,只有学才能会,也只有在学着做之中才能识别改进其弊端,学美元,学华尔街,学美联储,学白宫国债,学纽约股市,学割韭菜,学得青出于蓝,如当年做制造业那样,雇请老师傅,学出的是徒弟,饿死的是老师傅。 中国走了美西实业之路,让美西无路可走;今日再走美西金融之路,让其无路可走。那么就不给美西,不仅是美西,不给世界各国一条活路了吗?14亿人的生产力可以做完世界上的活儿,养活世上另外50亿人,平均一人养五人,是没问题的。可这是不是在逼他们来玩命?所以,也要切记,中国必须分享。如何分享且不伤己?美西拒绝分享,就是要玩命该如何应对?分享之唯一路径是中国的大开放。笔者一直主张单向双全免终极开放:中国单向对全世界全免关税,全免签证。大开放亦是中国在服务业上竞赢美国的必由之路。 当然可以设定条件,如:1、在印太区域有外国军事基地的国家不给予双全免。2、非友好国家不给予双全免。这就是请各国争做友好国家。3、也可以规定与中国签定共建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国家给予双全免。4、对于免签过期违法滞留中国又拒不回国者,必须签署自愿听从安排工作保证书,安排去人口稀少地区工作,自食其力。等等。

  • 赵宏伟 | 这些年的川普和其他们 | 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动荡中的世界经济排位】第15篇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美国政界可分为川普和其它了。这八年的美国选举就是选川普或是选其它。笔者一直正评川普,负评其它。在此记下笔笔实事,用以备忘。 美国,人不为财死 鸟不为食亡的闹革命时代 后冷战时代,是中国实事求是的时代,却是美国政客的闹革命时代。克林顿闹了南斯拉夫革命战争,并开始支援乌克兰革命,又于1996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记念日当天,站台东京,跟着桥本龙太郎首相,打出了应对“周边事态”新词,开始干涉台海事态。 接着,小布什打满了八年“大中东民主化”战争。 再接着就是奥巴马的大中东颜色革命,乌克兰颜色革命。2014年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Victoria Nuland)大发感言:十年五十亿美元,迎来了乌克兰革命胜利。 隔了川普的四年无战事,拜登初年,定义中国是唯一体制竞争对手,对华脱钩。拜登二年,迎接俄乌开战,企盼普京下台,俄国崩溃,合围中华。日本政客亦乘势而上,发明了新关键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本存立危机事态,即是日美同盟有事”!这意思是:老美你必须守约,挥军前线! 闹革命,开战端的也会寻些发财、觅食上的理由,可事实上,哪一次革命,哪一场战争不是政治理想或说政治欲望的所产? 川普,开创民粹孤立主义VS民粹自由主义的美国时代 川普怼上了前述全部其它们。明言不搞政治正确,只搞经济民族主义的美国第一,即为发财、觅食而行。 美国政治文化中有孤立主义传统,即美国应在大美洲世外桃源优哉游哉。川普把孤立主义忽悠到了民粹的境地,忽悠成了普世价值。概因自由主义早被其它们给忽悠成了民粹,没有民粹孤立主义,如何斗得过民粹自由主义。 日本的安倍为川普发明了个“印度太平洋战略”关键词,可是川普元年,他只说了一句:“各个独立国家追求各自利益的印度太平洋区域”(于越南APEC),把自国第一定义为了普世价值,否定了同盟价值,此后他本人再也没用过“印度太平洋”这个词儿。 川普二年,他甚至放言:美国应从日韩撤军,可以退出北约。 川普三年强行从阿富汗撤出大部分美军,气得绰号疯狗的国防部长辞职抗议。 川普初年便访华,要多卖2000亿美元美国货,得到了2500亿美元合同。 川普二年三月,他打响了贸易战争第一枪。那是对中日韩印土加墨欧……只要是对美国出口钢铝的各国,一律进行关税制裁。 中国当时出口美国的钢铝只有28亿美元,是最少的,在中国对美出口5千多亿美元总额中也就是个零头;因为奥巴马时已经以各种借口封堵了中国钢铝的对美出口。 被制裁国家中,又只有中国拍案而起,跟川普你来我往打了两年关税大战,2020年1月终于签约停战。 川普原计划打了钢铝战后,马上打汽车大战;这是主战场,主敌是日德法意。川普2020年1月有了跟中国签约停战,便亲赴达沃斯宣布:开打汽车大战,此前是因为跟中国打着,不愿两面作战,所以拖了下来;听好了,不对美国车单方面零关税,6月就加征30%关税! 可是世界马上进入了大疫时代,美国突入选举年,川普无暇,汽车大战熄火。 此外,川普对香港动乱的名言是:(中国)会处理,不需我建议。对台湾问题的名言是:中国是张大桌子,台湾就是个笔尖。 他也从未言及新疆地名;是那位国务卿蓬佩奥在川普任期最后一天2021年1月21日夜发出推特污名新疆;而拜登一上任,就用蓬佩奥发明的污词骂起街来了。 美国,部长治国是一大特色,先斩后奏。所以,对美外交不可不查。举例的话,“印度太平洋”,只有川普的国防部长、国务卿在嚷嚷;鲍尔顿国安顾问背着川普抓了孟晚舟;美日深层政府大佬同声感慨:终于把川普的贸易战引向了科技战;追溯前朝,最著名的是中情局用一包洗衣粉骗小布什发动了大中东民主战争;奥巴马时,也是希拉里2010年1月打出亚太政策大旗,7月第一次祭出南海议题,攻去中国;奥巴是是晚了近两年,于11月才宣示:回归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当然,在美国没有一位官员因先斩后奏而被追责。概因革命无罪,普世价值是绝对真理。 今年,川普还乡团杀回了白宫,会怎样? 川普已说了的是: 只有自己干的那四年杜绝了战争,再当选第一天就能终结俄乌战争。 退出北约。 全世界加关税10%;这是不只对中国。 川普民粹孤立主义,是宅回美洲过日子的节奏。 两害相权取其轻,笔者还是正评川普;同时,从不寄幻想于美国,只寄希望于能够高水平搏弈,把胜机牢牢掌握在自国手中。然后是普世价值:和为贵。

  • 谭青山| 抖音之禁钟为谁敲响?| 海外看世界

    谭青山 美国俄亥俄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 三月十三号,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52对65的压倒多数通过了一项禁止使用或是强迫出售抖音软件的法案,迈出了全面禁止拥有一亿多美国使用者的大众娱乐消费软件抖音在美国应用的立法第一步。如果保守,谨慎的参议院也通过相同的法案,拜登总统已放言只要两院通过法案,他就会签署使之生效。针对一个外国公司,美国如此动用立法权力来禁止,实属罕见!虽然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拥有管理国际商业(interstate commerce)的权力,美国国会是美国政府一个管理国际经济和贸易往来的权力机构,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立法,来促进或限制美国的国际贸易。所有美国政府与国外签到的贸易协议都必须要国会批准。另外,国会通过立法来限制外国贸易和商业竞争。其中,最有名的法律就莫过于“出口管制法”(Export Control Act)。但美国国会鲜有针对一个具体的外国公司立法禁止,即使在二战时期,国会法案也大多是针对交战国,以及战略资源贸易。 更多情况下,对外经济的运作和管理是美国的行政部门为主导。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的经济领域有广泛的权力,并可动用一切行政资源和行政权力,来施展其外交和国内的经济政策。比如,总统可以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国外的政府和公司动用总统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来禁止其在国际范围或与美国的投资或贸易。历年来,美国总统动用此权力,来冻结伊朗在美国的资产,禁止美国和外国公司与北朝鲜做生意,进行贸易往来。911以后,美国政府更是用此权力来切断各种与极端分子有联系的金融渠道,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近来,特朗普也曾动用紧急法,以阻止大量墨西哥移民危机美国安全为由,对墨西哥实施高关税。 在特朗普当政时期,美国也曾想对影响日益扩展的抖音实行限制,甚至有人建议特朗普动用其紧急权力来禁止抖音在美国的运作。但是动用总统国际紧急经济权力,门槛比较高,需要对国民讲清是否国家安全真正受到危害,并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以示正听。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最终不愿对Tiktok动用紧急法。在通常情况下,美国总统更经常运用行政命令,来限制和阻挡外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和运营 。一般来说,美国总统可以直接下达总统行政命令,已禁止某项国际经济交往或 贸易交易。布什,奥巴马,特朗普都曾针对中国钢铁,轮胎,互联网企业发出过行政禁令。特朗普也曾用行政命令取消香港原产地待遇,对香港实行高科技技术封禁等。 一般来说,总统行政命令是通过各行政部门来加以实施。美国政府有一个专门对付外国公司的部门,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是一个由财政部主导的跨部门专设机构,主要是审查外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和交易,包括外国人购买有可能危及美国安全的房地产交易。多年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阻止叫停了多项中国在美国的投资,收购项目。多年前,CFIUS就以能源安全为由,取消了中海油购买一家加州石油公司。此后,还成功阻止了中海油收购加拿大的一家油气田公司Nexen, 理由是Nexen虽然是加拿大公司,但其业务是在墨西哥湾,涉及美国安全。CFIUS也成功的否决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MoneyGram)投资。而在2019年,CFIUS推翻了昆仑万维于三年前完成的对美国社交平台Grindr 的收购,理由是“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并迫使昆仑万维与2020年3月将Grindr出售给了美国的San Vicente公司。 为什么这次重新对抖音大开杀戒,不是由美国拜登总统为主导,而是国会为开路先锋呢?其原因有三。 第一,如果是由拜登动用总统紧急经济权力,或是政府的行政部门来禁止抖音,除了门槛高外,还有可能将美国行政部门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司法诉讼,有可能重蹈覆辙,出现特朗普政府对抖音不了了之的结果。得不偿失。 第二,拜登本人不愿意就一个中国公司,来耗费自己于中国打交道的有限外交政治资本。在竞争和合作的天平上,拜登还是要保持一定的中美关系平衡。拜登的主要竞争目标是长远的科技实力,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的巨大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在当今,拜登对中国的科技战已将中美关系推向了高度的紧张,拜登与中国发展平衡关系的外交资本已经不多了。因而,动用总统或行政权力来禁止抖音,不是拜登政府的首选政策。 第三,今年是大选年,拜登的国内政治资本也将投放在竞选上。今有国会出面以立法来制裁一个中国公司,拜登得以顺水推舟,不兴波澜的完成特朗普政府未尽事业,即能迎美国反华,民粹势力之意,又不得罪亿万抖音选民,何乐而不为。 此次抖音法案在众议院的通过,看似只是针对一个中国公司,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影响。在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以来,除了少数几次中美关系中重大的事件是由国会开启,大多数是美国总统和行政部门管理和主导。其中影响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由国会提出并通过的“台湾关系法”。即使在中美关系几次处于低谷时期,如80年代末风波后,中美关系还是由美国总统主导和掌控。中美贸易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有国会“最惠国”待遇问题的限制,但基本上还是会以行政主导,国会附和的形式予以中国“最惠国”贸易待遇。在对台军售上,也基本是同样的决策模式。由于近年来美国国内逐渐形成了少有的两党对华限制一致的共识,国会开始跃跃欲试,试图掌握对华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其代表之作便是2022年众议院议长佩罗西不顾行政部门的反对,冒着中美关系恶化的风险,一意孤行出访台湾。在提升对台关系上,国会近来频频出手,参众议员不断访台,美台沟通远远超出军售领域。另外,国会也试图提出更多的限制中国的高科技贸易和技术合作法案,与总统和行政部门争夺对华政策制定主导权。 抖音法案,敲响了中美关系将进入更为严峻时期的警钟。虽然表面上禁止的是一个中国公司,但实际上,中美关系的发展将更为复杂化。这是因为在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过程中,多了一个可以主导政策制定的角色,这就是美国国会,尤其是由民粹主义占多数的国会众议院。以往,美国总统可以从全球战略角度来说服国会,制定对华政策。而如今,国会更愿意,也有能力,来从本选区,本地区,或从民粹主义的狭隘利益出发,影响或制定对华政策。而如何与美国民众,国会沟通和打交道,一向是中国对美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弱点。

  • 李春利 | New AI=America and India?| 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动荡中的世界经济排位】第11篇 李春利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 印度超越日德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大约10年前,应朋友之邀,参加日本经济新闻旗下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大型研究项目"印度与中国:两个新兴大国的实力比较"。该项目的总报告已经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正式出版,而且还重版了一次,看来日本社会对这个项目反应还算不错。 该项目的特色是从印度角度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看印度。具体要求是印度研究的专家和中国研究的专家联手研究报告,并合写同一篇论文。和我合作的研究伙伴是日本经济新闻德里分社的前任社长,他走遍了印度全国,颇具现场感。 我们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相关政策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之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的GDP增长几乎动援了所有经济政策,中国政府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奋发有为的政府;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却是显得有些碌碌无为,中央政府的凝聚力比较弱,全国2500多个政党,22种官方语言,看上去像是一片散沙。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印度的GDP却稳步增长,除了2019-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幅度下降以外,十多年来年增长率大体保持在5-7%左右,近几年又超过了中国。随着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印度倒真正从潜力股变成了现实股。 难怪印度总理莫迪意气风发,他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自豪地说:"当我第一次以总理身份访问美国时,印度还只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今天,印度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将很快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23年6月23日) 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国会上发表演讲 那么,印度何时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呢?按照莫迪总理的原计划,印度是1947年从英国独立的,独立80周年是2027年,印度政府计划在这前后赶超日本和德国,作为独立80周年的献礼。现在看来,这恐怕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说不定还有可能提前实现。和中国一样,印度有她独立百年的"印度梦",大约在2047年前后。如此类推,超越德日之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较量,或许会成为全世界的另一大看点。 莫迪踌躇满志地讲:接下来的世界,除了人工智能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之外,还有一种种AI,America and India,即美印关系,也将取得重大突破。 德国和日本:半个世纪的角逐 德国人口8千万人,大约是日本1亿2千万人口的3分之2左右。1968年日本超越当时的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到2010年被中国超过,先后持续了42年,这成为二战后日本复兴和高度经济增长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023年日德再次逆转,短期来看,固然有通胀因素和汇率因素。俄乌战争导致欧洲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推动了德国国内的通胀;日元贬值,加上此前日本的金融政策回旋空间小,直接影响到以美元计价的GDP规模。 然而,不容否认的是,8千万人口的德国超越了1亿2万人口的日本这一基本事实。起码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日本明显落后于德国。 笔者曾经和德国的大学合作研究过几年,还共同出版过两本英文著作,我的著作论文也被翻译成德文和法文。记得在德国企业共同调研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国企业对工作时间的严格管理。下午5点半之后,很少看到有人加班,与日本企业职员动辄加班加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日本近年来推广以缩短劳动时间为目标的"工作方式改革",但与美德等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差距不小。有人说,如果说德国人的严谨是理工科式的严谨,那么日本人的严谨则是文科式的严谨,本人对此深表赞同。 然而,在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方面,笔者并不看好德国,尤其在半导体、动力电池、新材料等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技术储备方面,日本企业要略胜一筹。日德两国的共同点,就是制造业在GDP所占的比重比较高,都超过了20%,多年来并列世界制造业大国。这也是西方7国集团(G7)中硕果仅存的两家,而且都经历了痛苦的产业转型和产业空心化的阶段。 德国DAX指数近一年来的走势 日本经济经历了近30年的调整期,终于快要走出漫长的通缩隧道了,近期股市创下了34年来的历史新高,企业绩效也在不断上扬。然而,德国经济却呈低迷和下滑趋势,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日趋保守的德国政府跟随美国推动与中国脱钩的外交政策,使得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企业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 日经指数近一年来的走势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日德之间你追我赶的局面大概会相对持续一段时间。不过,被印度赶超的大趋势恐怕难以逆转,前提条件就是印度自己不折腾。笔者也曾几次到印度调研,朦胧地感觉到,中国人对印度的印象,和早年间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颇有些相似,总的来讲有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优越感。但愿这种优越感不会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十几年前中日GDP的逆转就是一个记忆犹新的前例。

  • 叶敏 | 世界格局大转型下中国经济的思考 | 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动荡中的世界经济排位】第1篇 前言:世界经济格局正经历三大转型:人工智能的发展,绿色经济的转型,以及亚洲经济体的崛起。中国位于这些转型的中心,具备利用这些转型的能力和机遇。然而,国内政治,外交关系和中美对抗可能阻碍这一愿景的实现。 中美主流经济讨论陷入了互相唱衰的怪圈 在中国,有关美国经济的讨论通常集中于负面现象,如预算超支、政府赤字、国会分歧导致预算拖延、经济增长乏力、通胀突出以及社会矛盾。虽然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美国经济在总体增长和就业市场超出预期。纳斯达克不断创新高、劳工工资也达到历史高点。老百信关心的通膨问题,也比预期的要好很多。 在美国,主流媒体同样持续看衰中国经济,强调增长缓慢、科技发展滞后和就业市场的挑战。中国社会和内需受到质疑,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面临挑战。然而,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韧,新能源和新科技领域发展迅速,出口也出现新趋势。 互相唱衰的原因很简单,在中美持续对抗的情况下,强调对方的失败有助于维护自身模式的优越性,从而起到更好的内部宣传动员的效果。但是,其政策后果也很危险,导致自满与忽略自身建设。例如,美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其它绿色转型方面的努力有所放缓;而中国则在内部改革与市场活力方面步伐缓慢,国家管控的路径越走也深,对外开放有限。 世界政治经济大改组,中国面临关键抉择 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先,人工智能革命刚刚起步,各国及行业都需要积极面对,积极参与。在这轮技术大格局中,落后就很难再跟上。其次,气候变暖刻不容缓,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在增速。这是一个全球难题,需要各国各行业共同参与。再次,世界经济中心向东移。亚洲经济体,包括印度,印尼,越南等新兴经济,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等技术密集型经济,都在进行积极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它们在很好地利用技术,能源和外交战略为本国崛起做不懈努力。 面对这三重变革态势,中国的起点较好,内部外部结构都非常完善。比如,中国的科技,人才,和市场的积累在这一轮的人工智能和绿色转型可以游刃有余。而且中国的人口结构,内部发展的需要也迫使其经济脉搏要与这两个大转型互动。地理位置上,中国处于亚洲经济体的近邻或中心,可以很便利地参与和融入亚洲经济崛起。 不幸的是,目前中国内政,区域外交,和国际政治现状均不利于把握这三大转型。比如,中国大陆与印度,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关系极度恶化,已对正常的经济技术合作造成阻碍。同时,要把握这次大转型,中国需要社会,企业,市场主体去冒险、激进,去捕捉和创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有韧性,更灵活地去辅助、支撑。目前中国强调国家安全和市场风险。国有企业在内市场和对外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活力、私有企业及社会组织的活动空间却日益收缩。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未来机遇可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不明。

  • 张望|站在十字路口的日本国力复苏|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动荡中的世界经济排位】第9篇 张望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准教授 进入2024年才两个月,日本出现了两个令人看似矛盾的经济数据。 一是日经平均指数破天荒升破40000点,刷新了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高峰时期的最高值。另一个是日本GDP总量(4.21万亿美元)排名被德国(4.45万亿美元)超越,屈居世界第四。日本国力到底是在复苏还是在衰退,令外界困惑。 日本国力到底是在复苏还是在衰退,令外界困惑 按照3月《日经》的分析,本次日本股市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半导体相关科技股的推动,令东京股市的相关股票也随之上涨,尤其是和人工智能(AI)与半导体有关的股票。此外,日元贬值,少额投资非课税制度(NISA)的推出,日本作为欧美国家“友岸外包”的布局地之一等因素也令日本股市呈现向好的势头。然而,不少日本民众表示并没有切身感受到景气复苏。2023年11月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实际工资已经连续第20个月同比下降,通货膨胀的压力超过工资增长的速度,日本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在被弱化。日本政治学者山口二郎教授在2024年3月初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辛辣指出:日本的经济数据是如此支离破碎,暗示在日本国内仿佛存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有钱人/投资家从股市获利,享受明媚阳光;另一个世界是大城市里等待食物救济的人不减反增,能登半岛地震的受灾者们无人理睬,犹如被淋了一场冰寒大雨。 日本国内仿佛存在两个世界 这或者也解释了日本的GDP总量被德国超越的深层原因。一般分析认为日本跌到第四经济大国可归结于近一年来日元的贬值效应。但即使日本自身的经济学家2月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访问时也认为,有1亿多人口的日本败给8500万人口的德国,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暗指日本企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活力,急需结构性改革。 进入3月,日本央行正密切关注日本劳资协商(日语:春斗)的动向,以判断是否将在新年度正式结束负利率政策的实施。按照日本央行的设想,一个正面的未来愿景是:物价持续上升,日本企业改革成功并在盈利的基础上改变惯例上调工资,从而刺激消费以实现工资和物价的良性循环。但如果日本企业改革失败并拒绝提高工资水平,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加大,本次年初的日本股市暴升将只是另一次泡沫的重演。

  • 杜进|以童话故事解读日本经济|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动荡中的世界经济排位】第6篇 在不少人看来,2023年日本的经济局势十分费解。物价指数显示日本已经走出了通缩,实际增长率也达到了1.9%,这一数值不仅大大高于过去30年度平均,而且也超越了大部分欧洲国家记录。股市以及东京部分楼市的暴涨,更助长了一部分人的预期:日本经济已经浴火重生,进入了新的增长阶段。但是,政府统计并不支持经济已经持续向好的预判。根据3月初发表的第2次统计速报,23年第3和第4季度日本的国内需求连续录得了负值,年度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需求的增加;从全年看,经济增长率高开低走,说明疫情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趋势并不稳定。 国际组织的看法更不给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4和25年的日本经济增长率将会明显减缓。更有甚者,在完成了与日本2024年的第四条磋商后,IMF的代表团在东京举行了记者会,在随后发表的报告书中,敦促日本政府短期内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缩小非传统的宽松金融政策并收紧财政支出,而在中长期内,为了维持每年不足1%的潜在增长率,日本政府强化财政纪律,加速劳动市场等领域的结构改革。     作者长期观察日本的经济的走向和经济政策,我认为要更好的了解日本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势,我们不妨考察两个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从中找出日本经济的定位,并试着思考在展望其未来时可能含有的寓意。 日本的“金发姑娘经济”     “金发姑娘”的典故来自19世纪英国作家Robert Southey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少女Goldilocks(中文翻译为金发姑娘)在森林迷路后走进了熊的住宅,此时三只熊(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都不在家。金发姑娘发现每只熊都有自己偏好的粥、椅子和床。在尝试了三碗粥、试坐了三把椅子、试睡了三张床后,金发姑娘觉得不太冷又不太热的粥最合自己的口味,于是喝完了这碗粥;而不大又不小的椅子最感觉舒适,于是她坐在这把椅子上摇晃了几下,不料椅子坏了;最后,她选择了不硬又不软的床躺下,不久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还做了一个美梦。等三只熊回到家后,被惊醒的金发姑娘才意识到这座房子为三只熊所有,她短暂的幸福生活就此结束了。当然,童话中的金发姑娘由于跑得飞快,所以没有受到熊的质问和报复。     “金发姑娘”的故事经常被引申至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诸多领域。一些人将其总结为“三择一原则(rule of three)”,即人在面对三个选择时,通常不会偏向极端,而往往会选择偏向中间的那个刚刚好(just right)的选项。有的经济学家试图用“金发姑娘经济(Goldilocks Economy)”来形容某种理想的状态。例如,曾在北京大学深圳校区任教的Christopher Balding,曾经把中国政府调控房价的方针称做“金发姑娘方式(Goldilocks Approach)”,也就是既不让房价上涨太快,也不让它下跌太快,而是尽量让房价的变动保持同经济增长相同的幅度。     日本的一些评论家认为日本已经进入了“金发姑娘经济”状况,即增长进入佳境而通胀威胁尚不明显,而且利率保持在极低的水平。显然,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金发姑娘经济是投资者所梦寐以求的黄金时刻。如果相信熊很晚才会回来,那么金发姑娘在熊屋里享受的美妙时光就会很长,投资者当然希望这个阶段越长越好。随着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产生高度的乐观预期,投资将会增加,大牛市也往往随之而来。     问题是熊总是要回来的,大熊市一定会跟着牛市而来。我认为这个童话中还应该包含着一个更深刻的寓意,即人们应该居安思危,尽早做好应对熊市到来的准备,而不应该像这个无知的金发姑娘,迷恋于可口的粥,舒适的椅子和床。当你吃下本来不属于你的可口的粥时,你已经积累了今后加倍偿还的风险;而你损坏了不属于你的椅子时,你的风险已经陡然上升了;如果此时你非但不警惕,还在别人的舒适的床上酣然入睡的话,那么,你可能最终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在现实世界中,像金发姑娘那样一溜烟逃走的成功概率是很小的。     因此,当你庆幸自己进入了一个未曾预料的舒适区时,你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并努力寻找进行自我调整的时机。 日本经济的“克拉拉时刻”   我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到了这样的时机。 “海蒂”是瑞士作家Johanna Spyri 19世纪完成的童话,在世界上流传甚广。1974年经日本动漫作家的改编,以“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为名,上演了52集的动漫连续剧。虽然过了半个世纪了,现在还有很多日本人对此剧津津乐道。故事讲一个从小失去双亲,由姨母照顾的小女孩海蒂,被寄养在爷爷所在的阿尔卑斯山,在那里她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后来,在富商家担任女佣的姨母将海蒂带往大城市法兰克福,在那里海蒂陪伴富商的独生女儿克拉拉读书和玩耍。自幼丧母的克拉拉体弱多病,因无法行走而离不开轮椅,海蒂常常向鲜少出门的克拉拉叙说山上生活的种种趣事。当海蒂回到山上的爷爷家后,思念之情使克拉拉决心去阿尔卑斯山看望海蒂。虽然山上生活很不便,但由于有大自然的拥抱和好友的陪伴,克拉拉变得越来越健康和自信,终于,她能够不依赖轮椅,而用自己的脚行走了。 关于日本经济的主流叙事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困扰日本经济的最大原因是通货紧缩。而由于情况严重,陷入了所谓流动性陷阱,通常的货币政策无法打开活路,于是便有安倍经济学应运而生。安倍经济学就其思路而言极其简单,就是通过“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扩大国家财政支出”以及“促进民间投资”,其中最后一项的促进民间投资并没有明显进展。而在金融政策方面,日本实行了非传统的宽松政策,央行入市大量购买国债,通过国债规模和期限的市场操作,实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央行还直接购买股票等风险资产。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市场提供资金,不仅使企业的贷款利率更低而促进其投资,同样也压低了居民银行存款利息,促使居民去消费。另一方面,政府还推动财政支出,拉动需求。然而,以安倍经济学命名的政策政策实施行了十年后,仍然没有实现当局使物价上涨2%的目标。 为什么这一政策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通缩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心态和行为方式,在通缩心态下,经济活动与信心预期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即不好的预期会时投资收缩,并起到遏制消费的负面作用;而经济活动得不到振作,人们对将来的预期会越发悲观。同时,通缩心态还会衍生出年轻一代的躺平和生育率下降等社会问题。 最近,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在经历了10年的彷徨后,日本经济已经出现了复兴的转机。其主要原因包括中美关系的变化和新冠疫情带来了全球产业链重组的新局面,尤其是2022年的俄乌冲突等地缘冲突,带来了国际商品市场的通货膨胀,以及先进工业国为主的利率上调。作为一个能源和消费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输入性通胀直接引起了日本物价的物价上涨,使得日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变高,倒逼了其产品的涨价和员工涨薪,进而扭转了整个社会的通缩预期得以扭转。目前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一直超过2%。因此,日本经济到来克服通缩心态,走出依靠非传统金融政策和大规模的财政补助支持经济增长的关键时刻。也就是说,日本经济的“克拉拉时刻”已经到来,是时机让日本经济自立自行,摆脱对轮椅依赖的时候了。 是谁摧毁了克拉拉的轮椅? 有趣的是,海蒂的日本动漫版,在一个重要的情节上对原作做了很大的改动。在原作以及据此改编的电影中,是牧羊少年彼得这个海蒂在阿尔卑斯山好朋友,处于嫉妒的动机,偷偷地将克拉拉的轮椅推下了山崖。而在日本的版本中,是已经能够练习走路的克拉拉,为了让自己不再依赖轮椅,亲手将轮椅推出家门,不慎使轮椅坠落到了山崖之下。 究竟是牧羊少年彼得这一外部力量摧毁了轮椅,还是克拉拉为了克服自身不必要的恐惧感而自毁了轮椅?这里的时机意义是:如果把日本企业和家庭户比作了克拉拉的话,日本政府期待着他们改变通缩心态,能够意识到自身已经有能力独立行走而无需借助外力,从而实现日本经济的“克拉拉时刻”。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和日本银行强调要等待今年“春斗”中劳资交涉的结果出来,要确认迄今为止仍处于负增长区的实际工资有持续和显著的增长后,才准备着手取消非传统货币政策和巨额财政补贴这一轮椅装置。 本人的看法偏向于原作的安排,即摧毁轮椅需要外力,而政府应该而且可以充当这种外力。但是从最近的政策当局的动向看,日本政府似乎根本不愿意成为主动调整政策的主要力量。一个明显的示例是:在实际增长率已经达到甚至高于潜在增长率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仍然推出减税方案,并安排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支出预算。正如大多数经济评论家所言,此举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向选民示好,以提高对政府的支持率。如果政府在这方面不作为,正如IMF代表团所劝告的那样,政府立即着手缩小非传统的宽松金融政策并收紧财政支出,而在中长期内强化财政纪律,加速劳动市场等领域的结构改革,那么市场的可能会充当破坏性的外部力量,其结果将会对日本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

  • 王在邦|主要经济体世界排名乱像何其多|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动荡中的世界经济排位】第4篇  最近,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世界排名数据出炉,再次引起各国媒体舆论炒作。这一次,有两点比较抢眼。一是中美差距拉大了,二是德、日、印、英你追我赶,排位多变,德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印度超过英国跃居第五。其中,中美差距拉大主要原因是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属短期现象。按照本币统计,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26.06万亿,增长5.2%.德国因俄乌战争,基本陷入衰退,日本属于正增长,德国反而超越日本跃升到第三位,就是通货膨胀和汇率做贡献。倒是印度超过英国跃居第五,既有趋势性因素也有英镑美元汇率的短期因素。     世界主要经济体世界排名乱像的根源,首先是各方统计思路、方法与范围不一致。美国用支出法,中国用生产法,还有国家用收入法。尽管三种方法大体上应该差别不大,但统计口径和范围不同,统计结果往往差别很大。美国把家庭妇女居家做饭等都统计到GDP,比中国统计范围要大很多。其次是计量尺度不一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用美元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两种方法,两种统计结果差别更大。例如,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17年就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而且大多数学者认为购买力平价要比美元汇率更能稳定反映真实的情况。今天,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国GDP正好是中国的70%。印度则上升到世界第三,俄罗斯是欧洲第一。最后是GDP统计结果越来越被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近年来,美国就多次调整GDP统计口径,挖空心思地拔高本国GDP总量,就是要维持美国仍然并将永远是“世界老大”的“”皇帝新衣”。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在中文媒体包括官媒和自媒体平台上,世界主要经济体世界排名多用美元汇率数据。这是多年习惯使然,还是有意避免张扬,尚不得而知。我们看到,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国际舆论战、心理战烽火连天,某些美方官员和中文自媒体看到2023年中国按照美元汇率计算的GDP与美方差距拉大,就幸灾乐祸地声称或许中国永远不可能超越美国。因此,中文媒体特别是官媒再做此类报道介绍时,不妨更加全面客观些,至少同时介绍美元汇率数据和购买力平价数据。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