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最新文章
-
庚欣丨特朗普“卷土重来”是百年变局的新特征?丨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4篇 1 特朗普强势复归 与百年变局 特朗普在初选中连续呈现出压倒性优势,德桑蒂斯退选并转而力挺特朗普,这些使得“特朗普现象”在美国,已经不仅仅是在共和党内选举中的势不可当,而且已经提前进入今年11月的大选议程,人们关注的是,他有多大可能力克拜登而卷土重来?当然可能有更多的人已经在思考“特朗普现象”的背景、原因,以及他的“强势回归”与美国内外的社会矛盾、与世界百年不遇大变局的直接关联性。 无论特朗普是否真能重返白宫,他所代表的约占美国选民半数左右的坚定支持者们的综合内外诉求,是任何人——无论是共和党或民主党的当选者都不能不面对的。因此,可以说,“特朗普现象”已经在今天美国,具有比拜登主义更具现实感的政治标志性特征。这是我们必须做出准确解读及回应的。 目前特朗普的对手,一个是党内的黑利,一个是党外的拜登,黑利的优点是年轻,可是,特朗普的“老”似乎已经被拜登的“衰老”所抵消,反而显出了特朗普的活力。而对于今天多数的美国人来说,可能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在面对一位并无作为的印度裔女性副总统的同时,还要再接受一位并不熟悉的印度裔女总统。黑利在刚结束的新罕布什尔州党内初选中的失败也证明,即使她投入了大量资源,强化对特朗普的批评力度,称“不应以共和党的混乱修理拜登的混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时代变革、团结多数的代表,且是在这个她最有可能赢下的州,也难以抵挡特朗普而以失败告终。 和拜登相比,特朗普也占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今天美国所面对的诸多内外压力和课题,好像都是在呼唤特朗普这种政治性格的人物再次出山。八年前特朗普上台时,美国是处在一个“呼唤变革”的时代,所以特朗普应运而生。四年前,当时美国面对着疫情的压力,内外动荡加剧,当时美国人的要求是“以稳制乱”,特朗普就被选下了台。而今天很明显,经过拜登四年几乎“无为而治”的内外操作,使得美国出现了一个短期性轮回,美国人又在希望“以变应变”,而不是拜登的“以不变应万变”了。在这个时候,特朗普务实而非教条的政治性格,有魄力而非死板僵化的执政手段,虽具有“自私精明而不高明”但大胆作为的商人本色的形象,比拜登既“不精明也不高明”且墨守成规的清谈家形象,似乎更让美国人受用。此外,特朗普虽强势但确实没有引爆过战争,和拜登时期操纵俄乌战事但骑虎难下、遭遇巴以冲突但又无力管控的尴尬也形成了鲜明对比,改变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投票意向。 百年不遇且不断加剧的美国内外变局,呼唤一个不那么受意识形态束缚、有一定应变灵活性和能动性,而且确实有些革故鼎新魄力的人,而拜登明显缺乏这样的素质。尽管拜登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获胜,但这也只具有象征意义,尚未展现他的真正实力。至于司法上的一些纠纷,已经成了特朗普营造自己“受害者形象”的政治筹码,越被追究,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反而越高。而且,无论八年前还是四年前的选举时,特朗普的实际投票支持率都高于他的“民调支持率”5%至10%左右,而最近这一段的民调中,特朗普几乎一直在各项民调中都领先拜登,而且不是一两个百分点,这都在形成一种“加速度”,推动着“特进拜退”,还不要说共和党在国会的优势等本来就已经客观存在的事实。 很明显,特朗普强势的“卷土重来”,是今天百年不遇大变局,尤其是美国内外动荡加剧的一种表现。这就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在谈到“百年变局”时,人们一般从“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的角度观察多一些,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群体的重大变化似乎关注不够。今天的“特朗普现象”,使人们不得不面对美国以及发达国家群体的重大变局,英国的脱欧和“一年三相”、欧俄关系的大动荡和日本的派阀解散等,这些变局还会由于特朗普的强势复归出现许多新的变数,而这些也将是百年大变局中的标志性特征。我们需要从这样一个时代的高度,来把握“特朗普现象”,并对它会形成的各种后续效应有所准备。 2 特朗普如果重返白宫, 将如何与中国相处? 我大胆预测,如果特朗普真的重返白宫,他将会把“对华政策”即中美关系作为整个对外政策的首要课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中美关系本来就是今后50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对于美国而言,出于它的立国之本是霸权,而今天霸权的衰弱带来的霸权主观焦虑和客观困境,都使得美国对于所有它认为有损其霸权的要素都过度敏感。尽管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很多是错误的,把本来是“合作伙伴”的双边关系定位为“对抗型竞争关系”,类似一种“假想敌狂想症”,但从它维护霸权,维护既有的世界优势地位的基本出发点来看,现在美国的执政者,几乎都要把对华政策放在首位。 但特朗普如果重返白宫,除了会继续上述美国执政者对中国的“对抗型思维”,可能还要面对两方面的压力。一是目前拜登政府与中国之间正在走向“止跌企稳”、美国政商各界很多人都在缓和中美关系的道路上或快或慢地行走,特朗普不能不考虑这个现实走势,也不愿意放弃这里的好处。二是特朗普是经历过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各种经验教训的,四年前他的下台,和遭遇疫情、进退失据的莽撞和草率,未能很好处理中美纠纷关系很大,他务实的性格,应该有起码的“吃一堑长一智”、“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智慧。他知道,自己执政,很可能是“成也中国,败也中国”,他应该会比四年前更小心行事。 特朗普1月20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就拒绝承诺协防台湾。他表示,就台湾防御问题公开表态,将使他在对华谈判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他同时还抱怨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他说:“台湾确实抢走了我们所有的芯片生意……他们抢走了我们的生意。我们本应阻止他们。我们本应向他们征税。”可见,特朗普已经在未雨绸缪地考虑调整对华政策了。 特朗普如果复出,他可能不一定马上针对中美关系做大动作,他可能会采取“先清理外围”的做法,比如,他可能先从改善美俄关系做起。他已经放出话来,要在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他可能会采取部分牺牲乌克兰的利益,也不会太顾及欧洲盟友的诉求,而把现在完全对抗的美俄关系拉回到缓和的方向。尽管在今天美俄结构性矛盾中,特朗普能有多大作为,还需要观察,但在氛围上缓和美俄的对抗性关系,是有可能的,也是所有人乐见的。这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和我们的诉求,但这对于中美俄关系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变数。第二,他也可能在现在处于紧张状态的朝鲜半岛问题上做一些缓和姿态,来延续他2018年时的一些做法。这样既有利于缓解美国面对的多重外部压力,也符合特朗普自己吹嘘的“和平总统”形象。当然也可以缓和中美关系。在目前俄朝走近的背景下,特朗普这个“双缓和”对中美关系会形成怎样的效果,值得关注。 同时,他可能不会放弃现在拜登已经营造起来的美日韩准军事同盟关系,因为这里还有日韩两国本身的诉求因素在内,但是,他可能会伴随上述缓和动作,略减少一些现在与日韩之间的互动,包括印太同盟等问题的处理,这可能和特朗普一以贯之的轻视盟友的单边构想有关。至于其他涉及北约等乃至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伊核协定等可能都会有些具有“特朗普特色”的新变数,都会涉及与中国之间的互动。 目前特朗普在竞选中,他想的最多的可能是两件事,一是怎么样能够战胜拜登而当选,二是怎么样能够和中国相处,不要重蹈当年败选的覆辙。和中国之间“谈价钱”的事,他绝对不会比拜登手软。但是在意识形态等方面,他可能会比拜登有弹性。他会更加强和中国在经贸科技领域的竞争性博弈关系。但同时,他可能会和中国之间在政治话题,包括台湾、南海、半岛等问题适当采取缓和措施,甚至采取一些利益交换的方式来达成他的目的。另外,四年前香港问题也曾是特朗普与中国闹别扭的一个由头,目前香港已经“由乱及治”,特朗普会怎样用这张牌?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所准备。 中国的对美政策是一以贯之,稳定、成熟的,我们和特朗普打过交道,和拜登也正在打交道,无论是哪个党,采取或硬或软的哪一种政策,我们都会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三大原则构建正确的“中美相处之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我们现在可能特别要总结、记取当年和特朗普打交道的成功经验和负面教训,并根据几年来的综合变化,不断丰富中美关系的宏大实践。
-
钟扬丨面临多宗司法案件的特朗普能否和如何当选美国总统丨海外看世界
16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3篇 目前看来,特朗普成为获得共和党总统提名人是个大概率事件,并且很有可能在今年11月的大选中击败拜登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我们都知道,特朗普面临若干司法案件,有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如果特朗普由于刑事案件被判刑,他还有资格竞选和当选美国总统吗?即使有资格,他如何背着刑事案件竞选总统? 目前特朗普面临联邦和两个州的十几项刑事指控,另外一个民事案件正在法庭进行中。特朗普的这些司法案件是否让他无法竞选美国总统?答案是这些司法案件丝毫不影响他竞选美国总统。也就是说,特朗普完全有资格参选总统,并当选总统。美国宪法对当选美国总统的资格只有四条:在美国出生、是美国公民、三十五岁以上和在美国居住十四年以上。即使特朗普被判刑入狱,他也可以成为美国总统。两百年前美国宪法制定者应该完全没有考虑到或设想到现在的特朗普现象,即一个面临司法指控和有被判刑的一个候选人会有这么大的民意支持。在美国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在狱中选总统的例子,即1920年美国社会党候选人戴博斯(Eugene Debs)在监狱服刑期间竞选美国总统,得到了一百多万票。值得指出的是,在美国的一些州和地方法律有规定候选人不能有犯罪记录,但联邦法律无此规定。还有,美国很多州不允许有犯罪记录的人投票。比如特朗普所居住的佛罗里达州就剥夺了罪犯的投票权。有意思的是,如果特朗普被判刑,他在佛罗里达州就失去了总统投票权,但他却可以当选美国总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宪法有一个“第十四修正条款”,这个条款规定一个参与反叛美国或推翻美国政府的人没有资格担任联邦政府岗位(当然包括总统大位)。现在联邦司法指控是特朗普企图推翻2020的大选结果,并不是指控他参与2021年1月6日冲击国会山。况且这个案子还没进行法庭审理,更没被判刑。现在看来,这个案子开庭的时间还遥遥无期。如果特朗普11月当选,他任命的司法部长在明年一月二十日上任后就可以取消这个联邦司法案件,特朗普都不用使用他的总统赦免权赦免自己。所以特朗普的联邦的司法案件比较容易解决。 比较麻烦的是他在纽约州和佐治亚州的州一级的司法案件,这两个案件在今年内都会开庭,纽约州案件是在三月开庭,佐治亚州案件是八月开庭。如果特朗普在两个案件中没被判刑,那就会回归到正常选举。但如果他被判刑,就会发生美国历史从未出现的情况(uncharted territories)。那么会发生什么呢?当然很可能发生的是特朗普会上诉,上诉会延长到十一月选举之后,甚至是特朗普进入白宫之后(如果他当选)。如果特朗普入主白宫后被判刑,美国就会发生宪政危机。联邦政府无法控制州大司法系统,而且总统无法赦免州法院判刑的罪犯。州的特赦权在州政府手里。纽约州是民主党的州长,不太可能赦免特朗普。佐治亚州的州长是共和党,但根据佐治亚州的法律,特赦权不在州长手里,在一个独立的特赦委员会手里,问题会复杂化。特朗普可以做到的是争辩说他是美国人民合法选举出来的总统,他必须要行使他的总统职权,到时候这个事情如何解决很可能会是由美国最高法院来裁决。我的预测是特朗普进监狱服刑的机率很小。有人说特朗普参选美国总统最主要的原因是当选总统是他躲避牢灾的唯一出路。当然,如果特朗普在今年总统大选投票之前被判刑很可能对拜登是最好的消息。虽然共和党绝大多数人不管如何都会投票支持特朗普,但很多中间选民可能因为特朗普被判刑而放弃投票给他,毕竟他已经变成了罪犯。
-
王在邦丨特朗普未必就能二进宫丨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2篇 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总统候选人选举中旗开得胜,引起全球关注。美国众多盟友开始盘算如何应付特朗普二进宫后的对外政策调整,似乎特朗普二进宫几成定局。考虑到美国政治社会的复杂性,现在就认定特朗普将再次当选总统,可能为时尚早。 应当看到,特朗普党内初选来势凶猛并不意味着就能在两党大选中锁定胜局。一方面,尽管特朗普的反非法移民、重振实体经济以及减少同盟负担等政策主张深得共和党选民支持,但其某些政策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减少或避免外部军事卷入也与共和党建制派、华尔街金融寡头以及军工复合体的利益诉求不甚吻合。另一方面,民主党候选人存在不确定性。因为特拜对决,特朗普拥有较大优势。因此,民主党可能不得不考虑推出新人例如加州州长纽森与特朗普对决。一个经商并不特别成功又缺乏成熟从政经历的老人和一个年富力强的州长对决,有可能扭转选举年的美国政治风向,推动共和党也推出新人。共和党第二候选人黑莉明知敌不过特朗普还继续打拼,或许也在期待某种机遇。 还应该看到,特朗普党内初选势头强劲,概因其基本盘相对稳固,这种状况源于美产业空心化造就了蓝领群体的境遇恶化。另一方面,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导致国内政治体制机制半数停摆,社会生活失序紊乱。其第二任期施政很可能变本加厉。按常理,美国应该还存在一个相对稳定清醒的精英群体,不大可能听任特朗普主导美国政治自由落体式演变。一个公开支持冲击国会的前总统居然还可以再次当选,恐将使美国政治与社会演变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如果民主共和两党都推出新人,可能出现两党政策主张接近或雷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美国以某种稳定可持续的方式实现政治与社会转型。
-
谭青山丨美国今年大选的奇迹何在?丨海外看世界
15学者评【拜登再战特朗普?】第1篇 随着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结果的出炉,大有众多吃瓜群众直呼再来一个2020年特朗普和拜登的美国总统选举的对决。能否会有在今年十一月份特朗普再战拜登的美国总统选举?谁又会成为最终登顶白宫大位的赢者呢? 尽管离美国大选还有十个月,似乎预测为时尚早,但从这次新罕布什尔州的共和党预选中,也可窥探出一些端倪,以便对这次美国总统大选做些逻辑上的分析,以悦众观者。 特朗普这次赢得新罕布什尔州的共和党初选,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其赢得共和党提名的基础。特朗普在几乎没有在该州花费很多竞选精力的情况下,以百分之五十四的多数,轻松拿下共和党的提名。而他的竞争对手黒莉,在消耗了几个有利因素之后,输掉初选,不能不说对她是一个极大,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新罕布什尔州并不是一个保守派主导的北方州,黒莉在此之前花了很多时间在该州竞选,以争取选票。另外,黒莉还赢得了该州州长苏努努的支持,而且,在德桑蒂斯退出竞选后,黒莉并没能捞取德桑蒂斯支持者的选票,最终还是败给了特朗普。如今,在没有共和党黑马初选出现的情况下,黒莉成了唯一对抗特朗普的候选人。应该说黒莉这次失利后,还不会轻易放弃在今后与特朗普的竞争。尤其是2月24号在她本人曾担任过州长的南卡莱洛纳州的共和党初选,以及3月5号南方诸州的超级星期二初选上,她必将倾尽全力,奋力一搏。这将使她背水一战,如果输了,又没有其它黑马杀出,那特朗普将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上,稳操胜券。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再次上演特朗普和拜登的总统大战,特朗普是否能击败拜登,报其四年前输给拜登的一箭之仇(当然特朗普至今不承认他上次是输给了拜登)?回答是不容乐观(委婉语)!当然该答案首先取决于拜登本人,以及难以想象的黑天鹅事件。比如这十个月中,拜登突然出现身体状况,通货膨胀极度上扬,经济严重衰退,或是乌克兰,中东战争出现不可控局势。若无意外,拜登的竞选优势应该是很明显的。 首先,他有在任总统的优势。一般来说,在任总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连任的可能性远大于败选。自二战以来,只有三届总统没能连任。福特没能连任,应该不算,那是因为他是在尼克松辞职后,继位的总统。真正没能连任的,第一是卡特总统。其主要原因是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给美国造成严重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第二是老布什总统,他的原因主要是违反了他自己不增税的承诺,再加之苏联解体,全球思变,选了年轻一代的克林顿。第三个便是特朗普。特朗普是典型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列子。特朗普打着民粹主义的旗子上台,也是扛着极端民粹主义大旗下台的。在任总统的优势是如果没有大的变局和错误,选民一般倾向投票给在任候选人。 其次,尽管有些支持者不很满意拜登的这四年的执政表现,也许他们很多人在选情不激烈的情况下,会不出来投票。但拜登上次的竞选联盟,包括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选民,知识分子,年轻大学生,大部分中间,独立选民,还在关注选举发展,一旦是特朗普再次成为拜登竞争对手,并将选举推向白热化时,相信绝大多数联盟选民会再次出来,支持拜登。而这些人的数量应该远远多于特朗普的铁粉。 再次,拜登会将妇女权利作为这次选举主题之一,尤其是针对妇女在堕胎问题上的选择权利上,拜登会态度鲜明的支持妇女有自己的选择权。尽管最高法院废除了实行多年的堕胎法案,但在过去的国会中期选举中,这一问题已成为决定选举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从全国的民调,或是各州的一些新的立法来看,大多数美国人,尤其是女性,还是支持在生育上的一定自由选择权利。可以预料,拜登会在这一问题上,大作选举文章,以求得大部分女性选民的支持。 而对特朗普来说,其基本盘的支持者有大学学历以下的美国白人,南部基督教保守派民粹主义者。再加上以议题为投票标准的单一议题选民,如反移民,反堕胎,反国际干预的选民。毫无疑问,特朗普会将移民,治安,反国际干预,重振美国强大为这次大选的主要议题。当然,也会不失时机地顺带讥讽一下拜登的老态龙钟,尽管他的年龄优势亦非常有限。 有人认为,特朗普官司缠身,有刑法诉讼的,也有民事诉讼,还有其竞选的法律资格问题,等等。因而很不看好特朗普的选举前景。但如果民主党要利用司法手段来阻挡特朗普竞选,是很不明智的做法。且不说这些诉讼会拖延很长的时间才能出结果,司法程序本身有其运作规律,外力干涉只会引起反弹。更何况司法千条线,最终还要穿到最高法院这根针上。而最高法院七名大法官中有三名是特朗普任命的。难以想象最高法院会裁决特朗普竞选资格无效。 特朗普选举前景不看好的原因不在于其官司问题,重要的是这次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并没有比四年前有明显的增加。除了以上分析的拜登的选举优势外,刚刚过去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共和党初选结果可以让我们管窥到特朗普除了其基本盘和议题选民之外,到底能得到多少其他选民的支持。我们知道,在双方基本盘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中间或独立选民的支持,决定选举的胜败。而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里,有百分之六十的独立选民说不支持特朗普。甚至在爱荷华州共和党地方选举委员会选举中,尽管特朗普有压倒多数的保守委员的支持,也有百分之十五的共和党委员不选特朗普。福克斯的一项分析发现百分之三十五的新罕布什尔州选民对特朗普的提名表示失望而不会投票支持他。在全国范围内,纽约时报和合众社都发现拜登在争取独立选民的支持上,有着双位数的优势。 另外,虽然特朗普正在加紧结束共和党的初选提名,而且已经得到参众两院大多数共和党议员的支持(60名参议员,170多众议员),但共和党内也还是有一部分自由派和温和派反对特朗普。这里有共和党老人建制派,如布什家族,也有现任参众议员,如拉姆尼,以及迟迟尚未表态的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克康纳,还有共和党的州长,如新罕布什尔州长。而一些共和党的强硬反对派,包括参议员拉姆尼,前议员切尼,和前新泽西州长克里斯蒂会在共和党大选中对特朗普产生一定的掣肘。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初选锣鼓刚刚敲响,便似乎就要停锣,两党候选人已呼之欲出,大选将重演四年前的对决。然而,美国选民却对此并不热衷,大部分选民已厌倦两位老人再争大位。希望能有年轻一代的候选人出征。这是否会成为影响今年选举结果的另一个因素,即低投票率,尚且待估!与此同时,选举的结果是否又会导致一场空前的政治分裂和动乱,也是众多理性选民脑海中的悬念。
-
张望 | “岸田之乱”危及执政根基 | 海外看世界
“岸田之乱”危及执政根基 进入2024年,出乎意料的事件不断在日本上演。 1月18日,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将解散其所属的岸田派。随后,自民党最大派阀安倍派(清和政策研究会)和资深派阀二阶派(志帅会)也相继解散。仅仅几天,由于自民党政治集资回扣门丑闻而引起的政治风暴扩散至全党。一时之间,日媒把本次首相的惊人举动称为“岸田之乱”。首相的这一险招,其结果究竟是祸是福? 岸田文雄 派阀,在日本自民党内一直起着连结党总裁领导核心和国会议员的作用。在平时,派阀负责培养国会议员新人,支援其选区政治活动;在选举时,派阀扮演着引导议员投票意向和向党总裁推荐本派议员入阁的任务。从首相/党总裁的统治视角来看,派阀的存在是一个微妙课题。一方面,如果首相出身于最大派阀(如安倍晋三),派阀的力量可被用来控制全党上下。另一方面,如果首相出身于弱势派阀(如目前的岸田文雄,2001年的小泉纯一郎),派阀力量反而可能成为挑战首相权威的最大来源。自1994年以来,日本选举制度改为在强势的众议院实施小选区(300席)和比例代表并行制(180席)。同时,党总裁(首相)直接掌握大选时的党员参选提名权和资金援助权。在这一制度背景下,内阁支持率成为了日本首相(总裁)政治生存的关键。首相的支持率越高,直接有利于国会选举,党内的支持就越多。反之,如果支持度下滑,党内议员会倾向判断首相无力带领政党在选举中胜出,首相(总裁)的执政基盘势必堪忧。 事前未和盟友磋商损相互信赖 那么,为什么本次岸田突然决定解散自身派阀呢?据日本政治记者们的绵密追踪,1月17日,《朝日新闻》头版报导岸田派的原会计负责人将会被立案起诉。这一消息,令岸田判断这一丑闻将进一步拖累其日渐低下的内阁支持率(NHK民调的2024年1月最新数据为:26%),故下决心行霹雳手段来展现自己的领导力,迅速解散岸田派。众所周知的是,目前支撑岸田政权的是「麻生,岸田,茂木」三派联盟。然而,岸田在作出本次解散岸田派的重大决断之前,竟然未和麻生派和茂木派事前磋商。据日媒报导,18日傍晚7点,麻生太郎是通过媒体得知岸田派解散的消息的。19日下午3点,岸田和麻生在自民党总部会谈,岸田就未能和麻生事前磋商表示歉意,麻生则表现出强烈的不快,并称:以前你一直是什么事都来和我商量的,本次那么大的事情为何事先不通知我?次日,麻生对外正式表示:不会解散麻生派。在日本政治文化中,事前磋商(日語:根回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过程,以显示合作双方之间的相互信赖。岸田本次冒然突进,不但没能挽救自身低迷的内阁支持率,反而动摇了作为政权根基的三派联盟的相互信任。作为一国首相和一党总裁,这一缺乏深思熟虑的致命错误恐将加速2024年岸田政权的衰败。 麻生太郎和菅义伟 自民党或处于创造性破坏前夜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解散派阀或许也为日本政治文化的革新提供了一个契机。1月8日,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东京目白台的家宅失火全毁。那栋家宅在1970年代曾吸引数以百计的党员前来陈情,是为自民党派阀秘密政治之象征。有日本政治学者对笔者慨叹:这场大火,彷彿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的确,一个没有派阀的自民党如果在未来成形,在日本将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划时代事件,而自民党如今或者正处于创造性破坏的前夜吧。
-
“重启民间交流” –华人论坛2023年在华盛顿学术交流回顾
华盛顿特区是美国联邦政府,国会,知名智库和高校的云集之地, 是深入了解美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核心地区,是中国学者赴美访问交流的必经之地,也同时是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的重要根据地 – 上世纪90年代华人论坛就在华盛顿地区进行了第一次学术研讨会。2023年随着全球疫情的缓解,面对面的学术及政策交流逐渐恢复。身处在华盛顿地区的华人学者也借此契机,在华府展开了一系列的政策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以下是上年度一些活动的精彩回顾。 “华盛顿欢迎你”: 与国内学者代表团重续学术旧情 随着疫情的缓解及中美航班的逐渐恢复,国内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也自2023年春季起开始重返美国进行交流访问。在华府的华人学者亦尽地主之谊,接待了多个来自国内的学术访问团。 •2023年4月4日, 外交学院访问团一行五人由副院长高飞教授带队,访问了坐落于华盛顿市中心的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的华盛顿中心。美利坚大学的赵全胜教授和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的杨溢教授热情接待了外交学院的学者,并对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外交学院代表团成员包括: 副院长高飞教授 国际法系易显河教授 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研究员 环境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董亮副研究员 国际经济学院李锋副教授 •2023年4月12日, 赵全胜教授和杨溢教授再次利用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的华盛顿中心接待了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李鹏院长带队的访问团。同行的还有当时在美的复旦大学的信强教授。赵全胜教授为国内来访学者介绍了全球华人论坛尤其是和台湾问题有关的学术活动和平台,杨溢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对美国政治和中美关系的分析。之后双方畅谈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最新政策和观点。厦门大学代表团成员包括: 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 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季烨 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何晓樊 台湾研究院博士生林兆龙 台湾研究博士生、丹佛大学留学生包圆圆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 对话中国外交官 发挥华人学者促进中美关系的作用 •2023年1月20日,由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和中国驻美使馆联合举办的“中美关系圆桌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由美利坚大学教授、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召集人赵全胜主持。大华府地区的五位学者及中国驻美使馆的官员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参加研讨的驻美使馆代表有临时代办徐学渊(公使)、参赞彭斗意等。参加研讨的学者有: 赵全胜:美利坚大学教授、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召集人 杨溢:詹姆斯麦迪逊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孙韵: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 孙太一: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 吴萱萱:欧道明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助理教授 研讨会上,驻美使馆徐学渊临时代办(公使)首先致了简短的欢迎词,并表示希望与学者之间的圆桌研讨会在未来可以机制化。随后,孙韵、孙太一、杨溢、吴萱萱、赵全胜等五位学者分别就各自关注的有关中美关系的话题做了分享与探讨。赵全胜教授在做了主题为“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评估与应对”的分享之后还对中美关系、外交工作提出了多点看法和建议。 •2023年4月28日,由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和中国驻美使馆联合举办的“中美关系圆桌会议”再次在华盛顿举行。大华府地区的六位学者及中国驻美使馆的官员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议由美利坚大学教授、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召集人赵全胜主持,驻美使馆有临时代办徐学渊(公使)、参赞彭斗意等数位代表参加。参加研讨的学者有: 赵全胜:美利坚大学教授、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召集人 杨大庆: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孙韵: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 杨帆:马里兰大学巴尔帝摩郡分校传媒系副教授 孙太一: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 冷宁:乔治城大学政策学院助理教授 研讨会上,驻美使馆徐学渊临时代办(公使)及彭斗意参赞首先分别致了简短的欢迎词。随后,孙韵、孙太一、杨大庆、杨帆、冷宁、赵全胜等六位学者分别就各自关注的中美关系相关的话题做了分享与探讨。赵全胜教授尤其指出了中美关系在当前出现了“隔空喊话”“双方都做文武两手准备”和“民间出现反思”的三种状态,并同时分享了他的顾虑和应对建议。 华人论坛在大华府地区举办的官方和民间、政界与学界的互动以及在华盛顿欢迎中国国内学者的交流活动还会继续开展。《海外看世界》也会继续关注华人学者在美的学术政策交流活动,敬请关注。
-
海看快讯 | 多视角解读台湾2024大选结果 | 海外看世界
美东时间2024年1月20日晚(北京、台北时间1月21日晨)由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和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主办,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和上海东亚研究所赞助的《两岸热点》系列讲座第三十四讲暨闭门线上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会议由美国美利坚大学赵全胜教授主持,有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海外各两位学者对台湾大选结果做了全面深度的分析和解读。台湾方面,由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海基会顾问赵春山与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马政府国安会咨询委员邱坤玄做点评,大陆方面由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海良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节大磊做分享,而海外则由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杜进和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执行主任徐昕主讲。来自全球各地的近40位学者参与了会议,其中邓中坚、朱志群、孙太一、赵宏伟、罗欢镇、祁冬涛等专家学者在问答环节分享了看法并提问。 赵春山教授首先提到了此次民调基本准确的情况,并认为蓝绿都回到了基本盘,且都仅仅靠着基本盘而没有拿到新的票。与此同时年轻人都跑到了柯文哲的白营那里。在立委这边,民众党虽然席位不多,却将扮演关键少数的作用。不过,民众党未来能否变成第三党或者是否有机会超越国民党成为第二党还有待观察。赵教授也提到此次中美在当中做了很多工作,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 邱坤玄教授也同意此次选举没有意外,三方都不过半,中美之间管控台海局势也做得非常精密、谨慎。民调方面,联合报的较为准确,TVBS的也不错,未来可以优先参考。邱教授也分享了选举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并认为外界指责国民党老去、看衰国民党的分析是不准确的,因为越来越多的国民党学生敢于站出来表态自己的党派身份,有理想的年轻人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加入国民党。邱教授也通过选举制度分析了为什么单一选区的体制很难让第三党派长期维持的逻辑。 王海良所长观察到了此次选举中政治结构多多少少的一些变化,特别是因为柯文哲拿到了四分之一的票打破了此前只有蓝绿尖锐对立的局势。他认为选举的结果展现出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希望能换掉民进党,但其中有多少是因为统独、战和的原因投票很难说。另外,因为民进党双少数的情况,朝小野大可能会让赖相对收敛、谨慎。王所长同时也对近60%的非绿力量进行了解读,认为这一群体虽然这次没能有蓝白合,但立场上有协同的空间,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 节大磊教授首先分析了8年前选举和今年选举的差异,并指出今年低投票率以及低动员选民成功度的情况。他认为两岸关系的风险是升高了的,哪怕赖会继续走蔡的路线。赖依照大陆想要的方向改善可能性不高,不确定性在接下来四年也会更高。这当中,赖能否抵制住自己内心独的冲动和诱惑很重要。当然,节教授认为接下来仍旧稳定可期,因为中美之间沟通比较多,投入了很多精力管控关系,不支持台独也写入了最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里。 杜进教授分享了日本媒体和学界对台湾大选的关注。这其中包括对台湾大选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台湾有事”的盖然性和可能出现的场景,以及中美争霸涉台时日本的应对。杜老师分析了日本对台战略的模糊性及一些新的变化,尤其对安倍晋三曾经提出的“台湾有事亦即日本有事”的表述进行了分析。杜教授同时提醒了在日本已经出现了哪怕两岸和统也是“日本有事”的声音。 徐昕教授挑选了几个近期比较重要的事件进行了分析,这其中包括美国国安会的台湾专题媒体新闻简报会、瑙鲁宣布与台湾断交、2758号决议上的话语博弈等。徐教授尤其着重介绍了葛来仪、白洁曦、柯庆生等学者在台大选之前发表的文章 — 这篇文章的内容结合时间点有些令人惊讶。当然,徐教授尤其指出文章的作者基本是从美国如何加强其在台海的威慑力的角度在论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相关建议的内容包括美政府不仅要说不支持台独,也要说不支持“一中一台”以及“两个中国”,而且要在最高层有具体的声明,拜登本人在重要时刻讲错话要及时纠正等。徐老师认为台海问题已经重新聚焦到怎么去管控现状,怎么重新回到现状上。 学者们在问答阶段主要围绕“美日政策差异”“对柯文哲的个人评价”“民众党的挑战”“国民党立委的年龄及针对年轻人的政策”“美学者对选举的评价”“国民党的前途”“国民党的基本盘”“北京的挑战”“两岸的接触与互动”“是否接下来稳定可期”“战略与战术”“老一辈议员的专业”“美国扮演的角色”“小两岸与大两岸”“平衡威慑与保证”“2758号决议”“两岸和统与日本利益”“台海新常态”“马英九路线”“去风险化”“经济状况”“民众党到底与谁合”“柯的摇摆”“两岸互信”“美国的真心话”“反分裂法”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为2024年两岸会的第一场活动,每一轮问答,六位嘉宾都分别进行了细致地回复与分享,也产生了思想的激烈碰撞。 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接下来将继续推出《两岸热点》系列讲座,《海外看世界》也将持续追踪报道。
-
“环球关注台海”——“两岸会”2023年小结丨海外看世界
成立于2021年三月的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简称“两岸会”)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了。在“两岸会”召集人赵全胜教授统筹安排和朱志群教授的具体协调下,“两岸会” 的讲座及研讨会在2023年继续前行,成为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研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赵全胜教授 朱志群教授 2023年“两岸会”打头炮的活动是在一月底邀请到贾庆国教授和石之瑜教授谈“两岸是战还是和?” 这是个广受关注的话题,进入2024年,面临台湾和美国大选,这个问题继续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其他讲座内容涵盖媒体与两岸关系,台湾地区“外交”困境,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及蒋介石与中日关系等等。十二月最后一次研讨会由周阳山教授和介文汲大使介绍台湾地区选举的历史并分析台湾地区“大选”的最新动态。 贾庆国教授 石之瑜教授 除了以上嘉宾,我们同样非常感谢参与2023年演讲和点评的其他嘉宾,包括戎撫天、倪永杰、周文星、向骏、李和、冯达旋、郭树勇、黄自进、段瑞聪等等。 2023年我们首次尝试邀请非华人学者用外语来作报告,并有幸邀请到美国前政府官员、资深学者罗伯特·沙特教授来解读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巴克内尔大学朱志群教授陪同演讲,欧道明大学的吴萱萱教授现场翻译,听众反应热烈。我们未来将会择期邀请美国、日本、韩国和其它国家的知名学者用外语来参与我们的活动。 罗伯特·沙特教授 “两岸会”紧跟时局发展。在马英九2023年清明前回湖南祭祖及参访其它一些大陆城市之后,我们立刻联系到全程陪同马英九访陆的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先生,请他返台后第一时间来跟我们分享大陆行的感受和花絮。萧先生的分享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上海东亚研究所的王海良所长也在会中提出他对马大陆行的思考。借此我们也感谢上海东亚研究所和王所长长期以来对“两岸会”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萧旭岑先生 我们也感谢过去一年里多次在会上发言和提问的来自全球的华人学者邓中坚、赵春山、刘源俊、李振广、信强、海哲龙、庚欣、祁冬涛、赵宏伟、罗欢镇、殷燕军、熊达云、胡少华、叶敏、蒲晓宇等。特别感谢孙太一教授每次活动后及时准确发出会议报道。 邓中坚教授 赵春山教授 我们注意到,目前“两岸会”男性成员较多,女性学者专家参与较少。我们在三月份特别邀请了台湾资深媒体人和投资人及前“立委”雷倩博士跟南大国关学院朱锋院长一起来分享对刚刚结束的两会的解读。这次活动由于雷倩博士的参与成了“两岸会”一场引人注目的活动。未来我们将邀请也欢迎更多女性学者和专家来参与“两岸会”的活动。 雷倩博士 进入2024年,“两岸会”的首场活动在台湾地区“选举”后的第一个周末举行, 1月 20日(美东时间, 台北/北京 1月21日),我们邀请到两岸和海外六位资深学者 (赵春山,邱坤玄,王海良,节大磊,杜进,徐昕)从多视角来评论台湾“大选”结果及其影响。为了解决所谓“同温层”的问题,我们也会在2024年继续努力邀请台湾非蓝营人士来参与我们的讨论。 邱坤玄教授 王海良教授 我们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两岸会”活动的大力支持。在此辞旧迎新之际,祝大家健康平安,阖家欢乐!也欢迎海内外同仁继续对“两岸会”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赵全胜 美国美利坚大学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2024年1月
-
“与全球读者同行”–庆祝海看七周年丨海外看世界
【海外看世界】(海看 – Global China),是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上台后3天创刊的。转眼七年,特朗普又在冲击着总统宝座;而我们海看也非常荣幸,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依旧能陪伴在读者身边。 2023年,我们一共推出了近250篇文章(有一部分仅在官网www.haiwaikanshijie.com推出)。在这一年期间,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澳大利亚、欧洲以及港、澳、台地区的160余位海看作者们分享了超过50万字的对世界局势、热点事件的看法。数十万次的阅读和互动背后,也体现了读者对我们的厚爱与支持。 这其中,《海看快评》栏目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核心栏目。世界局势瞬息万变,突发事件也愈发常见。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与读者朋友们分享相关学者就时事所作出的分析、评论,每当有重大国际事件发生时,我们会邀请海看的各位学者们在36小时内就这个具体的事件、话题给出反馈和评论,也即“快评”。2023年的收官之作,以台湾地区选举为主题的快评,有34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判断。这也是《海看快评》栏目的第96期—在2024年,我们也将迎来第100期《海看快评》。 2023年,我们也通过“海看快讯”栏目跟踪报道了一系列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的学者们的学术活动,包括工作坊、学术研讨会纪实、会见政要、媒体访谈等。同样重要的是,海看旗下的华府圈内(由孙太一主持)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广受关注。【海外看世界】和【华府圈内】的文章以及相关报道逐渐成为国际关系、政治科学领域的海内外学者以及关心时事、希望了解严肃政论时评的读者交流的重要渠道。 多家学术期刊、主流媒体也对海看的文字进行了转载和刊登。这其中,我们又一次与《日本研究》期刊进行了合作,共同刊出了关于亚太局势新动向的系列笔谈。 海看始于华盛顿而遍布全球不同时区的编辑团队也日趋完善。现在有10位核心成员,包括主编、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编辑部副主任(2人)、高级编辑、助理编辑(2人)、编辑部助理(2人)以及编辑部顾问。另外,已经有13位曾经在海看编辑部担任重要职务的成员现已光荣退居二线成为“海编之友”。 目前海看除了最早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平台(ID: haiwaikanshijie)外,还同时通过《海外看世界》的网站(www.haiwaikanshijie.com)为读者们提供阅读海看原创文章和与海看编辑部互动的渠道。 “与全球读者同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也将继续通过多平台推送我们的独家原创政论时评及学术快讯,欢迎您的持续关注!海看也将进一步发挥其智库作用,组织学者进行线下、线上的学术分享、讨论与互动。我们也欢迎相关专业人士积极参与,共襄盛举,继续在海外发声、同看世界!
-
邓中坚|美国之战略思维与美国涉入台湾的选举|海外看世界
当前美国全球战略布置不脱出布里辛斯基战略思维。根据布氏论点,美国以一个非“欧亚大陆”的国家能够称霸世界,其所依恃的是在“欧亚大陆”的东侧、西侧和南侧建立联盟关係,限制其他强权的发展和威胁。准此,美国目前所建立的“四国安全联盟”(QUAD)、“美英澳安全联盟”(AUKUS),再加上邀请韩国、日本、澳洲、纽西兰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伙伴,这样就构成了在东侧、南侧、和西侧的联盟网络。而台湾作为第一岛链中央的位置,所以美国不可能自动放弃对台湾的掌控,继续依据“台湾关係法”及其他相关国会决议提供军事援助是必然的。 此外,布里辛斯基也有其忧虑的一面,他特别警告俄罗斯、中国、伊朗组成联盟的危险性。而当前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密切关係已经引发美国与欧盟的高度关切。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面对军力日益强大的中国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基于以上的认知,美国在处裡台湾海峡议题上应该有积极的作为,预防台湾选举可能导致美中两国对抗衝突的情境出现。基本上,美国在这次台湾举行的大选是相当的审慎,例如美国在台协会的理事主席罗森伯格已经在年内三度访问台湾可见一班。美国希望台湾未来的领导人不能在台湾海峡制造事端,引发美国与中国的军事对峙,因为美国并无把握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力能够对抗并压制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台湾选举的关切是必然的。根据观察,在三位候选人中,美国较能够接受侯友宜,因为它稳定可预测性,且政策面让美国放心,不会有惊人之举。至于赖清德,美国的关切可以反映在不时传出下指导棋的报导。赖清德自称为“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这已经使得美国担忧不已。更严重的是赖独断独行及坚持己见的不妥协的个性。举出最近的事例可以反映出赖清德的个性,他在新北市父亲留下的矿工工寮被市政府判定为“违章建筑”之后,仍然拒不拆除。在同一时间,台湾其他政治人物(例如,柯文哲、黄国昌)在遭遇被指控违章建筑时,不待行政单位正式调查结束,即先自行拆除违建。相形之下,赖清德高下立判。再来,以葛来仪为首的三位美国学者在外交事务季刊发表专文,呼吁如果赖清德当选,应该考虑冻结台独党纲。儘管媒体广为报导以及社会热议,但迄今为止赖清德并未对此表示意见。以他这样的个性自然会引发美方的高度关注。 如果赖清德最终赢得选举,而国民党在立法委员选举中又未来取得过半数的优势,则台湾本身的政局极可能会处于衝突动盪,连带两岸间的关係可能走向对抗衝突。在这样可能出现的情境下,美国应该在选举过程中似应运用各种影响力制止民进党和赖清德的任意妄为。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