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最新文章

  • 李明江|中菲仁爱礁冲突:共建海洋环保公园如何?|海外看世界

    24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21篇 李明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项目主任 过去一年多,中菲两国关于仁爱礁的紧张局势持续不断。双方都增加了在该地区的海警和军事力量的存在,发生了几起船舶碰撞冲突,以及中国海警对菲律宾船只使用高压水炮的事件。目前,中方依然允许菲律宾继续轮换其驻扎在仁爱礁上的人员并向他们提供补给。同时,中方也明确表示,将尽一切努力阻止菲律宾运送建筑材料,以加固菲律宾“坐滩”仁爱礁的锈迹斑斑的“马德雷山”号旧军舰。 各种迹象表明,两国期望的最终目标几乎完全不可调和:菲律宾希望维持对仁爱礁的长期甚至永久占领,而中国则希望看到该旧军船逐渐垮塌,直至菲律宾人员从该岛礁撤出。 两国除了在相关水域的角逐和冲突之外,也开展了针锋相对的外交舆论战。中方一再谴责菲方违背之前的相关承诺,对中国进行挑衅,并批评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一起对抗中国。菲律宾则不断发表声明和公布影像资料,努力寻求国际舆论支持,希望利用东盟对中国施压。菲律宾更是与其盟友美国等国家加强了在南海军事演习和巡逻方面的合作。最近,菲日美举行三边峰会,其联合声明对中国在南海的“危险和侵略性行为”表示严重关切。菲律宾希望与这些国家在外交和军事安全领域的互动能够对中国形成有效威慑,迫使中国在仁爱礁问题上一定程度上让步。  中菲两国期望的最终目标几乎完全不可调和 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其在仁爱礁问题上的强势应对和这些应对措施给中美关系以及地区安全局势可能产生的重大负面后果。 中方希望中美关系能够继续止跌企稳,美方着眼于稳而可压同时管控风险。毫无疑问,中菲南海冲突的升级会给中美关系带来相当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引起双边关系急剧下滑。南海紧张局势也一直在推动以美国为主导的地区小多边安全机制朝着更加不利于中国安全利益的方向发展,亦即一些观察人士所说的“亚太安全北约化”。虽然很多分析人士会认为一些国家,包括其他申索国和域外大国,在南海问题上夸大紧张并无端指责中国,但是客观来说,过去十几年以来南海局势的发展与亚太/印太地区安全关系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关联的。可以预见的是,中菲冲突的持续和加剧会进一步促使一些国家加强军事和安全互动,强化美国主导的印太防务安全网络,加大对中国的牵制并进一步形成对中国不利的地区安全战略态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在维权与缓解地区安全压力之间寻求平衡的难度增加。 仁爱礁冲突升级对菲律宾和美国来说同样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菲律宾如果一意孤行招致中国不顾一切武力反制,仁爱礁的实际占领极有可能发生变化。中菲在南海出现冲突,美国领导人也会感到头疼。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还可以选择以外交手段为主向中国施压,并辅助使用其他手段,比如增加岛礁附近的航行自由巡逻、制裁以及加大与其他盟友对中国形成威慑的力度,甚至不排除美国以更直接的方式协助菲律宾实施补给任务。如果中菲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是否卷入以及如何卷入仁爱礁冲突则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华盛顿政策圈子一直有一种看法,在涉及南海这些弹丸之地的礁盘问题上与中国兵戎相见似乎并不值得。但是,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美国有义务在菲律宾遭受武装袭击时协助菲律宾,最近这些年美国也明确表示,该义务包括菲律宾“在南海任何地方”的海警船。美国领导人应该知道,如果在局势严重恶化到出现军事冲突,而美国不履行条约义务的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承诺就会受到广泛质疑,其其他盟友关系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中美在应对仁爱礁事件上各有其挑战 外界认为,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在应对南海问题以及仁爱礁挑战上采取了“灰色”安全手段,这可以看作中方在力求达到上述政策平衡而采取的一个适当策略。但是,仁爱礁有一个特别的难点,那就是菲律宾坐滩军舰的加固或坍塌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将是各方角力的焦点。以此逻辑推断,围绕这个问题焦点发生某种程度的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军事冲突会对中菲关系、中国-东盟关系以及整个亚太/印太地区的安全格局都带来巨大的冲击。    为突破目前的僵局,或许可以探讨其他可能性的政策选项。共同建设海洋公园或许是中菲双赢、各方多赢的临时应对方案。 中国官方对南海海洋合作一直持正面积极的态度,致力于将南海建设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包括在扩建岛礁时宣布会推动南海地区在防灾减灾、人道搜救、科学研究、资源保护、生态养育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南海海洋合作在官方和智库层面也进行了无数次探讨。一些分析人士也讨论了相关各方在南海合作建立海洋环境公园的建议,认为此举有助于保护南海珊瑚礁和濒危物种等脆弱的生态系统,还可以促进联合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并推进可持续捕捞。此外,海洋生态旅游也可能使相关方都能获益。 杜特尔特执政期间(2016-2022年),中菲利用双方海事磋商机制探讨了在南海的海洋合作,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或打击非法捕捞等非敏感合作领域。在小马科斯开始执政不久,中菲关系急转直下,但是中菲海事磋商机制并没有中断,2024年1月举行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八次会议,推进海上务实合作是议题之一。在当前中菲仁爱礁冲突有可能失控的情况下,两国是否可以转变思路,就在仁爱礁共建海洋环保公园的可能性展开商讨? 杜特尔特执政期间,中菲探讨了在南海的海洋合作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临时性的海洋合作安排不影响相关各方核心立场以及最终海洋划界。一个成功的海洋公园项目可以促使仁爱礁周围的紧张局势缓和,可以为中菲以及中国-东盟海上安全和环境问题上更广泛的合作铺平道路,为和平应对南海其他争端开创先例,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当然共建海洋公园也有挑战,尤其是克服当前中菲之间的政治不信任极其不易,实施过程中如何明确界定项目边界和建立有效的执法机制将是复杂的问题。虽然困难重重,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大框架下,中菲两国不妨一试。

  • 庚欣|协调周边关系应以“中美关系”为纲 |海外看世界

    24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22篇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时事评论员 中美元首刚刚通了话,美日菲就将于4月11日在华盛顿举行峰会。南海似乎要再起波澜。4月5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总部会见了印太伙伴国家(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韩国)的外交官员,就合作与挑战(涉及中国)进行对话,并强调印太地区与欧洲彼此在安全上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官员日前也透露,美国正在与英国、澳大利亚讨论,寻求邀请日本在“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中发挥作用。 但同时,韩国外交部官员4月5日表示,中日韩正就在首尔举行领导人会议的事宜进行协调沟通,三方已商定在彼此方便时尽早(韩方拟于5月)举行峰会。真的是“百年变局,精彩纷呈”的场面。就如同是逆向操作的两艘大船在波浪中颠簸前行。 我们与其指责美国之霸权、日本之野心及菲律宾之投机,不如更具建设性地找出这一片乱象中的主要矛盾,抓住“纲”,以纲带目,以“中日韩互动”为模板,构建切实可行的协调方针,弥补我们周边治理上的“赤字”。 中日韩峰会将于5月份举行 首先,我认为要抓住主要矛盾。上述所有这些“阵营对抗”的动作,无论是专门针对中国,或是针对俄国、朝鲜等而涉及中国,都是以美国为首,策划、实施等都是美国主导,所以说美国是主要矛盾所在。例如日本、菲律宾等,无论是从实力还是从意愿上,都和美国有着量和质的区别。从“质”上来说,美国是为了维护霸权,似乎是生死攸关、“势在必行”,而其他各国,虽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与美国有本质区别。从“量”上来说,这些国家的实力(例如经济、军事等)加起来也就是美国的零头,真与中国对抗,恐怕也派不上大的用场。 可见,根本的问题在于要抓住主要矛盾——即构建中美正确相处之道。中美关系始终是厘清上述乱局的一个“纲”。而结合这一点,恰好中美元首通话在4月2日举办,中方明确提出了“1、2、3结构”:即“一大定位(即相互认知)”也就是所谓“第一粒纽扣”;“两大分歧(即台湾问题和高科技等摩擦)”和“三大原则(即和为贵、稳为重、信为本)”。可以简称为“1、2、3结构”,完整涵盖了中美关系的基本要素,堪称现实版的“中美相处之道”的主要内容。 中方最近不断强调,中美相处之道是今后50年最重要的事情,那么上述“1、2、3结构”当然就是解读上述乱象的最重要的纲领性因素。例如,中美要扣好第一粒纽扣,那么中日和中菲之间呢?是不是也应该扣好这“第一粒纽扣”呢?中日和中菲的第一粒纽扣,应该比中美的第一粒纽扣更易于定位。 再如,针对今天世界上最复杂、困难的中美关系,中方提出了“和为贵、稳为重、信为本”的“三大原则”,那么中日乃至中非之间的矛盾当然比中美的矛盾要简单得多,容易解决得多,那么是否也应该遵循、比照上述“三大原则”办理呢? 其次,所有这些和中国闹别扭的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几乎都是以中国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中国的经贸依存度都大于对美国的依存度。这种“政冷经热”的矛盾格局完全不同于过去美苏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抗,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对于这种新的世界格局,应该怎样去定位和对应?是否也可以参照上述中美关系的“1、2、3结构”,特别是“和为贵、稳为重、信为本”的“三大原则”来解读呢? 中美关系是主要矛盾 显而易见,虽然所有周边国家都和中国具有特殊的矛盾博弈关系,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但在针对中国组织“阵营对抗”这一点上,美国绝对是“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而今天的美国,恰好处于“百年变局”的风口浪尖上,是所有国家中实力最强的,但又是变数最大、最不靠谱、最不确定的“领头羊”,美国特别是拜登上台之后,好像整天都在组织团伙对抗中国或俄国,闹的挺热闹,但似乎虚张声势多于真枪实弹,而且美国同时也在想方设法和中国协调关系,正处在“止跌企稳”阶段,再有半年美国大选,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拜登做的这些手脚,会不会转瞬之间变成一种“无用功”呢?而中国,特别是和周边各国相处之道中的主导性、主动性和塑造性,也在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展现出来,真金白银的利益依存和“搬不走的邻居”关系,似乎时时反衬出美国主导的上述各种结盟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在“美日韩准同盟”背景下的“中日韩互动”就是一个现实的范例。 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中国应该有所作为。第一步是要厘清这个乱局的头绪,准确认知各类矛盾的性质,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第二步是抓住主要矛盾——中美关系,做好构建中美相处之道这篇大文章。第三步是“抓纲带目”,建构一个条理清晰的政策工具库,对症下药地分类管理各类双边及多边关系。中美可以有“1、2、3结构”,中日及中日韩、中菲等当然也可以有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政策方针。这次中方提出的“三大原则(即和为贵、稳为重、信为本)”,极具整体的涵盖性和具体的针对性,可以考虑作为中美关系乃至整个中国对外政策的总方针。

  • 白智立 | 从南海局势看世界之“变”与中国的“不变”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9篇 白智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南海局势的加剧,应该也是世界之“变”的反映。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的当下,人们对中国的评价也在发生转移,诸如之前国家韧性较强的中国已经不在等,担忧中国是否还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上个月日本专家讲学中提到,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赶超后,因失去发展目标而进入不确定和焦虑不安状态,成为这一时期日本保守化的起源。这仿佛也在叙说中国已经或者可能发生的演进。 现代化中发国家日本已经走完现代化发展的所有阶段,后发国家中国重复日本现代化之路有时也在所难免,但在世界之“变”的历史条件下,除了观察中国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还应关注中国的“不变”,从而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去寻求相对确定性。首先,近年来虽然身处变化的世界之中的中国也有中国之“变”,但应当铭记的是,中国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今天仍在坚持走市场经济之路,这应该是世界和中国之“变”之下的最大的中国“不变”。 其次,与国家韧性的讨论相关,中国的公共官僚集团依然保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公共官僚集团或许在追赶阶段的外生学习惯性的驱使下,或许在作为生活方式的传统“科举”文化的内生基因作用之下,至今保有较为旺盛的学习动力;二是2013年以来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虽然是对1978年体制的较为全面的修正,但继续保有的试点等试验式渐进型改革模式,仍然部分维系了中国地方主导型现代化推进的分权治理样态。 最后,如果细心观察中国的公共政策演进,应该不难看出政策转换仍具有灵活性特质。中国在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之后,进而发现当下存在的最紧迫公共政策课题,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去年两会以来又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这些公共政策主题和话语的转换较为适时,比较贴近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基本公共政策环境变化和现代化发展阶段,更是当下中国部分保有国家韧性的表现。

  • 王梓元 | 长期博弈:中国的南海利益和策略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20篇 王梓元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南海问题在中国对外关系议程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这一趋势在2010年以来越发明显。西方的一些观察家曾将中国的南海政策刻画为“迟缓的进取”(creeping assertiveness),意指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在逐步加强在该地区的安全存在。这一概括未免过于笼统,因为中国在南海行为背后的动因是复杂而多变的。结合2010年以来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考察来看,中国在南海地区追求的利益较为特殊,其内容并不限于维护能源供给线等物质需求。中国的策略则聚焦于维护基于主权原则的特殊权益同时尽力避免冲突升级。 首先,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掺杂了安全、声望等多重因素,而经济因素并不必然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声索起于1930年代中国针对西方列强(尤其是法国)所进行的主权宣示,著名的“九段线”就诞生于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承了这一领海主张,并在1970-2000年之间不断强化对于南海区域的行政力量。本世纪初,中国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与南海主权的其他声索国维持了平稳关系。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和中国周边环境日益复杂,中国捍卫能源安全等发展利益的需要也在上升。不过,相较于台湾问题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利益的事项,南海问题并未对中国构成迫在眉睫的安全威胁,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中国对这一区域的诉求不仅是出于长期的安全需要,还涉及中国大国地位的声望。 基于安全和声望方面的考量,中国在南海地区聚焦于长期博弈。2011年前后美国高调宣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政策,菲律宾和越南则借机在南海升级与中国的主权争端。中国采取了后发制人的应对策略,以经济制裁、海上执法和外交压力等手段多管齐下,既在国际上伸张了中国的主权,又巩固了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这一波危机以2015年中国完成岛礁建设而告一段落。此后菲律宾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致使其利益重心偏离南海争端。如今,菲律宾新政府上台后借用南海问题巩固美菲同盟,试图提升菲在美国印太战略布局中的地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重申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这一信号旨在威慑中国的南海行为,但并不必然致使美国直接介入中国与菲律宾的冲突。菲律宾利用美菲同盟强化其南海主张的意图也并不必然能够强化其实力。中国可继续采取当前的“切香肠”策略,通过海上执法等非军事手段强化对南海区域的实际控制,利用局部区域内的力量优势伸张南海主权。美国推动区域内的同盟化已然成为长期趋势,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菲律宾等国必然借助这一趋势来加强自身与中国的谈判能力。 中国应致力于同美国进行长期博弈,同时在领土争端中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力图实现短期内的收益。事实上,管控与中国的竞争亦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中国理应维持主权声索力度同时避免事态升级,以期形势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美菲同盟内部的分歧以及中国在南海的执法能力持续增强等因素都将有利于中国的主权声索。

  • 张晓刚丨对南海局势加剧之管见丨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7篇 张晓刚 长春师范大学教授 今年3月底,曾在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执政时期担任政府发言人的哈里•罗克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杜特尔特曾与中国领导人就南海问题达成过“君子协议”,菲方表示不在存有争议的南沙群岛修建新设施或加固已有设施问题。但自2022年小马科斯政权开始执政后,菲方对前届政府与中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反悔了。究其原因,从内政层面上看,小马科斯政权较杜特尔特政权而言,在政治姿态上更具有政客色彩;此举既能讨好菲律宾中产阶级及以上层级的选民,又能以“通敌”“卖国”为借口,削弱普通民众对杜特尔特的支持度。从外交层面看,在中美两国之间摩擦持续加剧,且美国对华“去风险”措施逐步细化的背景下,通过上述手段爆料、抹黑和指责上届政权,也有利于小马科斯政权博得美国的好感,从而换取美国的投桃报李,进而奢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外交以及军事方面的援助。 2024年4月11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陪同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白宫举行的三边峰会 下面,我拟从主要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动向、导致南海问题激化的原因、南海局势未来之走向分析等方面作简要分析,不当之处谨请方家斧正。 1 主要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动向 目前,关于南海问题,除菲律宾之外,美国、日本均有动作,其动机亦涉及多个层面。首先,对于美国而言,挑拨、激化南海问题是其对华抑制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国际形势而言,我国面临较大的外交和地缘政治压力:在欧洲,俄乌冲突的持续加剧不仅在欧洲国家中激起反俄浪潮,还使得欧洲某些国家对我国的友好度逐渐下降,削弱了我国通过增强同欧洲的互动关系来规避美国对华制裁的效果;在中亚地区,因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力量有所下降,导致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趋于活跃,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遏制,就会直接危及我国西部地区的安定;在东北亚地区,朝韩两国均放弃了和平统一计划;朝鲜不断试射导弹,韩国则试图重新部署萨德系统,从而使得朝鲜半岛爆发军事冲突的概率大幅提升。在上述问题不断累积且不能缓解之下,美国只要刺激南海问题不断恶化,就可将中印博弈、中日领土纠纷、台海问题等层层叠加并连成一体,从东海、南海等多个方向对我国施压。此举除了能使我国同周边一些国家关系处于恶化状态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将我国同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国进行绑定,使我国始终处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其次,日本也会继续对南海问题进行炒作,这将有利于日本在国内渲染“反中”情绪并拓展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军事活动范围及职能。例如在近期,日菲两国举行会谈,就日本定期向菲律宾派遣自卫队事项进行了磋商。同时,菲方也在考虑同日本签署信息保护协定,这将意味着日菲安全合作关系逐渐上升为“同盟”级别。又如,日本国内的媒体不断报道中国海警在南海“暴力执法”,将菲律宾塑造成“受害者”和“反抗者”的形象,结合对中日领土纠纷及台海问题的倾向性报道,使得日本民众偏听偏信,对中国的反感度不断增加。此外,以受俄乌冲突影响为借口,日本在对外出口武器及军用零部件方面也开始动作频频。3月26日,日本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讨论修改限制武器出口的“防卫装备移转三原则”方针,以及解禁与英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发的战斗机出口事宜。这表明,日本对于欲引进美式装备或已使用美式装备国家的军事合作将逐步提升。而眼下,我国也是配备美式装备国家在军事上所针对的国家之一。 南海海域图 再次,越南等东南亚与中国有利益之争的国家往往会在中美摩擦,或中菲摩擦加剧的情况下采取骑墙政策,企图左右逢源,进而向我国索取更多利益。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东盟作为地区合作机制的一个整体,在西方与俄罗斯及中美摩擦中保持了较为中立的立场。如根据新加坡的调查机构所示,东盟国家在对中美的选边问题上,亲中和亲美意见基本处于持平状态。但随着南海问题的激化,这些国家恐怕也会利用我国在地缘外交上相对孤立的现状,以“作秀”的方式要求我国减免债务或索要更多利益。 2 导致南海问题激化的原因 中菲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完全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第三方域外势力插手。然而对于中方的提醒,菲律宾却置若罔闻,不仅执意“引狼入室”,而且屡次在南海”碰瓷”中国。 其一,受俄乌冲突影响,传统安全重新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此次冲突带来的最重要影响之一便是国家间的纠纷由大国对小国的特别军事行动演变成了战争。而且目前为止,联合国依然无法调停军事冲突。这就使得一些存有领土问题、历史纠葛或民族仇恨的国家,对于现有国际秩序的信赖度不断下降,并重新尝试通过发展自身军力攫取领土,或与强国结盟来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同时,传统安全威胁的加剧也会淡化世界和平和国际友谊的倡议,尤其是削弱了那些呼吁以谈判方式解决争端、避免武力冲突等言论的影响力。此外,各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会在经济、资源、技术等领域逐步降低对潜在敌对国的依赖程度,转而与盟国或面临共同敌对国的国家建构新的供应链。此一动向导致原本存在矛盾的国家之间,一方面利益联系逐渐弱化,另一方面对抗色彩则趋于深化。 其二,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当下,各国社会矛盾明显激化,政府通过塑造“外敌”可以适当缓解国内的不满。之前的新冠疫情对国际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后来爆发的俄乌冲突则加速了国际供应链的断裂和重构,这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一旦国家经济增长受阻,其民意便会倾向于保守,而政客为了赢得选票,则会将矛头指向国外,通过渲染外国的“非礼”行为,刺激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于小马科斯政权而言,增强美菲合作,其主要收益者是菲律宾的精英阶层,而很少能波及到普通民众身上,这无疑会增强民众对于走亲民路线的杜特尔特的好感。为此,菲方需要进一步突出和加深与中国的矛盾纠纷,惟其如此才能达到转移普通民众注意力的目的。 其三,现存国际秩序正面临挑战,这会导致国际关系框架或规则的重组。对于一些期望调整自身国际站位的国家而言,当前形势正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必然导致中国制造业及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趋于下降,而由此空余出来的产能或将被其它国家,如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等瓜分。另一方面,像日本这样的海洋国家,不仅企图增强自身军力的远洋投送能力,还渴求同航道沿线的国家构建起安全合作框架;就当前的形势而言,除了期望能促进其达到上述目标外,还希冀为其提供参与制定新航海规则的机会,从而提升其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 3 南海局势未来之走向分析 菲律宾如今试探中国底线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一边不断派船挑衅、一边不停拉拢域外势力撑腰。然而,归根究底,南海局势的未来走向基本上是由中美博弈之结果决定的。在南海局势紧张升级的当下,有两方面动向值得关注:一方面,在美国的怂恿下,菲律宾小马科斯政权不断推动南海局势升温。而且,这种升温态势会随着美日菲各取所需、“抱团取暖”而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的“小动作”包括以美日菲为核心的“小多边”遏华机制的形成、加强美日菲南海联合巡逻或美日菲等国南海联合军演的频次增加、西方媒体以南海问题为名义不断污名化中国等。另一方面,据信4月3日至4日,中美两军在夏威夷围绕海事安全问题举行了磋商机制小组会议,标志着中美双方恢复了此前中断的军事高层会谈机制。这既是中美两国关系相对缓和的信号,也是在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近距离海上军事接触“打预防针”,表明了中方愿意和美方管控分歧,避免出现误判,但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绝不会妥协退让。 另外,中国外交部门的一系列动作也备受瞩目。近日,应中方邀请,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当选总统、泰国国防部长在内的东盟各级领导人密集访华,王毅外长在广西与他们分别举行会谈,凸显了维护地区稳定的底色。中国力图以东盟框架奉劝菲律宾“悬崖勒马”,同时也在为南海可能的变局未雨绸缪,通过与东南亚各国的紧密互动,以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中菲或中美冲突中寻求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024年4月7日,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开展海上合作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美国将与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海举行首次联合海上演习。菲律宾认为这次联合演习可以进一步加强美日澳菲四国的关系,以期达到“抗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强势”的目的。显而易见,针对中国的挑衅行动均由美国主导,美国旨在通过把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将菲律宾等国推向与中国对抗的前线,以谋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菲律宾也乐于充当美国打压中国的“马前卒”。 针对当前中菲涉海争议升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4月3日表示,根源在于菲方违背承诺,依仗外部力量支持反复挑衅。菲方应当立即停止侵权挑衅行径,遵守自己的承诺和中菲之间达成的有关谅解和共识,遵守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回到通过对话协商妥善管控局势的正确轨道上来。其实,对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搬弄是非”和“反复横跳”已经仁至义尽了。如若再用外交辞令来规劝,应该是“勿谓言之不预也”。 总之,南海局势的演变及未来走向既取决于美国是否还会继续坚持离岸拱火策略乃至策动代理人战争,同时也取决于中国面对危局的冷静态度和准备程度。用一句外交辞令可以说“时间站在我们一边”。以目前乱象观之,与菲律宾发生小规模摩擦(如撞船事件等)是有可能的,但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中美综合国力的日益接近和趋于平衡,两国直接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同时,也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中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政策宗旨与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不移的决心,或可视为保障南海局势安全稳定的“定海神针”。

  • 沈丁立丨菲律宾三缺,不会改变南海局势丨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8篇 沈丁立 复旦大学教授 菲律宾第一缺,是缺法。黄岩岛和仁爱礁都在菲律宾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但这不构成菲律宾对它们拥有主权的理由。根据菲律宾对其国土主权的相关法律,它在历史上并未对这些海洋地貌进行过主权诉求。相反,中国中央政府从上世纪早中期起多次明确宣示过对这些岛礁的主权,那时也没有受到当时的菲律宾政府或者对其殖民的外来者的反对。菲律宾直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问世之后,才以这些海上地貌位于菲律宾专属经济区的理由对其诉求主权,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允许相关国家诉求海洋区域除了主权以外的海洋权益,它唯一不给相关诉求提供法律依据的就是海洋主权。 菲律宾第二缺,是缺德。不只一届菲律宾前政府曾答应过中国政府将尽快拖走菲律宾坐滩在仁爱礁上的“马德拉山”号坦克登陆舰,菲国政府有关部门查查内部的档案应该不难找到。但是,菲律宾现任总统马科斯对此拒不承认,反而扬言如果确实有过如此承诺,他也将立刻将其废止。当一国首脑不顾国家信义,在一个关于主权与权益的重大问题上张口就来,那很明显就是缺乏德行了。 菲律宾第三缺,是缺力。菲律宾自己实力不够,误以为拉上美国就可以飘将起来。但它忘了美国在亚洲留下的一连串并不光彩的记录:殖民菲律宾的美国曾经被日本击败,美国在越南也曾经被击败,美国在朝鲜半岛并未击败北方,美国在阿富汗也是狼狈撤出。美国并非不能依据美菲军事同盟协定来保卫菲律宾的主权,但对于菲律宾长期以来自己也不认为是本身国土的所在,让美军同另一个有核武器国家打仗,马尼拉真以为美国欠了它什么吗?美国无非是利用菲律宾而已,它怎么可能反为菲律宾所利用?马尼拉要想清楚,它已经三缺,再不能缺脑了。

  • 刘星丨南海问题、亚太博弈、与中国的应对丨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5篇 刘星 山梨学院大学 4月11日,美日菲三国首脑将在华盛顿召开首次三边峰会,根据日媒报道,其间三方有可能会商讨诸如日菲防务合作升级、日本是否会以正式身份参加年底的美菲联合军事演习、美日菲在南海联合巡航等加强安全合作的具体措施,至少对外宣示加强三方防务合作的大方向应已十分明确。结合去年首次召开日美韩三方首脑峰会以及日美澳印四方会谈也在大造声势,一个以美国为核心、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的多边安全框架的雏形正在形成。毫无疑问,南海局势的紧张为这种多边安全框架的形成提供了“合理性”,但的确又可能加剧这一地区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对峙的危险性,同时也必然会增加中国的安全成本以及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主导打造多边安全框架表明美国短期内将南海视为中美间重要的战略博弈场,以及对中国将借助巩固在南海的优势地位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加强在南太平洋影响力的战略担忧。而美国的战略取得一定进展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南海各声索国的态度,中国日益加强和巩固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肯定会导致南海相关各国的疑惑、焦虑甚至抵触。如果本国能力有限,那么“抱团取暖”、“绑定”域外国家制衡中国的对抗性方向是可预测的。但仅有对抗更易导致冲突,恐怕利益相关各国并不希望看到玉石俱焚的局面,因此对话依然是目前必须的选项。参与美国主导的多边框架(程度各不相同)对冲中国,同时稳定对华关系避免孤立中国或是这些国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或许也应对以下细节因素予以关注。1,这次中菲争端中,菲律宾方面几乎采用全程直播的方式,通过国际媒体等逐步塑造着弱者和勇者的形象。鉴于在“大国”与“小国”的争端中大国的坚持往往会被视为强硬甚至霸权而更被赋予负面印象,中国在国际舆论不太可能获得优势。2,在西方挑起南海问题话题时,经常会渲染南海的“中国加勒比海化”和“内湖化”,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任何举动都会被套上这个定义的枷锁,从而使中国处于道义上的不利地位,如何对此加以理解、是否需要“解套”,或是影响到此后中国南海政策的关键议题之一。3,与商业纠纷、贸易摩擦等不同,领土争端与国内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哪一方都因牵扯到核心利益而很难甚至无法让步。目前双方还处于执法船而非军队的对峙状态,保持着总体上的克制,但是否应避免事态升级应予以更为整体性的考量。 南海问题、中菲争端或许是围绕东亚地区是否仍可维系和平与发展之大局的各国外交、安全战略的试金石,各方博弈或会日益激化。需要更多的外交智慧、各方之间更为明确的安全共识和涵盖面更为广泛的地区安全机制,历史告诉我们,战火有时会因为偶发事件爆发,也会因为各种难以预测的相互作用而不以决策者意志为转移逐步升级直至失控,防患于未然依然应是各方的首要目标。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汇集了朝鲜半岛问题、中日东海问题、台湾问题以及包括中菲争端在内的南海问题等重要的安全风险。面对美国竭力将这一条线的各种争端视为相互关联的问题群并搭建多边框架以一体化应对的动向,是“全面出击、各个击破”,还是对目标进行优先排序、得失计算并灵活应对,进而言之是否需要进行方向更明确、可以整合各种外交目标的战略思维,对中国的外交和安全决策可谓重要的考验。

  • 高梓菁丨美日菲三边框架中日本的“战略冒险”丨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6篇 高梓菁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专任研究员 美国、日本、菲律宾领导人将于4月11日在华盛顿举行三边会晤,讨论经济、安全合作等议题。这将是美日菲首次举行三边首脑会谈。据有关消息称,美日菲三国领导人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讨论:一是在传统友谊、共有价值观及对“印太地区”共有愿景的基础上,推动三边伙伴关系的发展;二是重申美菲、美日的牢固同盟关系;三是在发展经济、清洁能源供应链、气候合作等领域强化三边合作。日本积极响应美国号召,不断参与美国搭建排他性“小圈子”,折射出大国竞争背景下其他国家行为体拓展自身利益诉求及扩大对外影响的战略表现。同时,日本甘愿被绑在美国“战车”上的行为举措也势必会给其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日本在美日菲三边会晤中的战略诉求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化解来自中国方面的战略压力。2022年12月,日本防卫省发布的《国家防卫战略》称,“中国在日本周边地区积极开展活动,包括东海、日本海和西太平洋,超越所谓的第一岛链并延伸到日本周边地区。”近年来,日本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海警的规模不断扩大,在钓鱼岛周围巡航时间长,且频次高,给日本带来极大的战略焦虑。日本急需确认美国的安保承诺。因此,此次会晤,日美将就联合声明做最终调整,包括在声明中写入“尖阁诸岛(即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内容。 二是继续推广军事协定签署范围,为与菲律宾签署《互惠准入协定》(RAA)打下基础。《互惠准入协定》旨在为合作国家部队之间的联合演习和后勤合作提供便捷,并将制定法律框架。自2022年开始,日本与多个国家频频互动,意图与多国签署《互惠准入协定》,而日菲《互惠准入协定》的签署则是蓄谋已久,双方自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防卫设备和技术合作协议以后,双方军事技术合作和军售合作日益密切。日菲“准军事”同盟关系的发展是日本自卫队“外向化”,加快其海外军事部署的具体表现。 三是进一步强化经济安全保障战略,加快对华关键矿产战略竞争。岸田文雄上台以来,配合美国加快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战略的推进,以减少对华经济依赖。据消息称,日美菲将在11日的联合声明中纳入重要矿产稳定供应等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其中,镍资源对电动汽车电池至关重要,而菲律宾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世界第二大镍资源生产国。日本和美国将与菲律宾建立镍资源供应链,以把中国排除在外。 目前来看,美国已经利用各种热点问题与其盟友建立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三边安全合作机制,在安全上,积极煽动东海、南海、台海局势,重构层层“岛链”,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在政治上,以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为由,塑造“排华”小圈子,强调“志同道合”的重要性;在经济上,通过泛化安全化议题,联合盟友达成对华“去风险”共识,进一步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以“日美+”的模式参与了美国多个小多边安全合作框架,已被牢牢地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日本国内有不少学者开始担忧,日本是否已经做好了跟随美国一同冒险的准备。比如有学者指出,“如果菲律宾和中国,或者中美菲在南海发生冲突,日本会如何介入,或者日本是否能够保持中立?这个问题需要在国会进行辩论,并且应该要求政府进行真诚回答。”

  • 殷燕军 | 从南海问题思考国家安全与威慑战略的重要性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3篇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教授 近日南海问题凸显,美国主导下,拉日菲领导人到华盛顿讨论,而菲律宾对中国南海岛礁要求有升级趋势。从 2018 年以来美国对华全面遏制战略可谓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在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等内政问题上频频出手;又插手东海/南海及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争端。美国及其盟国指责中国政策,并企图打造对华遏制包围圈 。还在经贸技术领域,策划用“国家安全”和“竞争”口号封杀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一些评论家认为目前中国内外环境不佳。不过美国如此遏制打压似乎也并未全面凑效。新近拜登找中国领导人“办事儿” ,又派遣财长耶伦访华,后面还有国务卿布林肯访华,这些说明在打压中国的同时,美国还有求于中国。经贸问题不说,在国际形势严峻下,俄乌战事,巴以冲突及朝鲜半岛等等,美欧们都有些玩不转了,需要中国帮忙。特别是俄乌战事更怕中国介入。美国的对华战略存在两面性。而中国的对美战略呢?同样存在着“斗”与合的两个方面。面对几年来拜登决策团队口是心非,(拜登刚承诺“不通过加强同盟反华”仅一周)就纠集日本菲律宾拼凑南海新反华机制。美方的背信行为屡见不鲜,正使美国丧失在世界的基本信用。中国对其既不抱幻想,也须认真应对。    从美日菲拼凑南海新机制 看美国对华政策的虚伪性 在中国与邻国关系上,美国扮演不光彩角色,已形成恶劣的反华策略。即利用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盟国们”遏制抹黑中国,达到削弱中国与有关国家关系,恶化中国战略环境的目的。这种情况在中日(钓鱼岛)中印(藏南)等等问题上都有展现。中菲岛屿争端激化与美日拱火有关,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不少双边问题,亟需一个通盘战略规划。也有必要借鉴各大国处理边界问题的有效经验与立场,尽早结束菲律宾等国的非法蚕食。近年来填海固岛就是成功范例。其次,美国在多条战线遏制对抗中国及其企业的同时,又在要求中国配合美国,帮助美国解决一系列内外问题。这显然不是平等互利的,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不合情理的。美国搞“双标/多标”对付中国。而自身行为则完全是随心所欲,毫无道义原则。拜登刚刚向中国领袖信誓旦旦的“几不”表态, 转身就继续做打压损害中国利益的勾当。美日菲南海机制不过美国诸多对华布局的一个侧面。美国这类虚伪行为正使其变为亚太地区最主要的“麻烦制造者”  和地区稳定的破坏者。南海相关国家间存在矛盾本来是可控的,却因美国为首的域外国家煽风点火而紧张困难。在双标横流的国际关系中,中国需要伸张建立国际公正标准。 日本要充当美国在亚洲 “最忠实而坚定的伙伴” 4月11日岸田文雄即将开始的访美被称为“历史性”的。此行的目的是提升日美安保战略合作水平,同时也将彻底结束“战后日本”。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这次安保关系提升将是1960年日美安保条约改订以来最大程度的,值得特别关注。此次将发表的日美首脑联合声明中,很多是针对中国的表述。强调日美关系是“面相未来的全球伙伴”,指责中国在东海/南海的“霸权主义”政策。强调台湾海峡和平重要性,还指责中国在核武器等方面“不透明”等等。为配合美国对华遏制战略,日本要加强在军事上与驻日美军的联合行动,岸田政权把中国定位为“最大挑战”的同时,已把防卫费倍增计划付出实施。近年美日在军事上动作频频,以期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或许有些朋友还对“为了和平的”美日军事合作抱有幻想,但日美在对华遏制战略的契合是不容否定的。不夸张地说,这次日本想借美国对华政策来改变战后的“战略被动”,进一步突破现行宪法限制,为成为对外出兵的“正常国家”  ,实现“军备正常化”,在地区及全球领域充当更重要政治角色,争取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其二,自安倍政权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台湾有事”正成为日本社会的“共识”,并以此为依据,日本政府积极参与“国际集体安全行动”,参与多个多边安全集团安排,如日美韩机制(东北亚),日美澳印机制(印太),新近又拼凑日美菲机制(南海)等,日本参与这些机制既想牵制中国,又能舒缓东海(钓鱼岛及大陆架争端)的压力,此外岸田还将作为日本首相首次参加北约峰会,以提升日本在西方军事机制的地位。日本上述举动已超出“牵制中国”的范畴。近年日本政府明确的选边站队是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考虑。不过主动把邻国当作假设敌国的做法并不明智。很明显,岸田政府要为自卫队“正名”,并努力打造外向型军事力量。但这些举措不应以恶化邻国关系为前提,更不必要建立在损害邻国核心利益基础之上。近年来东北亚局势中,日本不是被动的受害者,正成为参与紧张局势的当局者。日美同盟扩充与强化,主动干预地区事务,对日本及亚洲安全未必是好事。令人遗憾的是,近年在对华认知与战略评估上,日本精英层并不客观,曾经众多“中国通”  的日本社会似乎迷失了对中国的全面公正的认识。 明确国家安全与威慑战略 昭示自身安全底线 南海问题警示人们,中国与人为善的传统值得倡导,然而,在弱肉强食的现实国际政治中,仅此是不够的,这无法阻止不怀好心者的觊觎和挑衅。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基础上,有必要考虑明示自身的核心利益与不可侵犯主权的红线。所有侵犯者必须为越线付出沉重代价。让对手确实理解“中国人民是不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一点在毛泽东时代做到了,在今天也可能做到。有必要明确国家综合战略威慑基准。 早在2010年中国GDP就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23 年后更以GDP4倍于日本。然而,中国仍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在美国及其盟友主导下,中国安全及核心利益仍受到威胁,某些相关国也在乘机挑事,以从中渔利。不夸张的说,国际环境并不乐观。  反观世界GDP 排名仅十名左右的俄罗斯(总量仅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即便是超级大国美国也不敢说能战胜俄罗斯。因为俄国公开表明“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世界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的立场。俄国制定了明确的战略威慑红线及核武器使用条件。这种明确公开的核战略规划对遏制对手可能的冒险具有重要意义。也成功迫使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同样是核大国,中国同样不容威胁与恫吓。在联合国五大国当中,迄今还有人敢公开威胁中国主权安全与核心利益,这是不正常的或不应该的,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或许需要在适当时机,明确公示自身威慑战略的时候了。应参照各大国做法,明确告知对手,中国核心利益在遭遇侵略和严重威胁时,同样有摧毁对手的决心和能力。      1.面对外来挑战与侵犯,需让对手事先了解中国有可靠的国家安全与威慑战略和反击能力。                     2.有必要确立回应对手的明确门槛。             3.确认对等的核心利益红线。让对手清楚侵犯中国必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这些并不是中国要欺负谁或者好战,而是为了不被人欺负与和平,是按国际法及国际惯例行事。为了更好的贯彻睦邻友好的原则。为了避免对手误判,正确认识中国,迫使对手放弃不合实际的对华侵犯幻想,不敢轻举妄动。让对手冷静现实地与中国协商解决问题,使其放弃恫吓威胁来阻止中国发展。中国历来反对以势压人,坚持和为贵的原则。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有捍卫自己的权利与核心利益的立场与能力。对公然威胁与挑衅则可按照国际范例与国际法给予坚决回击。对于一些国际杂音,当可与其他大国态度一样处理,而对中国内政的指责也可按照其他大国办法对应。从容自信地处理国际问题是应对大变革时应有的风范。按照各大国方式及国际法惯例行事,对于“相对缺乏经验”的中国来说,这是妥善处理繁杂国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避免战争,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一种贡献。

  • 王在邦 | 美国在南海挑衅:不撞南墙不回头 | 海外看世界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4篇 王在邦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最近,美国日本菲律宾勾连动作频仍,大有美日同盟美菲同盟叠加升级成三国同盟的架势。与此同时,在美国明里暗里怂恿推动下,菲律宾在涉我南海岛屿主权问题上挑衅不仅没有停歇,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迹象。地球人都知道,如无美国插手,菲律宾断无底气和胆量在南海与中国叫板。有趣的是,菲律宾现任总统马科斯就任之初首访国家毕竟是中国,几乎所有人都预判他会继续前总统杜特尔特相对疏美近华基本国策,却没料到他回国不久就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仔细盘算,美国也没有给予小马科斯什么具体可见的实惠,倒是菲律宾一再给与美国在菲军事存在提供方便。事出反常必有妖,要么菲律宾认准了或者美国已经承诺会不惜代价地支持菲律宾的领土要求。如果是这样,菲律宾应该会越发肆无忌惮地挑衅。但眼下看,菲律宾似乎还没有显示出如此哑巴吃秤砣。所以,应该不排除这么一种可能性,即小马科斯承受到了某种不可承受的压力甚至某种致命威胁。这种情况在美国外交史和当下外交实践随处可见。例如,北溪二号被摧毁这么大的事情,德国媒体和精英居然大气不敢出!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美国插手南海特别是怂恿菲律宾在南海挑衅中国,完全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邪恶心理。按照著名国际法专家安东尼•卡蒂教授的研究,早在1950年,一美国助理国务卿墨菲就明确提到菲律宾对南海岛屿的领土要求毫无法律依据,但美国出于自身对抗共产党中国的利益考虑,应该支持菲律宾的主权要求。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英法等大国都不认为菲律宾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要求有法律依据。但2012年后,美国先启动重返亚太战略,随后调整为所谓印太战略。特朗普政府大举启动对华大国竞争战略,拜登政府则赤裸裸开始奉行西半球外代理人战争政策,在俄乌冲突陷入僵局的背景下,居然加紧在亚太挑起另一场代理人战争的步伐。从根本上说,拜登政府的这种把西半球外搞乱的战略其实是近代英国均势战略的翻版。其最终目的是充分利用美国的地缘优势和美元霸权,通过把世界搞乱,使美国成为资本避风港,振兴美国实体经济,恢复美国的经济活力。美国明里暗里怂恿推动菲律宾对华挑衅,就是要使中国陷入与周边国家的冲突漩涡,迟滞中国发展。 中国对菲船只进行水炮攻击 美国这种损人利己,归根到底还是反映出美国历史文化的浅薄特别是战略文化的贫乏。它可能比较容易地得逞于一时,却很难保证得逞于永世。因为策划域外代理人战争的第一个前提是域外,第二个前提是避免直接卷入。这个逻辑有一个根本的缺陷,即只要你想避免自身直接卷入,你最终必将是一个不靠谱的国家,也就很难实现借用代理人来削弱自己竞争对手的图谋。对付美国域外代理人战争图谋,有两种策略。第一是好言相劝。对那些领导人明显被强权国家情治机构恶意要挟的国家,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弊,促之以节,最大限度地拔掉所谓代理人战争的引信,避免代理人战争发生。第二是打狗欺主。对于个别不知天高地厚、仗势欺人还不知悔改的国家,必要时应给予以应有的教训,划出清晰的底线,促使其有所觉悟。如果美国继续热衷于在亚太地区策划域外代理人战争,最终必将像在乌克兰那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自取其辱。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