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美
-
苏起丨美国能在亚洲恢复实力吗?丨海外看世界
海外看世界 美国人如何说美国保台能力系列(八) 苏起 台北论坛董事长、“九二共识”概念提出者 —— 华府备战方向错了:冲突将持久又混乱 外交事务双月刊电子档 台海战争将持久,而不快速;牵动整个区域,而非台海局部;开战容易结束难。由于美中都输不起,都要赢,所以战争会扩大,会升高。开打后要谋和将非常困难,走向核战的风险也非常高。如果华府不开始准备打一场长期战争,枪声一响,它就大难临头了。 —— 中国与美国军事大对决 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 出版 美国军事独霸的纪元已经结束:死了、埋了、消失了,只残存于一些不愿面对硬事实的政治人物及分析者心中。(页1) 如在最近的将来,一场有限战争爆发于台湾或中国大陆周边,美国可能被打败,或被迫在战败及战事升高中做出选择。(页2) —— 保卫台湾有正当性,但我们准备好承受重大伤亡吗? 华盛顿邮报 向美国民众推销美国要拯救台湾,却不告诉他们必须承受大量生命伤亡,既不诚实,也吓阻不了中国大陆,更会造成军事灾难。华府会冒当年掉进南韩及越南战争陷阱同样的风险…美国向台湾承诺要保卫它,却不告诉自己百姓及军人必将面对多艰难的战争,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 美国能在亚洲恢复实力吗:拜登起手有力,但后劲断续 外交事务双月刊电子档 美国国防政策面临不同(于经济政策)但同样严重的挑战。拜登政府很明显在强化盟邦连结以吓阻中国大陆上颇有斩获,但对在亚洲究竟要部署何种武力,在何处部署,却一直含糊不清。最能展现国防部决心的“全球军力部署检讨”报告竟端不出超越川普白宫规划的任何项目。拜登的行政部门及国会也没有适当拨款给用意为提升印太战力的“太平洋吓阻计划”。 在国防方面…政府必须要给美国在亚洲的军事指挥官他们希望获得的军力,包括两党合作通过“太平洋吓阻计划”所需的经费及其使用方式。华府也该用这些资源让印太总部能够分散军力部署、强化设施防卫力,提高物资的备存量。 拜登政府还必须说清楚它的整体对中政策究竟是什么。可惜它至今还没这么做,没有与公众分享它对中国挑战的诊断。一般人不清楚它有没有药方,它希望美中关系的最终状态是什么。看起来它想小步走向与北京的“竞争式共存”,但其内容仍未成形。…关于台湾,美国吓阻中国大陆的需要很明显在上升,华府必须要找出一条清晰且前后一致的途径,因中国大陆会继续考验台湾的耐力及美国的决心。 —— 台湾不能等:美国该做什么来防止解放军对台成功动武 外交事务双月刊电子档 发表 现在看来美国可能即将输掉针对台湾的战争,但还有时间扳回劣势。如果美国开始重订军事资源的备战方向,拟订更有效率计划,动员关键盟邦,那么到了2020年代中期,美国就有能力阻止甚至在台海作战中打败中国。 —— 美国应如何期待亚洲盟邦与伙伴在台湾冲突中扮演角色? 保卫台湾 美国企业研究院出版 简言之,美国虽有大量区域盟邦与伙伴,但一旦美中为了台湾而爆发重大冲突,华府可能会发现只有少数国家愿意挺身帮忙。即使这些少数国家也会避免使用它们自己的武力,并强力限制美国使用它们的基地。(页115) Elaine McCnseer(曾任国防部代理副部长)及Emily Coletta(AEI国防未来模拟计划主持人) 美军准备好保卫台湾了吗? 美军达成目标有四大障碍: 1.现在的拜登政府没有优先看待国防。这个预算年度的国防预算及2023年的国防预算提案都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2.每年拨款与授权的延宕都降低购买力,阻碍战备,拖延竞争力提升的努力。 3. “国防”的定义被扩大到容许挪用国防预算并把注意力转到非国防事项。 4.制度与法规的相关规定及程序不鼓励测试、采购、整合现代能力的速度及灵活性。(页124-125) —— 保卫台湾的时间在流失中 外交事务双月刊电子档 许多美国反制解放军动武最佳的武力在二0三0年代以前根本不可能完成并整合进现有战力中。这就给台湾带来一个脆弱的空窗期,最可能是二0二四到二七之间。如果中国大陆觉得他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吞并手段行不通的话,就会决定这是他进犯台湾最可能成功的时机。事实上,由于解放军近年大幅投资,五角大厦的兵棋推演已经多次得出美军无法阻止解放军动武的结论。 中国可能从俄国在俄乌战的错误中学到一个危险的教训。那就是,如果他要武力夺台,就一定要大打快打。若然,解放军对台动武战会比俄国攻乌战快很多,要在几天内就创造出新的既成事实。 网站编辑:陈凤仪
-
陈淑英丨东升西降正在发生,避战是大国责任丨海外看世界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独立学者 29学者评“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系列第8篇 美对华整体战略没有改变 拜登政府在上任后,其对华政策较特朗普政府时期更具对抗性和系统性,在经济和安全议题上,美国以强化对外承诺和动员盟友的方式加强对华战略威慑。两届政府保持一致的是继续通过台湾议题来遏制中国,不同的是特朗普政府时期打的是台独牌,而拜登政府打的是台湾牌。 尽管拜登政府一再强调不寻求对华新冷战,然而,事实上,由于美国的原因,冷战在亚洲根本就没有结束。在欧洲,二战胜利后盟国对德国的战争罪行进行了清算,苏联解体后冷战在欧洲就结束了。但是在亚洲,日本的战争罪行在美国的操作下从未被清算,日本至今都未对战争进行深刻反省,更没向亚洲人民道歉;美国还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日本实现战后复苏,却没有把钓鱼岛归还给中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属于中国,治权却还没有统一。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将中国称为“竞争者”,这是美国对华定位的“决定性”转变。拜登政府延续了这种论调,在2021年3月发布的《过渡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以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2年5月26日发表的对华政策讲话中,都指出“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来实现的国家”。 2022年11月中美两国首脑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了长达3.5个小时的会晤,中美似乎出现了一些松动和转圜的余地,但是会谈没有达成共识,只是给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中美两国目前暂时没有打热战的意愿,总体上维护了中美两个大国的体面。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全领域的“威胁”,在经济领域尤为突出;中美力量消长对中国有利,但中国主动发起军事挑战的可能性较低。 图片源自网络 虽然拜登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也有合作需求,表达出避免冲突的愿望,但这仅仅是战术层面的调整,其整体对华战略没有改变。特朗普时期对华手段比较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强制行为,试图影响中国的行为模式。拜登政府的手法更细腻一些,主要是通过遏制政策以达到削弱中国实力的目的。 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 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主要依赖三大支柱。首先是美元霸权:随着“石油美元”机制的形成,特别是随着美元跨境结算的电子化,美元的国际货币职能被进一步强化,这使任何国家和跨国公司一旦脱离美元支付体系,就成为被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的孤岛。 图片源自网络 其次是美国模式:美国利用话语权,向全球推广基督教的价值观念和美式民主的优越性,通过好莱坞的文化输出,把美国打造成一个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的天堂。 最后是对世界的控制力:借助国际法规通过各种组织控制全球经济和军事,比如,经济上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银、世贸等;军事上通过北约、《美日安保条约》以及与很多国家签订的各种驻军协议等,将欧洲、日韩等国家变成“附庸国”;截至2021年7月,美国在至少80个国家内拥有近750个军事基地,美国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国家纳入其管理之下。 美国对中国崛起紧张的缘由 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历史知之甚少,他们看到的都是中国近两百年积贫积弱的历史,对于中国古老的文明和几千年的存在缺乏最基础的认知;而近代史上美国则是一个逐渐强大的帝国,两厢对比,他们对中国目前的发展和成就感到很不适应。 现代的美国本质上还是个帝国,美国对世界的认知是二分法,要么成为美国的附庸,要么加入其盟友体系。中国人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无意成为另一个“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帝国,中国的儒释道传承的精华是“世界可以和而不同”。尽管中国承诺永不称霸,但是无法说服以战争起家的美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变革能力,中国本质上是个存在了千年的农业文明的国家,是新中国掌握并发展了工业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向美西方学习并拥抱市场经济。这期间,市场经济确实提升了经济,但是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资本慢慢形成了利益集团,中国遇到的问题,都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但是中国敢于面对这些问题,所以,便有了精准扶贫、反腐、反垄断、节制资本提倡共同富裕等动作。 让美国担心的还有中国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如航天,高铁和5G应用等。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与空间站对接后,天宫空间站首次实现了一期“三舱三船”的最大构型,在对宇宙探索的过程让中国拥有了东风17这样的能力。2019年,中国高铁打入中东,历经十年帮助沙特修建了一条沙漠高铁,连接两个朝觐圣地;刚刚结束的G20峰会,雅万高铁的试运行又让世界为之一振,这是中国高铁在东南亚的一个成功案例。中国元首近日访问沙特,期间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华为参与大多数海湾国家5G网络建设的合同。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人类社会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具有多样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是否会有更多的第三方国家效仿中国的这种模式呢?这是最让美国担心的。 第三方的选择 作为二战后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国际秩序的重要建构者,美国是现存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的发起者、奠基者和参与者。可是,近几年在“美国优先”原则的驱使下,美国大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成为国际秩序的不合作者,比如近期逼迫台积电搬到美国,这给韩国等芯片生产国家蒙上了一层阴影。 图片源自网络 自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就开启“退/入群”模式:退出《巴黎协定》、“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退出万国邮政联盟后又宣布放弃退出该组织;2020年5月29日,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之际宣布退出世卫组织;拜登上任后,又宣布重回《巴黎协定》……美国对于国际事务“朝三暮四”的态度让更多的第三方频频错愕,从而失去对美国的信任。 美国对外政策的“朝令夕改”也导致了第三方国家无所适从,比如说,特朗普声称欧盟是伙伴,回头就对其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拜登对中国元首说“四不一无意”,又默许佩罗西窜访台湾。尽管美国试图说服盟友共同反华,鉴于美国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在11月份召开的G20和APEC峰会后,第三方国家都开始明面上主动靠近中国。 亚洲方向: 东盟已经无疑和中国结为命运共同体。越共总书记阮富成为20大后第一个访华的领导人,他说“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不同台湾发展任何官方关系。不容许任何国家在越南建立军事基地,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不使用武力对付任何国家,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这里一国和另一国,应该分别是指美国和中国。这预示着《南海行为准则》已经到了可以共同签署的阶段,也意味着美国谋划的三海联动中的南海被破解了。 韩国是芯片联盟(Chip4)成员中最不情愿的国家,三星电子已经公开表示,“我们对于芯片四方联盟,应首先寻求中方的理解……我们无意利用美中冲突,而是意在找到一个双赢解决方案。”日本对华态度也在调整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不再执念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是否意味着三海联动中的东海也已经被解码,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欧洲方向: 德国总理舒尔茨是率先在中国20大之后带领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中国的欧洲领导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已于12月1日访华,欧洲媒体称,欧洲与中国建立工作关系是不可避免的;法国的马克龙在访美受挫后,立即表达了计划明年以最快的速度访问中国的意愿,他们对中国的渴望已经不想掩饰了。 普京10月份曾公开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任何敌对势力挑衅,俄罗斯始终坚持这一立场不会改变。这可能也暗示着,俄罗斯将来可以在万一爆发的台海冲突中能成为看住日本异动的重要外援。 俄乌冲突让中东靠近中国 沙特原来跟美国的关系很好,基辛格的政治遗产就是让沙特主导的欧佩克用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石油美元从此诞生。既然全世界都需要用石油,那么全世界都得挣美元,然后到中东买石油。中东国家得到美元后,又可以购买美国的国债,或者在美国投资,这样就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纠集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全方位的制裁,包括冻结资金、禁用SWIFT美元结算系统、断供软件等等。这让“躺在石油上的国家”–沙特感到非常后怕,一旦得罪了美国,沙特巨额财富很可能化为乌有。乌克兰危机让一带一路西端受阻,在各种机缘巧合下,中沙两国就走近了。 在阿拉伯世界,沙特是一个具有钞能力的国家,实力最强,号召力最大。阿拉伯国家有个组织,叫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阿拉伯国家一共有22个,总面积131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1亿。沙特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沙合作经济上高度互补,战略上也高度互补。沙特有钱有石油,中国有技术有产品。中沙走近就等同于中阿走近,还有海湾国家联合会其他成员也纷纷走近中国。在这两日召开的中海峰会上,中国表示,将继续和海合会国家扩大能源合作,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第31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图片源自网络…
-
陈志瑞I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
28学者评“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系列第4篇 陈志瑞丨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 近期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期待,习拜会的场面和互动也说明了这一点。但中美竞争是结构性的、战略性的,因而也将是长期的。 美国已经重新定位中国,对华战略意图非常明确,且具有朝野共识。而中国复兴、维护主权、实现统一的战略意志也不可能改变。因而,近期中美关系的松动和转圜基本上是战术性的、策略性的。 不过,中美双方对于避免正面冲突、寻求有限合作也体现出一定的共识。因而,中美竞争更多呈现为国家内政外交能力的比拼。 在国际上,对“第三方”的竞争成为斗争的一个主要场域和特色。在这方面,拜登政府由于重新动员和强化广泛的、全球性的盟友关系而展露出堪称强大的攻势,而且刻意使对华竞争认同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全球秩序因而更呈碎片化、等级化,国际关系更显复杂而充满张力。在大力发展物质力量的同时,外交斗争成为更重要的博弈方式和手段。 对中国而言,关键是要重新认识中美双方的力量及其特性,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和态度处理双边关系和全球事务。在战略上,要以发展谋安全。在策略上,则更要以安全求发展。安全既是自身的安全,也是对方的安全、他者的安全,关系的确定性和稳定性。这样,方可最大限度维护和发展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良好关系和积极互动。要斗争,也要讲究斗争的艺术和方式。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雍琦 网站编辑:雍琦
-
刘亚伟I 中国与美国竞争的“杀手锏”
29学者评“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系列第3篇 丨编者按:赵全胜丨海外看世界主编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说是“不读”,但还是开卷有益。三国演义魏蜀吴争霸,相对弱小的吴国因其第三方的地位,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成为两强争夺的对象。面对中美之间跌宕起伏的剧烈争斗(例如科技战和台海),有关 “第三方” 的议论不绝于耳,诸如 “得欧洲者得天下”,“得日本者得天下”,或者“得发展中国家(亚非拉)者得天下”,不一而足。为此我们邀请了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的28位学者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区进行分析。 丨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吴白乙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谭青山 美国俄亥俄克利夫兰州立大学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 陈志瑞 外交学院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王在邦 太和智库 杨光斌 人民大学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王建伟 澳门大学 尹继武 人民大学 庚欣 凤凰卫视 沈丁立 复旦大学 黄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