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最新文章

  • 刘卫东丨特朗普令美国政治愈发难懂但更有趣丨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11篇 随着美国大选的序幕被拉开,共和党内的选情逐步趋于明朗。一方面党内最被看好的德桑蒂斯早早退选,只剩下黑莉孤身一人单打独斗挑战大佬;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始终居高不下,而退选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其表示效忠。可以预期,第三站南卡的投票一旦结束,黑莉如不能赢得家乡父老的首肯,则不管其是否退选都没戏了。这意味着特朗普赢得党内提名基本板上钉钉。 美国大选引发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期各家媒体的提问几乎如出一辙:特朗普在党内胜出是否已无悬念?他和拜登各有什么优劣势?你认为谁更可能最终获胜?两人赢得选举后的内政外交分别会有什么表现?等等。因为现在预测选情意义不大,因此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选后政策方面。而我更感兴趣的是,特朗普究竟为何那么强? 四年前被实实在在地击败,随后经历了被弹劾、被起诉,社交媒体账号被封禁又被开通,应该说下台后的特朗普掌控局面的能力其实已经很弱了,他的命运似乎都由别人决定。但是,从去年年中民调中他不被视为拜登的有力对手,到去年年底反超拜登,再到今年年初在党内一骑绝尘,特朗普展现出极为强劲、甚至势不可挡的势头。他的风格和理念变化不大,究竟是什么因素赋予其力量? 总体而言,对手太弱是第一个原因。拜登总是试图以稳扎稳打来竞赢特朗普的特立独行,这在2020年取得了成功,但是到了2024年就有点失灵,毕竟拜登在有争议领域也变得激进,但在普惠议题上却没有因其“稳定”而带给选民应有的预期。第二,民粹主义浪潮在美国方兴未艾,特朗普呼应其诉求的方式仍是难以匹敌的,只要依然存在民粹主义,特朗普就是一剂神药,拜登对此显然失算了。第三,特朗普在四年前就给自己铺好了路,司法系统在保守化的同时,也开始愈发政治化,大法官们虽然不会全面偏袒特朗普这位老东家,但至少也能在党性不太明显的关键议题上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而这一锤肯定不会有利于拜登。第四,特朗普成为党争的受益者,民主党的攻击看似凌厉,却没有击垮特朗普,反倒令共和党选民和部分独立选民震惊甚至愤怒,原本被动的悲情牌被特朗普打成了主动牌,民主党这回真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党派极化和经济数据好但感受差的条件下,当前的选举拼的更多是候选人的个性和魅力。特朗普并非无敌,只是民主党中已经没有了肯尼迪或奥巴马。客观来说,老迈的拜登已经完成了阻击特朗普的历史使命,但是对于卷土重来的特朗普,拜登早该提前部署,在党内让贤,但他的私心很可能会误了党的前途。特朗普这位看似“不成体统”的候选人能够在选举政治最为成熟的美国不断脱颖而出,提醒我们还有大量相关议题值得研究。这恐怕比预估谁能上台要有意思得多。

  • 王浩丨拜登和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丨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12篇 2024年美国大选后,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美国对华政策的总基调不会改变,但两党的具体对华政策还是会有区别,从而给中国对美政策以至于总体外交政策带来差异化的机遇和挑战。 拜登政府实现连任的对华影响将会是“两利两不利”。就“两利”而言,首先,美国对华政策的延续性将更强,这将有利于双方形成相对稳定的预期,从而保持两国关系基本盘的稳定、更好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愿景”,无需经历政府换届期间的磨合期可能引发的风险。其次,拜登政府连任后将进入第二任期,有可能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历史经验表明,美国总统进入第二任期后,由于没有了竞选压力且更少受制于国内政治,在外交上往往致力于执行更为灵活的政策,以形成相关政策遗产。基于此,在拜登政府第二任期内中国将具有更大的塑造美国对华政策的空间,如通过更多务实合作和对话交流改善美国对华政策的环境。 就“两不利”而言,首先,拜登政府第一任期的对华政策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时期而言,最大的变化在于美国试图搭建起一套对华长期竞争架构,通过经贸、科技、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组合拳推动美国对华竞争纵深发展。因此拜登政府如果实现连任,美国的对华长期竞争体系将会构建得更为成熟,尤其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重构如果在其第二任期内延续甚至加速,将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外部环境造成更大冲击。其次,拜登政府第一任期的最显著外交成果是改善了美国与其盟友伙伴的关系,并试图在安全之外构建多层次的网络化联盟体系,这将给中国面临的外部战略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拜登政府得以竞选连任,中美在外交领域争取“第三方”的竞赛将会更趋激烈。 共和党特朗普上台执政的消极与积极的影响大体上与民主党相对。首先从消极角度看,第一,共和党执政后中美关系难免将迎来一段不适应期,既有的沟通渠道和机制需重建,原有的共识性框架和成果也将面临冲击和变数。第二,新政府上台后难免受到国内政治尤其是党派斗争的干扰,从而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第三,特朗普政府的右翼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色彩更加突出,中美在经贸和安全领域的竞斗形势将更趋复杂,因此如何保持同美方的沟通与避免战略误判,将十分重要。此外,中美在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治理合作可能受到较大冲击,从而不利于对竞争形成对冲。 其次从积极的角度看,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和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取向,将会使美国与其盟友伙伴之间的关系再度承压,既有的一系列合作机制和框架以及美国在拜登政府时期重返的国际多边组织可能再度受到冲击,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面临的外部战略压力,赋予中国更大的空间争取国际战略“中间地带”和“第三方”。此外,共和党尤其是特朗普政府聚焦短期现实利益的外交政策取向不利于构建中长期对华战略遏压框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造成的压力相较民主党更小,从而有助于中国通过利益交换的方式与之进行博弈,争取中美关系的稳定。

  • 华人论坛参与美国政治学年会(APSA)三十年回顾丨海外看世界

    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华人论坛”)在美国政治学年会每年组织有关中国研究的专题研讨小组(早期名为“中国研究小组”)。从1993年首届研讨小组开始,现在已经举办了三十次。作为美国政治学会关联的学术组织(APSA-related group),华人论坛通过一系列活动推动了全球华人政治学者与北美及世界政治学界的深度交流,同时促进了当代中国研究与政治学学术前沿的有机结合。 1 开放多元 华人论坛起源于1990年代初期。当时以赵全胜教授为代表的首批中国大陆留美政治学学者先后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海外获得教职。在全美政治学年会创立专门的“中国研究小组”,既可以满足留美政治学者相互交流的需求,也为华人学者提供在美国政治学主流平台分享研究成果的机会。通过这一平台,当时的留美学者也可以有更多机会与分布于美国东西海岸的资深学术大家交流。比如1990年代中期,斯卡拉皮诺(Robert A Scalapino)、白鲁恂(Lucian Pye)等著名东亚研究专家参与主持过相关研讨活动。 美国著名东亚问题专家斯卡拉皮诺、白鲁恂 华人论坛小组活动从创立以来本着开放多元的原则组织活动。多年来曾经参与研讨小组的学者既包括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华人政治学家,也包括一大批著名的非华裔中国研究专家,这些知名的非华裔专家包括:柯庆生 (Thomas Christensen)、墨宁(Melanie Frances Manion)、 弗里德曼(Edward Friedman)、金骏远 (Avery Goldstein)、何汉理(Harry Harding)、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欧博文 (Kevin O’brien)、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 陆伯彬 (Robert Ross) 、谢淑丽 (Susan Shirk)、白霖(Lynn White) 、吴本立(Brantly Womack)等。  开放多元的参与格局促进了华人论坛与美国主流政治学界的对话,也使华人论坛在政治学学术领域累计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网络。 APSA年会“中国研究小组”最初两年活动概况(1993年华盛顿,1994年纽约) 2 聚焦前沿 华人论坛的成立旨在适应“中国热”的全球潮流,反映华人学者在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学术成就。通过每年组织专题研讨小组,华人论坛将焦点聚集在中国外交以及内部治理等前沿议题上。这一不懈努力使论坛成为探讨当代中国研究前沿的重要平台。 华人论坛APSA2022研讨小组概况(地点:加拿大蒙特利尔) 3 承前启后 三十年来,华人论坛小组活动汇聚了资深学者、中生代学者和后起之秀,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机交融的学术社群。华人论坛小组活动为资深学者传承经验提供平台,也不断为新一代学者的培养和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在较长时段曾担任华人论坛美国政治学年会学术协调人的学者包括美利坚大学的赵全胜教授、乔治亚理工大学的王飞凌教授、查尔斯顿学院的刘国立教授以及巴克内尔大学的朱志群教授。目前,年会的协调工作由内华达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蒲晓宇负责。以留美政治学者为主,众多海内外不同代际的学者先后参与了华人论坛的小组研讨活动。多年的研讨活动见证了华人论坛与众多学者一同成长的历程。 图四:华人论坛APSA 2023研讨小组合影(包括主持人、评议人和论文作者,地点:洛杉矶) 4 展望未来 华人论坛将长期在美国政治学年会上组织年度小组学术活动, 其目标是持续促进当代中国研究领域与政治学前沿研究的深度互动。2024年美国政治学年会将在9月5号到8号于费城召开,华人论坛会按惯例举办活动,请与会的政治学同仁届时参与和支持。 华人论坛通过搭建平台和鼓励创新,致力于为全球政治学领域带来更多中国研究的新视角。在此,感谢多年来海内外政治学同仁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祝大家新春愉快、龙年吉祥。 蒲晓宇 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 伍国 | “特朗普现象” 的存在及意义 | 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9篇 笔者认为,或许在特朗普本人的示范下,其他的国家的政坛上确实出现了一股效仿和复制的暗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全球的“特朗普现象“。这一现象呈现了某些虽然未必全部同时在一个国家存在的共性:第一,一个具有某种特殊个人魅力的非建制派 ”政治素人“挑战现状;第二,意识形态上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对本国利益的捍卫,反全球化倾向,和某种程度的反智主义外表,第三,所在国的中下层民众的确备受经济危机或工作流失的困扰。也就是说,个人因素,政见,社会结构因素,这三个方面应当是我们观察的重点。 “特朗普现象” 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民粹主义政治在当代的复兴。其存在的合理性还包括一般大众对早已固化的精英政治的反叛,以及对格式化的政治领袖总是精心修饰,风度翩翩,说话滴水不漏的刻板风格的厌倦。因此,民粹主义领导人不论是本能还是刻意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上的直白和粗鲁,个性的咄咄逼人,外形上的不加修饰,确实都能造成审美意义上的新鲜感,也能让普罗大众产生亲近,这并不奇怪。在美国,相关民调都表明是否受过四年大学教育和是否支持特朗普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即教育程度越低,越容易支持特朗普。在这里,收入的高低确实并非绝对的变量,即并非所有特朗普支持者都是低收入者,但这里的原因也在于,美国的“低学历者”未必直接等同于“低收入者”,反过来,高学历低收入在美国也是常态。真正的影响因素应该是受到教育程度制约的个人品味,见识,世界观,和价值观。 任何学历和收入的人当然都有表达政治喜好的权利,但就政策实施而言,特朗普把制造业工作机会带回美国的许诺,似乎并未奏效。不仅低端产品的生产线在离开中国以后转移到其他的亚洲国家,富士康的美国工厂基本烂尾,就连波音公司也把部件生产外包到亚洲,而贸易战导致的中国减少进口美国玉米实际上直接冲击了笔者所在地区曾经票投特朗普的农民的生计,令他们后悔不已。就美国的国际关系而言,拜登好容易修补起来的各种同盟和准同盟关系,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恐怕又将面临一轮考验。

  • 黄海涛 | 新州初选折射美国政治“新形态” | 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10篇 妮基·黑利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失利标志着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争已接近尾声。黑利在作为传统蓝州的新罕布什尔输给特朗普11个百分点,由此推断即便回到南卡老家,她也很难从更为保守的选民群体手中拿到比对手更多的支持票。尽管黑利竞选团队宣称将坚持到底,争取在未来十几个州的初选中有所斩获,然而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内部已经提议指定特朗普为候选人,以便能提前集中资源同民主党展开竞争。无论该提议是否获得通过,黑利都不得不面对党内支持力量日渐消散的尴尬局面。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对新州初选结果的分析层出不穷。一种得到广泛传播的观点认为,除了前期黑利和德桑蒂斯因专注于相互攻击而使特朗普如2016年一般再次坐收渔翁之利外,更为根本性原因在于,黑利所代表的温和与传统的共和党精英的影响力正在快速萎缩,其勉力维系的“反川联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均不及特朗普的忠实拥趸。黑利自认为能够激发代际变革、团结各派选民、带领美国政治回归“常态”。殊不知,美国政治生态的“常态”已然发生改变。 综合各家民调机构给出的出口民调可以发现,在新州初选中投票支持特朗普的人群较为平均地分布于各年龄段,并且没有实质性的基于性别的差异。同投票支持黑利的选民相比,特朗普的支持者宗教色彩强烈,中低收入的白人占据多数;对于国家当前的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特朗普支持者做出了更低的评价;他们更为关注移民和经济问题,强烈支持那些被认为拥有共同价值观并能够为自己代言和战斗的候选人。以上数据表明,特朗普的基本盘似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那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认为自身经济地位下降、不满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侵蚀宗教传统价值观的人群构成了特朗普坚定且坚决的支持者。而那些关注美国对外政策、关切政府减税力度、关心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的传统建制派对于多数共和党选民的吸引力正在严重下降。 2023年5月6日,人们在美国纽约参加抗议 在日渐极端化的共和党右翼看来,斗争而非妥协或许才是解决美国当前一切问题的关键,而黑利所主张的“团结各派、回归常态”无异于向民主党“敌人”投降。如果说从里根开始直至奥巴马任内,当代美国政治的常态仍然在于寻求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某种平衡或曰公约数,那么从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可以发现,政治上的两极分化和极端化发展已经形塑了一种与过去的“常态”相竞争的政治“新形态”。黑利此次在新州的落败既表现了在竞选中各种值得复盘的技术性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让越来越多不限于保守派的政治人物再次领教了“新形态”所蕴含的强大势能。未来究竟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还是逆势而上,对于以选票为要务的政客而言恐怕不难选择。 美东时间1月2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赢得新罕布什尔州共和党初选。他目前党内唯一的对手、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妮基·黑利拒绝退出。 当然,新州初选对于民主党而言不都是坏消息。一方面,支持黑利的选民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自认为是民主党人,而另一方面支持特朗普的人群并非完全不考虑司法诉讼问题。因此,特朗普在新州的优势远不及其在2016年初选时的战绩,在未来的大选中大概也很难拿下这一战场州。特朗普的获胜对民主党支持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反向刺激,迫使其出来投票。然而,反对特朗普并不等于支持拜登。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当前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远好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拜登团队也正借此加大宣传力度,但盖洛普的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不赞成拜登的经济复苏计划,而《经济学人》的调查显示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形势在恶化。民众在经济议题上的过度悲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拜登团队正向宣传的努力。总体经济表现与个人直观感受脱钩的趋势也会进一步加速政治“新形势”的发展。

  • 孙太一 |好戏还在后头|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7篇 随着新罕布什尔初选的结束,连下两城的特朗普和压倒性获胜的拜登将在今年11月的大选中对阵对方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这样的情况是否意味着接下来几个月的选战将没什么看头,大家可以直接跳过半年的时间,等特朗普和拜登的选战白热化时再来观战了呢? 其实并非如此。特朗普和拜登对美国对华政策影响已经十分有限。特朗普如果再上台,政策核心无非是继续试图缩小贸易逆差,通过关税来应对一切 – 虽然华盛顿的官僚体系可能会迫使特朗普将贸易议题上的对华强硬外溢到其他他们认为同样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其他领域。而拜登这边,随着三年多来中美之间的斡旋、较量,一种双方都倾向于追求和平与稳定,不愿意起冲突又没有足够政治资本去大幅改善双边关系的平衡将得以延续。也就是说特朗普和拜登无论谁当选,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基本可以预判的。 特朗普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胜选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副总统的人选。拜登和特朗普无论谁当选,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当选时年龄最大的总统。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这一任期里,总统因为健康原因而需要副总统顶上的可能性会比以往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哪怕拜登或特朗普当选后都没有出健康上的影响他们执政的问题,无论谁当选,接下来的四年都将是他们的最后一个任期。副总统搭档在这一任期结束之后自然而然会成为2028年总统大选的最有力的竞争者。对于这一副总统搭档在潜在转正后会采取何种对华政策,我们当前是无从知晓的。不过,接下来几个月的助选活动中,我们将有机会做比较细致的观察。也就是说,短期政策看特朗普和拜登,中长期政策得看他们的副总统搭档。 拜登的副总统搭档已经明朗,但特朗普的搭档会是谁呢? 拜登的副总统搭档已经明朗 从策略上来讲,一个候选人往往会选择一位能帮助其覆盖自己无法覆盖的选民群体的搭档 —— 拜登作为白人男性在2020年选择了少数族裔女性的哈里斯作为搭档,特朗普在2016年作为一个初出茅庐在社会议题上并不一贯保守的候选人选择彭斯同样也是为了获得福音派选民的支持。按照这个逻辑,特朗普当前选择黑利再合适不过了 ——他已经无需担心保守派或者整个右翼基本盘不把票投给他,而从新罕布什尔的初选票来看,温和的共和党人或者独立选民对特朗普仍然存在疑虑甚至反感,黑利则恰恰可以帮助特朗普吸引这一群体。 不过,特朗普的基本盘里有不少人认为黑利已经背叛了MAGA运动,不再适合成为团队的一员。特朗普自己也认为此次初选已经和黑利结下了梁子,并公开表态不再考虑黑利做搭档。无论特朗普是否会为了让自己能顺利当选而反悔去选择黑利,其他的潜在搭档的可能性并没有被排除。 黑利成为特朗普潜在副总统搭档的可能性并没有被排除 特朗普身边的参谋当前建议他选择一位黑人或者一位女性搭档。从特朗普在新罕布什尔胜选的集会活动来看,来自南卡的前不久才退选的Tim Scott认为自己是代表非裔的共和党内的不二人选。而Nancy Mace和Elise Stefanik两位议员也都早早做好了被特朗普看中的准备,并表示“黑利并非当前共和党内唯一可以做特朗普搭档的女性”。Stefanik更是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她一直都是特朗普坚强的后盾、在国会最有力的盟友,也愿意届时在特朗普的内阁扮演任何角色(当然她最想当的是副总统,因为这是未来竞选总统的最有力的跳板)。当前,共和党内部也已经慢慢形成一种声音,也即哈里斯无论是在接下来因为拜登健康问题顶替拜登,还是作为副总统自然而然成为2028年共和党必须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共和党都得对此有所准备。而让特朗普选择一位女性搭档可以很好地抵消哈里斯作为女性所带来的一部分优势。 不过,特朗普也可能不按套路出牌,认为自己赢拜登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要选择对自己忠诚的搭档——德桑蒂斯这样的人虽然在政策立场上与特朗普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此次初选已经证明了德桑蒂斯对特朗普不忠诚,可能不值得考虑。而像拉马斯瓦米这样的在初选阶段一直不断在捧特朗普,退选之后又立即为特朗普背书,且又有成功企业家光环的个体,可能反倒会是特朗普青睐的对象——不过,拉马斯瓦米如果在接下来过于张扬,风头盖过了特朗普,经常出现夺走特朗普聚光灯的情况的话,可能会让特朗普反感。对特朗普而言,另一个检验忠诚的标志是被考察的对象是否承认2020年大选的结果——不承认选举结果的人才会被认为是忠诚的。这样一来,能被选择的个体便变得相对有限了。 总而言之,当前美国2024年的总统大选才刚刚拉开帷幕,虽然总统候选人已经相对明晰,但真正值得研究的反而是副总统搭档的人选和他们的态度、政策,以及他们与搭档、对手的互动。 好戏还在后头。

  • 沈丁立|美国大选才刚刚开始|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8篇 美国总统大选已进入两党各自的初选阶段。美国共和党率先启动初选,前任总统特朗普先声夺人,已取得在艾奥瓦和新罕布什尔两州的初选胜利。他首战在艾奥瓦取胜,令党内的主要竞争者德桑蒂斯退选。在新罕布什尔的次役,特朗普继续领跑共和党目前仅剩的竞争者黑利。特朗普在后续几站锁定大局,乃是大概率事件。 特朗普在后续几站锁定大局,乃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即使特朗普在未来迫退黑利,从而在共和党初选中再无挑战,也不意味着他在本次两党决赛中稳操胜券。特朗普MAGA牌主打经济、安全和移民牌,这确实都是当前美国面临的痛点,也是他可能通往三度获得党内提名的法门。但他的弱点可能远超其强项:率性执政,破坏制度,漠视民主等等,这些都曾深度侵蚀过美国的民主与法制,甚至迄今还在严重裂化美国社会。因此,即使他取得党内提名,那一众不是因为喜欢黑利而更是出于反对特朗普而把初选选票投给黑利的共和党选民,很有可能在大选中跨党“弃保”,把选票投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选民可能在大选中跨党“弃保”,把选票投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民主党总统拜登参加初选并击败其他党内候选人,目前亦无重大悬疑。但是拜登的年龄与健康状况很难给他加分。如果拜登能在未来半年取得重大执政利好,能够继续稳定与提升美国经济与就业,与共和党取得妥协以控制外国“无证者“不请自来,并在支持乌克兰反击俄罗斯方面取得突破,尽早缓和哈以矛盾以恢复中东稳定,还能维持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状,他依然有着更多的机会。问题是,还有半年时间,拜登具有足够的能力与运气吗?

  • 谢韬 | 亲历共和党初选之感受 | 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5篇 2024年1月14-15日,我带领六名北外学生在艾奥瓦州得梅因市观摩了共和党初选。我们先后参加了特朗普、德桑蒂斯和黑莉的竞选集会,在现场切身感受到特朗普的人气最旺,其次是德桑蒂斯和黑莉,而最后选举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感受。 通过现场感受以及与选民和学者的交流,我们发现特朗普之所以大受欢迎,一个关键是他特别擅于调动选民的情绪,而这些被激发的情绪(尤其是对民主党和现状的不满和愤怒)在投票时往往压倒了理性。德桑蒂斯在23日新罕布什尔初选前两天宣布退出选举,这意味着特朗普在通往第三次获得共和党总统提名的道路上少了一个重要障碍。虽然黑莉在新罕布什尔毫无悬念的获得第二,但共和党内要求她尽早退出竞选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各种民调显示她在下一场南卡罗莱纳初选中远远落后于特朗普,因此特朗普再次获得共和党提名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如此一来,共和党彻底完成了特朗普化,而美国历史还没有任何总统能够如此牢牢地控制一个政党,这无疑是两百多年来美国政治的一个大变局。

  • 赵宏伟 | 这些年的川普和其它们 | 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6篇 美国政界可分为川普和其它了。这八年的美国选举就是选川普或是选其它。笔者一直正评川普,负评其它。在此记下笔笔实事,用以备忘。 美国,人不为财死 鸟不为食亡的闹革命时代 后冷战时代,是中国实事求是的时代,却是美国政客的闹革命时代。克林顿闹了南斯拉夫革命战争,并开始支援乌克兰革命,又于1996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记念日当天,站台东京,跟着桥本龙太郎首相,打出了应对“周边事态”新词,开始干涉台海事态。 接着,小布什打满了八年“大中东民主化”战争。再接着就是奥巴马的大中东颜色革命,乌克兰颜色革命。2014年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Victoria Nuland)大发感言:十年五十亿美元,迎来了乌克兰革命胜利。 隔了川普的四年无战事,拜登初年,定义中国是唯一体制竞争对手,对华脱钩。拜登二年,迎接俄乌开战,企盼普京下台,俄国崩溃,合围中华。日本政客亦乘势而上,发明了新关键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本存立危机事态,即是日美同盟有事”!这意思是:老美你必须守约,挥军前线! 闹革命,开战端的也会寻些发财、觅食上的理由,可事实上,哪一次革命,哪一场战争不是政治理想或说政治欲望的所产? 川普,开创民粹孤立主义VS民粹自由主义的美国时代 川普怼上了前述全部其它们。明言不搞政治正确,只搞经济民族主义的美国第一,即为发财、觅食而行。 美国政治文化中有孤立主义传统,即美国应在大美洲世外桃源优哉游哉。川普把孤立主义忽悠到了民粹的境地,忽悠成了普世价值。概因自由主义早被其它们给忽悠成了民粹,没有民粹孤立主义,如何斗得过民粹自由主义。 日本的安倍为川普发明了个“印度太平洋战略”关键词,可是川普元年,他只说了一句:“各个独立国家追求各自利益的印度太平洋区域”(于越南APEC),把自国第一定义为了普世价值,否定了同盟价值,此后他本人再也没用过“印度太平洋”这个词儿。 川普二年,他甚至放言:美国应从日韩撤军,可以退出北约。 川普三年强行从阿富汗撤出大部分美军,气得绰号疯狗的国防部长辞职抗议。 川普初年便访华,要多卖2000亿美元美国货,得到了2500亿美元合同。 川普二年三月,他打响了贸易战争第一枪。那是对中日韩印土加墨欧,只要是对美国出口钢铝的各国,一律进行关税制裁。 中国当时出口美国的钢铝只有28亿美元,是最少的,在中国对美出口5千多亿美元总额中也就是个零头;因为奥巴马时已经以各种借口封堵了中国钢铝的对美出口。 被制裁国家中,又只有中国拍案而起,跟川普你来我往打了两年关税大战,2020年1月终于签约停战。 川普原计划打了钢铝战后,马上打汽车大战;这是主战场,主敌是日德法意。川普2020年1月有了跟中国签约停战,便亲赴达沃斯宣布:开打汽车大战,此前是因为跟中国打着,不愿两面作战,所以拖了下来;听好了,不对美国车单方面零关税,6月就加征30%关税! 《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表示,特朗普一直想打一场贸易战,现在他有几场可以打 可是世界马上进入了大疫时代,美国突入选举年,川普无暇,汽车大战熄火。 此外,川普对香港动乱的名言是:(中国)会处理,不需我建议。对台湾问题的名言是:中国是张大桌子,台湾就是个笔尖。 他也从未言及新疆地名;是那位国务卿蓬佩奥在川普任期最后一天2021年1月21日夜发出推特污名新疆;而拜登一上任,就用蓬佩奥发明的污词骂起街来了。 美国,部长治国是一大特色,先斩后奏。所以,对美外交不可不查。举例的话,“印度太平洋”只有川普的国防部长、国务卿在嚷嚷;鲍尔顿国安顾问背着川普抓了孟晚舟;美日深层政府大佬同声感慨:终于把川普的贸易战引向了科技战;追溯前朝,最著名的是中情局用一包洗衣粉骗小布什发动了大中东民主战争;奥巴马时,也是希拉里2010年1月打出亚太政策大旗,7月第一次祭出南海议题,攻去中国;奥巴是是晚了近两年,于11月才宣示:回归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当然,在美国没有一位官员因先斩后奏而被追责。概因革命无罪,普世价值是绝对真理。 今年,川普还乡团杀回了白宫,会怎样?     川普已说了的是:    只有自己干的那四年杜绝了战争,再当选第一天就能终结俄乌战争。    他也很有可能会宣布退出北约。     对全世界加关税10%;这是不只对中国。     川普民粹孤立主义,是宅回美洲过日子的节奏。     两害相权取其轻,笔者还是正评川普;同时,从不寄幻想于美国,只寄希望于能够高水平搏弈,把胜机牢牢掌握在自国手中。然后是普世价值:和为贵。

  • 海看快讯 | “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 | 海外看世界

    三年多的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挑战,也使跨国跨地区面对面的人文交流完全停滞。2023年进入后疫情时代,万物复苏,慢慢迎来国际交流的春天。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 (简称“华人论坛”)抓住机遇,克服重重困难,逐渐恢复了停滞三年的多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2023年各项线下交流刚刚重启,给华人论坛的学者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遇。但是,由于跨太平洋直达航班很少且票价昂贵,一些在美的华人论坛学者不辞辛劳,绕道欧洲或中东,单程要经过几十小时的颠簸,才能回到中国参与学术交流和相关活动。尽管如此,大家不忘初心,坚信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是其它方式无法替代的。 以下是华人论坛2023年主要学术交流活动小结。 01 2023年7月23日,疫情后华人论坛首个海外学者代表团来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活动。7月24日,海外学者参加了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研讨会,就“美国的变化和中美竞争” 、“中美关系的重要第三方”及“变化的世界与中国的应对”等与国内学者展开深入交流。7月25日,华人论坛的学者们访问了新华社研究院。7月26日,部分华人论坛代表团成员前往社科院日本所进行交流。7月27日,海外学者代表团转场到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参加了题为“缓和与稳定中美关系可能性与路径选择”的研讨会。7月28日,海外学者们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教授的陪同下,参访了中共八大会址及全国政协文史馆,随后又前往察哈尔学会参访交流。紧凑又丰富的交流和参访使疫情后华人论坛的首次线下交流非常成功。 参加本次交流的华人论坛海外代表团成员包括: 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赵全胜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助理教授孙太一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李春利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罗欢镇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郝雨凡 澳门大学教授胡伟星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邓中坚 02 2023年8月14日,华人论坛代表团来到北京参加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四届华人学者台湾问题研讨会。会议主题围绕台海要“和”还是“战”展开。与会学者刨析了岛内台独势力的演变,解读了美国对台政策的新变化,并对台海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学术性分析和理性思考。研讨会交流深入,气氛热烈。8月15日,华人论坛海外学者们拜访了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等单位。8月15日晚,国台办副主任陈元丰会见并宴请了华人论坛代表团。 参加台湾问题研讨会的华人论坛海外学者包括: 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赵全胜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教授朱志群 美国克利夫兰大学教授谭青山 美国内华达大学副教授蒲晓宇 俄罗斯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会长李宗伦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教授熊达云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邱坤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祁冬涛 03 2023年9月15-17日,华人论坛的九位学者应邀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南京论坛2023”,并与南大国际关系学院师生交流座谈。“南京论坛2023”的主题是“文明 科技 共同价值 – 亚洲的愿景”。华人论坛跟南大国关学院合作参与了分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亚洲文化交流”A组国际关系方向的组织与讨论,包含了从“孔子弟子子贡的现实主义战略”到“中美美食外交”,从“东方和平学”到“两岸文艺交流”等饶有趣味的话题。“南京论坛2023”结束后, 部分海外学者又在当地多停留了几天,或是在南大讲座,或是去南京附近地区考察与调研。 参加“南京论坛2023”的海外学者包括: 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赵全胜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教授朱志群 美国瓦格纳学院教授胡少华 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张晓全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教授殷燕军 日本大分大学教授柴田茂纪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唐文方 台湾金门大学教授刘佩怡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黄奎博 04 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应江苏省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邀请,华人论坛代表团参加了 “2023扬子江论坛” 并共同组织了题为“中美关系与东亚安全环境”的研讨会,分别就“导致中美关系紧张和冲突的热点问题分析” 、“中美博弈对东亚区域和平与繁荣的挑战”及 “中美战略竞争与美国对华战略打压”三个议题进行充分详尽的讨论。会后学者们还参访了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溧水区幸庄产业园和扬州大明寺等。学者们对中国地方政府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积极态度留下深刻印象。 参加“2023扬子江论坛”的华人论坛海外学者包括: 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赵全胜 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钟杨 美国欧道明大学助理教授吴萱萱 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杜进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教授刘星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吴崇涵 05…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