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最新文章
-
蒲婧新 | 福音派支持、白人至上、中美交流与在美华人前景
53学者评【特朗普2.0】第18篇 蒲婧新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024年大选,特朗普再次赢得了约80%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选民的支持,这一结果再次显现了他与该选民群体之间的深厚联系。根据AP VoteCast调查数据,福音派基督徒占美国选民的约20%,这一比例与2020年大选时特朗普所获得的支持相似。福音派选民的支持,对特朗普而言,不仅是选举胜利的重要因素,也揭示了他在基督教价值观与美国政治中的独特地位。在美国日益激烈的“文化战”中,唐纳德·特朗普代表了捍卫传统美国价值观的声音。正因为如此,他在美国保守派选民中,尤其是福音派基督徒中,能够保持强大的支持基础。 众所周知,美国政治左右派的根本区别在于,右派承认自然秩序,认为这种秩序源自上帝。以经济为例,右派支持自由市场竞争,认为市场自然会形成不同的经济阶层,这是自然秩序的体现,经济精英因此成为上层阶级。相对而言,左派反对这种自然秩序,认为它导致经济阶层的分化是不公平的、不可接受的。左派主张通过政治权力重新分配经济成果,形成由政治领袖决定的经济阶层结构,政治领袖及其权力阶层由此成为经济分配中的上层阶级。 基督教认为,世界是由造物主所创造,原本美好,但由于人类的堕落与背离,偏离了神圣的法则。解决之道在于返本归源,恢复原有的秩序。因此,基督教本质上是一种保守主义,强调维持造物主设定的自然秩序。福音派基督徒普遍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并设定了明确的自然法则,这些法则涉及男女角色、家庭结构和社会道德,所有这些都应符合神圣法则。这一信仰体系与保守主义高度契合,主张维护现有秩序并反对过度变革。 特朗普的政治立场和言辞与这一核心信仰高度一致,帮助他赢得了福音派选民的广泛支持。特朗普支持传统家庭观念,并主张保护家庭中父母的权利,反对堕胎与同性婚姻,并反对跨性别者权利,声称“上帝创造了两种性别,男性和女性”,这一立场迎合了保守的福音派群体的价值观。此外,特朗普在竞选期间表示,他将支持包括在公共学校中祈祷和读圣经的权利,进而进一步赢得了福音派选民的支持。 特朗普在竞选中频繁提到上帝,并宣称自己是“神的指引下走到今天的位置”,他所说的“神拯救了我的生命”的言论进一步强化了他在福音派选民心中的地位。此外,在竞选集会上,福音派支持者经常唱着《神多伟大》等基督教圣歌,特朗普的支持者群体常常穿着写有“耶稣是我的救主,特朗普是我的总统”的T恤。这些标语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基督教民族主义的情绪,表明特朗普支持者对于传统基督教价值观和美国文化的捍卫情感。 尽管特朗普的个人品行和某些过往行为让许多人质疑,但他的政策却使福音派基督徒看到了改变现状的机会。特朗普的政治成功并不完全依赖于他的宗教信仰,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他在文化议题上的立场。许多福音派基督徒表示,尽管特朗普个人并不符合他们的理想,但他所支持的家庭价值、宗教自由、以及反对堕胎和同性婚姻等政策,与他们的宗教信仰高度一致。 特朗普不仅获得了白人福音派选民的支持,还在其他族裔中获得了显著的福音派支持。例如,超过半数的拉美裔福音派选民和约60%的白人天主教徒也支持特朗普。拉美裔福音派选民支持特朗普,主要是因为他的家庭价值观与保守的道德观念相契合。佛罗里达州的阿布拉罕·里维拉牧师表示,虽然有些拉美裔福音派选民对特朗普的个性和言论有所保留,但他们仍支持特朗普的政策,尤其是在道德和家庭问题上的立场。 特朗普之所以能赢得福音派基督徒的支持,归根结底在于他能够与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需求产生共鸣。福音派选民对特朗普的支持并非源于其个人的宗教虔诚,而是他在堕胎、同性婚姻、宗教自由等文化议题上的立场。特朗普承诺保护基督教在公共领域的表达权利,支持家庭道德和宗教信仰自由,并且强化与以色列的关系,所有这些因素都使他成为福音派基督徒的政治代表。 虽然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推动的“基督教民族主义”理念引发了许多争议,但特朗普能在这些选民中获得持续的支持,表明他在美国政治中的特殊地位。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宗教与政治结合的案例,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在传统价值与进步理念之间的张力。因此,特朗普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除了他的政治手段和个人魅力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与美国宗教信仰传统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使他能够有效地将宗教信仰与美国的宪政理念结合,从而在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内政方面是否会由于白人至上浪潮的抬头而出现人事上回到由白人男性主导的局面? 川普的白人至上主义倾向,可能会大力扶植白人以及白人男性入驻政府各核心机构部门。马斯克与川普提出的对现有政府的瓦解和清洗,其实是借助民间对政府不满,而进行的清洗,来更好的安插自己的白人,来实施自己的Project 2025伟大蓝图,将美国彻底白人化,purify with the whites. 因此,缺乏道德底线与法律意识的白人至上主义的共和党掌控执政美国,由于白人至上是骨子里歧视仇恨讨厌中国人,必将在外交上,更加严厉的打击中国。与其说奉行精致利己主义的孤立主义,不如说,是倡导破坏主义,摧毁世界秩序,为美国至上优先的国策服务,这其中,中国必定首当其冲,会受到十分猛烈而又针对性的打击摧残。在特朗普眼里华人被视为异类,且来自于一个巨大的敌对国家。 Trumpism会使美国的下个四年,国内白人至上及政教合一的回归,国际趋于自我孤立,对中国非市场化的敌对更甚,去全球化,经济可能会失去软着陆,通涨,利率上升,国债更高,股市崩盘而进入衰退。 中美在人文交流方面的脱钩会否愈演愈烈?中国留学生赴美是否会受到影响? 麦卡锡主义是否会回头?在美华人是否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美在人文交流方面的“脱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尽管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主要关注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但他在任期内也实施了多项收紧对华政策,包括对中国留学生、学者及科研合作的限制。在其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查力度,尤其是针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学生。部分中国学生因所谓的“国家安全”理由被拒签或撤销签证。若特朗普再次执政,这类措施可能不仅会持续,还可能进一步升级。 面对日益严格的签证政策和更频繁的背景审查,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意愿可能会大幅降低。此外,即便成功入境,他们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可能面临更多的监视和质疑,学术自由恐因此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美华人,尤其是从事高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可能会遭遇更多审查与问询,甚至面临被捕的风险。尽管重现麦卡锡主义式的政治迫害并非板上钉钉,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政策和社会舆论可能会愈发恶化。
-
杨希雨 | 中美“脱钩”与“反脱钩”博弈, 事关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秩序重构 | 海外看世界
53学者评【特朗普2.0】第15篇 杨希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人们预期未来四年将进入特朗普“2.0”时代,是因为重回白宫的特朗普,会把上次执政四年的各项主要政策措施,推向更加激进更加系统化的程度。例如,再度执政的特朗普将重燃贸易战,但是其目的和手段已经升级。他宣称对欧盟等贸易伙伴征收10-20%的进口关税,其目的已经不是矫正“贸易不平衡”,而是要通过这种广泛的贸易战,以“对等贸易”取代“自由贸易”;而他拟议中的对华出口商品一律征收60%的“统一关税”,其目的更不在于矫正“贸易不平衡”,而是为了促使美中贸易全面脱钩;据彭博社推演,若对华征收60%“统一税率”,将导致美中贸易“归零”。候任总统特朗普本人也公开宣称,美国必须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但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已经形成深度相互依存关系的贸易伙伴,在60%这种超高关税冲击下是否会走向全面“脱钩”和“归零”,并不取决于美国单方面因素单方面举措。 一方面,中美年度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11.89亿美元,几经起伏,发展到去年的6600多亿美元,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是市场规律而非政府行政力量。无数经验表明:用政府行政手段去对弈甚至扭曲强大的市场力量,总是适得其反。几十年来,中美两国经济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早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结构,这绝非美国政府单靠政策行政手段就能彻底切割和颠覆的,因为,要素的流动和流向,最根本的还是市场规律起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于“脱钩”的态度和立场。中美经贸关系“脱钩”还是不“脱钩”,归根结蒂,取决于中美双方互动的结果。目前,美方决心要“脱钩”,而中方的决心是反“脱钩”,决心要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深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因此,一旦特朗普利用60%的关税大棒,把旨在彻底“脱钩”的贸易战强加到中国头上的时候,所引发的,将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贸易战关税战,而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脱钩”和“反脱钩”的战略博弈。 许多分析人士和业界人士非常关注中国如何反击或“反制”特朗普60%关税大棒。如果仅仅从贸易和关税领域看,中国的“工具箱”没有美国的大,反击报复手段不如美国多,因为美国能够打击的中国出口商品,比中国能够反击的美国出口商品多得多。但是,中国对待中美贸易问题,总是从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站位出发的。面对美方的“脱钩”举措,中国的“反脱钩”应对,必然是超越传统的贸易和关税范围,从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高度,以加大开放、加深融合的广泛政策措施,以更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来反击和反制美国的“脱钩”举措,由此就会形成“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博弈格局,即你打你的对抗牌,我打我的对话合作牌,你打你的脱钩断链牌,我打我的融合发展牌。双方所依,分别是行政手段和市场力量。如此博弈,人心向背和博弈走向,不言而喻。 值得指出的是,有可能即将爆发的中美“脱钩”与“反脱钩”博弈,不是双边问题,而是具有全球意义和战略意义。二战后兴起的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美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在恰恰是高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美国,要通过广泛的贸易战关税战,扭转这一历史趋势,扭曲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秩序,企图强行用“对等贸易”取代“自由贸易”。而中美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国之间“脱钩”和“反脱钩”的博弈,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时代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秩序的改革与重构方向。
-
李聆群 | 特朗普2.0的南海政策:延续中有变数 | 海外看世界
53学者评【特朗普2.0】第16篇 李聆群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24年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以312-226的绝对优势当选为第47任美国总统,美国即将迎来特朗普2.0时代。当前南海形势可以用“风急浪高”来形容,自2023年起,在拜登政府的挑唆和施压之下,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采取了极为冒险的投机行为,中菲之间在仁爱礁、仙宾礁和黄岩岛的对峙对抗越发激烈。即将再度入主白宫的特朗普将推行怎样的南海政策?南海局势将走向如何? 回顾特朗普上一任期,配合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印太战略的出台,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呈现明显的“选边站”转向,综合运用军事、外交、法律手段搅局南海,尤其突出通过军事手段的运用进行极限施压。一是自由航行行动频次大增。四年间,特朗普政府共执行26次南海自由航行行动,而奥巴马政府任期内仅有4次。在申报程序上,由奥巴马时期的“一事一议”更改为批量打包下放给国防部。二是注重军事力量的实操运用,双舰编队、双航母演练、空中侦察配合,加强情报搜集和战术准备;三是高频率的空中行动,特别是在2020年全年有4000余架次的军机活动几乎不间断的进出南海,其中约100架次逼近中国大陆及海南岛领空。四是军事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测试中国底线,西沙岛礁、南沙岛礁、黄岩岛均有选择的纳入试探范围。 特朗普2.0时代的南海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已可以进入自动驾驶(auto-pilot)阶段。这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就目标而言,从特朗普1.0到拜登再到特朗普2.0,美国南海政策的目标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特朗普2.0的外交团队构成虽还不明朗,但大概率仍由对华强硬派担当。第二,就政策手段而言,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南海问题已成为美国用得越来越顺手的一张卡牌。特朗普1.0的军事化遗产叠加拜登时代的南海区域盟伴体系建设,使得特朗普外交团队即将接手一个更加丰富趁手的南海政策工具箱。第三,就地区国家的选择而言,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已然成为倚美抗华的先锋。小马科斯上台后全面强化菲美深度捆绑政策,菲美安全合作逐步机制化、清单化,并积极配合美国同盟体系建设、参与美日菲三边架构。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配合性,使得美国可以遥控指挥、隔岸观火。 当然,特朗普2.0的南海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是危机管控的不确定性。当前美国在南海针对中国的抵近侦察越来越具有进攻性,不断刷新抵近中国海岸的距离。特别是在中国解放军进行实弹演习时,美军会擅自进入相关海空域。种种此举,产生意外事件的风险极大。去年10月中美两方军机在夜间的一次危险接近(中方歼-11与美方B-52最近不到10英尺)是一个典型例子。然而,中美之间尚缺乏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一旦意外事件发生,特朗普如何处理危机将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的南海冒进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小马科斯政府全面倒向美国的一个主要动机是期望通过充当抗华急先锋,最大程度的获取美对菲的政治、经济、安全援助,挽救低迷的执政支持率。拜登政府确实对菲做了很多军事和经济援助的许诺,但小马科斯政府已逐渐感受到了美国承诺的口惠而实不至。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注重实利的他很可能连口头许诺都会撤销,这将削弱小马科斯政府南海投机冒险行为的可持续性。一旦菲律宾的南海政策出现转向,在南海失去“打手”的特朗普政府是否会考虑将南海问题摆在对华交易的台桌上换取其他利益?这是特朗普2.0的南海政策另一不确定性所在。
-
殷燕军|特朗普2.0下的日本外交战略前瞻 |海外看世界
51学者评【特朗普2.0】第13篇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教授 “狼”回来了!每每超级大国头儿易主都会给美国内及世界带来不小的影响。而四年前卸任的特朗普“闪亮回归”造成的震撼或远超历届更迭!各国都在历数特氏在任时造成伤害的“罪行”,特朗普主义确实搅得美国内外一片混乱;美国优先,关税大棒皆敌友不分!那么2025年1月开始的特2.0会给美国及敌友邦带来什么令人困惑。人们关注特氏早早祭出60%关税大棒及诸多恐吓的对华政策,都为中美关系捏一把汗。其实特氏对其盟友也不会手软,更何况对手中国呢?本文想仅以特2.0对其盟友日本可能带来的影响为题进行讨论。 (左至右)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及韩国等五国防长,21日在寮国万象举行会谈。 一. 日本安全战略被迫调整? 人们可能还记得,当年因押错宝,安倍晋三慌忙不跌地跑到特朗普大厦“请罪”。此后多次殷勤地接近特氏,才换取特氏对其“信赖”。不过特氏不按规则出牌,孤独的石破茂缺少晋三的表演才能,安倍,菅及岸田三任总理经过艰苦努力,刚“达到美标”(五年内把军费提高到GDP2%),特2.0却要把军费指标提高到3%。财政困难且少数派总理石破茂要完成这高指标实属困难。特氏记仇,对当年同日商人做买卖受到损害耿耿于怀,对日货追加关税决不会手软。预计未来无论日本怎么套瓷,特氏还会铁了心敲它的竹杠,为了美国再次伟大!这会使日美等编织的印太战略框架或因特氏搞“鸡毛蒜皮的经贸内讧”搅黄,成为海市蜃楼。对特氏而言,印太战略能否为美国优先服务才是重点。其喽啰们的利益并不重要。为此安倍以来历届内阁精心强化的同盟关系及印太战略将被削弱。失衡的日本外交政策更将如何弥补!面对损害日本利益的盟主,日本外交基轴会如何稳定? 2024年日本外务省《外交蓝皮书》 日本广播协会(NHK)视频截图 二. 中日关系再平衡? 特氏自称与普京,金正恩及中国领导关系都不错。而这些恰恰是日本短板。多年来日本为了同美国对表,把邻国快得罪光了。刚上台的石破茂不是主流派,早早开始向邻国“暗送秋波”,把在近日20国集团会议期间与中国领导会面做为重头戏。预计石破较务实态度,针对特氏善变,或部分修改策略,给中日关系带来一定程度的缓和。不过中日关系能否根本转变主要取决于日本能否修改“对美一边倒战略”。对“闻美起舞”,积极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基本策略是否会调整?能否在美中关系中寻找新的平衡。如新外相岩屋毅宣称的“日本外交靠厌中厌韩是搞不好的”,其实日本清楚前几届依美反华做法不妥,但纠正起来还要看美国眼色行事。 美国们的出尔反尔伤过日本的心。日本人最怕的是有一天又无视日本,突然中美言归于好(如同1971年美国的越顶外交–尼克松冲击),那样以美国反华政策马首是瞻的日本就彻底傻眼了!因此日本要留一手? 三. 与俄朝等邻国关系的尴尬 对俄政策已因配合美西方俄乌政策等而基本搞僵。日本多年来诉求的北方领土问题解决,日俄和平条约签订无望。多年来日本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试图以经援为诱饵换取俄国在领土上让步均未见效。这次制裁使俄国对日本关系跌到底谷。通过西伯利亚来的天然气工程或成泡影。俄国军机舰对日本周围巡航与威胁反而增强。俄朝军事关系使日本压力山大。可以预见,随着特氏缓和与俄国关系,日本可能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局面。日本政府回过头来再讨好俄国改善关系,恐要付出不小代价。 日朝关系更是卡在日本喉头的鱼刺。被绑架日本人问题毫无头绪,日本多年严厉制裁并未解决问题。面对朝鲜核武器及军事力量不断壮大,日本靠扩充军备试图提升自身战略地位来制衡,其结果并没有缓和日本的战略困境。日本周边事态法使周边安全形势变得更加恶化。近年日本回避和平宪法及和平国家策略,主动参与军备竞赛也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的因素之一。“日本有事”局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精英层试图主动干涉邻国事务造成的。“邻国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逻辑与媒体煽动对日本安全环境没有形成正面效应。日本主动从正面与朝鲜交手是不可想象的。 金正恩向岸田文雄致电电文,来源:《劳动新闻》 四. 日美同盟变质? 人们都在谈论日美同盟的主从关系。但那是在日本“轻军备”政策时代的产物。自第二次安倍内阁(2012年)以来十几年来,日本安全战略与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安倍政权在安全战略与外交上不断出手,主动充当美国在东亚及印太的坚强伙伴,日美同盟不断加强,从“自卫”变为干预,内向型军力变为外向型军力,日本航空母舰数量与中程打击力量等发展壮大,军备开支从1%增加到2%,使日本早已不是“轻军备”的国家。在亚洲乃至世界,除了核武器等外,日本海空军力都已达到屈指可数的顶级水平(常年与英法等大国比肩)。绝大多数国家军费开支都难出其之右。人们有理由质疑日本“和平国家”政策及和平宪法精神是否还真实有效? 日本外向型军备,在特氏督促下或会进一步增加,以满足美国要求。主动承担军事责任是日本成为“大国”的关键所在。把日本自卫为主变为美日相互保卫,变为美日共同干预国际事务,日美同盟性质是否改变令人担忧。日本自卫队真的准备好为了“台湾有事”比美国更先出兵攻击中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现行法制体系下自卫队尚未被授予率先武力进攻别国的权限。 但是,随着自卫队军力增强,人们对日本未来军事政策警惕也在提升。根据联合国的国际安全机制与宪章原则,国际社会有理由对德日等旧敌国在阵营对峙中,采取对抗型安全战略动机产生质疑。日本政府及精英有义务解释把干预邻国事务作为“日本有事”的意味何在。自卫型武力,还是干预型武力重要问题面临拷问。日本应用实际行动让国际社会相信:日本仍然是和平国家,和平宪法与安全战略没有改变,日本永远不会再主动对邻国挑起战争。即便修宪也是出于和平目的,而非为自卫队军事性质翻案。消除国际社会的不安。 日本国际环境好坏是由日本与邻国互动造成的。日本媒体及精英常抱怨邻国“对日不公”,而反省自身不够。日本还应认识到美国不能代表整个国际社会,更不是永远正确。日本寻求的不该是唯亲美是从,对抗邻国的政策。 总之,特氏再次入主白宫对日本安全战略与邻国关系都将产生深刻影响。美国优先将使日本当局者难堪。如何选边站队是近代日本史以来长期的选择题。在新的历史大变局中,日本是选和平道路,与邻为善;还是选扩军和跟随美国在对外干预路上越走越远,要由日本人自身选择。如何应对特氏2.0日本外交是首要难题,但结论似乎早有了。明知靠不住,还得追随不免尴尬。已经确定的战略方向是否要调整?恰好会考验其政治智慧。
-
潘妮妮|特朗普当选与日本的沉默|海外看世界
51学者评【特朗普2.0】第14篇 潘妮妮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重要且坚定的盟友,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无疑对日本非常地重要。但在美国方面结果出笼后,日本政府方面尚未有过特别强有力的表态。现任自民党总裁和内阁总理大臣石破茂仅和特朗普通了5分钟电话。日媒认为,这时间对比其它美国的“友好国家”——法国25分,乌克兰25分,以色列20分,韩国12分——显示日本现政府未能得到特朗普重视,以及认为现政府缺乏明确的对美关系规划。 日本当前国内政局十分尴尬。10月,由于支持率低下,加之政治资金腐败问题,前首相岸田文雄宣布辞职,执政党自民党的“个性派”石破茂仅以微弱优势击败党内极右代表高市早苗,当选新总裁。但在接下来的国会解散重选中,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议席未过半数。本月11日,日本国会议员将对首相人选进行投票。虽然理论上,大概率仍然是自民党继续执政。但对于各政党高层来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优先关注国内财政和政治改革议题,暂时不展望日美关系,避免节外生枝。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2日,日本首相,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东京的日本国家记者俱乐部与其他政党领导人进行辩论。当然,等首相投票这个坎过去后,对美和对特朗普政府的对策肯定是未来政府要重点关注的。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日本政界没有明确表态,但主流媒体更多报道了对民主党和哈里斯的有利信息,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体的倾向。而在特朗普当选后,最让日本各界忧虑的,是关税和日美安保问题。不难推测,为了防止未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砍向日本汽车行业,日本应该愿意做出很大的利益让步,这也应该是未来特朗普影响日本的一个关键抓手。而日美安保问题更为复杂,特朗普从上个任期以来,就一直喊着要让盟友承担更多的“防卫”责任。在本次竞选期间,也多次发表过“退出北约”与“立刻终止对乌克兰援助,在24小时内终止战争”等口号。如果光从特朗普的口号看,似乎和现任首相石破茂“不谋而合”。石破茂在日本政界和舆论界一直有“国防先生”的绰号,主张把日本自卫队正式确立为“国防军”,建立所谓的“自主防卫”,相应地要求缩减美军在日基地的规模,甚至还半揶揄地提出过“要去美国建立自卫队基地”的“对等”要求。 然而,日本分析人士普遍不相信这种理论上的“和谐”,反而认为未来的“石破茂+特朗普”的组合会是日美关系的隐藏地雷。从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看,所谓的“退出”和“终止”口号更多是特朗普式的“谈判的艺术”,目的不过是让日本或其他盟友承担更高的经济成本。2024年为例,日本承担的驻日美军费用是2100亿日元,已经让日本觉得捉襟见肘。而特朗普在上一个任期时,曾经向时任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希望日本承担一年80亿美元(当时约合9000亿日元)的驻日美军费用。那么石破茂“自主防卫”的主张恐怕会正中特朗普的逆鳞,使其“恼羞成怒”,反而要求日本“百分百”承担驻日美军费用,不然就威胁撤出美军。以日本当前的状况和思维定式,自然是不会接受美军的撤出,一部分政治家的态度无法改变这种整体意见。各方力量平衡,在接下的四年中,日本大概会继续选择对特朗普的要求虚与委蛇,同时通过与美欧的经济和技术合作,继续为本国军工“松绑”和“赋能”,积累所谓的“自主防卫”力量。等待民主党回归白宫,再继续推进日美安保的“制度化”谈判。
-
门镜 | 特朗普当选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影响 | 海外看世界
50学者评【特朗普2.0】第11篇 门镜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对欧盟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早在2017年初,特朗普上台不久,时任欧盟理事会主席的波兰人图斯克就在给成员国的信中把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并列为欧盟的外部威胁。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中,图斯克也确实没有说错,欧美关系因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的政策受到巨大挑战,特朗普带领美国退出多个国际多边机制,一副唯我独尊的态势。特朗普不顾跨大西洋多年的历史友谊,强行对欧盟进口美国的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迫使欧盟屈服。特朗普还对欧洲那些国防预算不足国内生产总值2%的北约成员国大肆批评,甚至威胁让美国退出北约。特朗普的一意孤行使得欧盟很头疼,却毫无办法。 如今特朗普再次当选,使得欧盟及很多成员国惴惴不安,给乌克兰的命运和跨大西洋的贸易关系增加了很多变数。11月6日,在欧盟举足轻重的德国的执政联盟宣告解体。德国交通灯政府自成立以来就因为各政党之间立场不同导致种种不和谐的声音。社会党出身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因为自由民主党出身的财政部长林德纳拒绝同意抬高债务上限而将其解职。据说朔尔茨之所以坚持要求放宽债务上限,原因之一是朔尔茨担心特朗普会上台后会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援,而德国需要有足够的预算支持乌克兰。尽管朔尔茨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他的行动却可能导致明年的德国联邦大选提前举行,基民党提前上台。 2024年11月7日,第五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 11月7日,大半年前就定好的在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上,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内的约50位欧洲领导人参加会议,本来的会议议题是俄乌战争和中东局势,但特朗普的当选使跨大西洋关系成为最重要议题。特朗普为了实现他让俄乌停战的计划,很可能会要求泽连斯基放弃俄罗斯占领的土地以换取和平,但欧盟主流政党对此心有不甘。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则利用这个机会强调与特朗普的友谊,以此增加欧洲爱国者党团在欧盟决策中的影响。俄乌战争如何结束不仅是考验美俄关系的重要看点,而且,也是欧盟内部主流党团与右翼/极右翼党团较量的角斗场。此外,欧盟非常担心特朗普会像其竞选时所说要对欧盟产品征收20%关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愿意购买更多的美国液化天然气,以此向特朗普示好。欧洲能源监管合作署则指出随着清洁能源的部署,欧盟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在2024年有可能已经达到峰值,今后会逐年减少。无论在能源领域是否能满足美国的要求,欧盟已经开始与特朗普团队接触,积极寻求与特朗普的谈判,以避免欧美贸易争端。在尽量与特朗普妥协的同时,欧盟也强调战略自主的重要性,希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总之,特朗普上台将给欧盟带来巨大政治和经济的压力,也为欧盟未来几年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
赵光锐 | 欧盟面临特朗普2.0压力 | 海外看世界
50学者评【特朗普2.0】第12篇 赵光锐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政治系主任 特朗普重新上台后会大幅调整拜登政府的对欧政策,这可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总体的跨大西洋关系上,特朗普政府将不会像拜登政府那样将所谓“特殊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础,不把欧洲看作是美国全球力量的延伸,欧盟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将会下降。第二,特朗普很有可能重拾对盟友的“残忍政策”,尤其是在欧美贸易关系上会利用欧洲对美国和北约的安全依赖逼迫欧盟做出让步。而且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大概率会采取先易后难的步骤,先压服欧洲、日本等盟友,再集中火力压服中国,因此欧盟很有可能会遭受“特朗普变局”的第一波冲击。这也是当前欧盟机构和多数成员国领导人普遍的沮丧情绪甚至有些战战兢兢的主要原因。 2024年11月15日,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真蒂洛尼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称欧盟经济下行风险增加。 第三,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会大幅后撤,让欧盟迫不得已冲到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第一线,欧盟面临的来自欧洲东部的安全压力和资源投入压力将会短期内急剧增加。第四,当前欧盟的两架马车法、德都遭遇国内政治问题,政治领导人难以协调和应对“特朗普变局”,更多外交和安全政策责任将落到欧盟机构身上,但是欧盟的权能和成员国间的利益和政策分歧,也很难使欧盟能有坚强、一致、有效的对美政策,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很有可能会经历一段慌乱和混乱时期。
-
海看快讯 | 美国大选与两岸关系 | 海外看世界
第四十讲 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 《两岸热点》系列讲座 美东时间2024年11月16日晚(北京、台北时间11月17日晨)由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和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主办,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和上海东亚研究所赞助的《两岸热点》系列讲座第四十讲暨闭门线上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由美国美利坚大学赵全胜教授主持,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副教授孙太一和美国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副教授翁履中是本次会议的嘉宾主讲人。来自全球各地的近20位学者参与了会议,其中邓中坚、戎抚天、朱俊玮、殷燕军、赵宏伟、杜进、祁冬涛、孙哲、蒲晓宇、朱志群等专家学者在问答环节分享了看法并提问。 这次会议在美国总统大选刚刚结束后举行,所以在会议前半段两位嘉宾及在线专家学者们首先对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对美中关系和两岸局势的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特朗普会如何继续打贸易战以及如何打台湾牌来从两岸获取利益、华府精英圈与特朗普核心圈的磨合、特朗普是否会争取第三任期、特朗普政府与美国盟友的关系、两岸是否可能不通过美国直接交流、特朗普的帮派特色、其团队“简单,粗暴,有效”的选举和施政策略、特朗普家族与马斯克的作用、以及2028年大选布局等等。 之后,两位主讲人详细介绍了他们刚刚合著出版的英文新书The Myth of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Elite Perspectives from Beijing, Taipei, and Washington, amid the Yizhou Dilemma. 孙太一介绍了此书的背景。现在“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甚为流行,但它毕竟是美国学者提出并用古希腊历史来试图解释目前的国际政治和权力转移。两位学者认为通过中国历史事件来解释中国目前的发展特别是两岸关系更为贴近现实,更有说服力。因而他们以《三国志·蜀书》中关于蜀汉统一益州的历史为背景来呈现霸权方、崛起方和第三方博弈中各自面临的困境与两难(书中将其描述为“益州困境”),并阐述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性会如何为我们理解今天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博弈带来启示。 翁履中则详细介绍了通过对北京、台北、华盛顿三方接近决策层的精英进行的149份问卷和109人次的访谈,书中呈现了三方精英们对台海当前局势、各方军事和经济实力、治理能力、战争预期以及冲突后反应等诸多议题上的差异。此书的目的是“建议大陆,教育西方,提醒台湾”,希望各方能用中国历史去反思当今的两岸问题以及如何和平解决当前困境。 孙、翁两位的大作不仅有理论创新,也有政策参考价值,可喜可贺。该书分别由马英九、卜睿哲(Richard C. Bush)和贾庆国作序。在问答环节,学者们主要围绕“修昔底德陷阱”“珠海航展”“益州困境在西方接受度”“日本在益州困境中的角色”“贸易战成败与教训”“领导人的角色”“台湾牌”“中国实力是否登顶”“软实力”“时与势在哪方”“民进党网军”“亚洲版北约”“民进党是否有值得肯定之处”“赖清德台南医师背景对其性格影响”“未来两岸统一模式”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而精彩的讨论。 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接下来将继续推出《两岸热点》系列讲座,下一讲,嘉宾们将在2025年一月特朗普就职后探讨“特朗普2.0与台海新挑战”,《海外看世界》也将持续追踪报道。
-
辜学武|特朗普的回归将倒逼中欧走近 |海外看世界
50学者评【特朗普2.0】第9篇 辜学武 德国波恩大学终身讲座教授 首先, 特朗普的回归加速了欧洲人对建立统一防务力量的向往; 而欧洲统一的防务力量的建设又呼唤着欧洲“债务共同体”的诞生. 随着德国人向法国人靠拢, 最终放弃对“债务共同体”的反对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一旦欧盟27国授权欧盟发行“欧盟国债“, 一个新的合作潜力将在中欧之间产生. 中美之间的日趋紧张的地缘政治竞争已经使得北京拥有的上万亿美国国债成为了一个危险的定时炸弹. “欧洲国债“倘若问世, 无疑给北京提供了一个“去风险”的选择. 多年来被迫把亿万美金投资给美国财政部的尴尬局面有望打破, 毕竟到目前为止, 除了美国国债债劵, 能够让外汇资产既能灵活变现又能增值保值的境外国家层面的投资目标凤毛麟角. 从这种角度讲, 特朗普新政府放弃对欧洲安全保护的速度越快, 程度越高, “欧盟国债“诞生的几率就越大. 对欧洲来讲, “欧盟国债”如果受到中国政府的青睐将是一件振奋市场信心的好事. 对中国来讲, 降低对美国国债的依赖, 有序将一部分美国国债逐渐转换成“欧盟国债“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因此, 特朗普的上台可能不经意地为中欧之间的金融合作创造出一个新的机会. 其次, 之所以说特朗普上台会把中欧拉近是因为他的关税大战往往是“敌友不分”. 关税在他的手上就像一把机关枪, 端起来左右横扫, 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 只要是对美国有贸易顺差的国家都是横扫的对象. 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仅次于东盟和欧盟. 中国海关总署11月7日公布的数据表明, 2024年前十个月中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4.01万亿人民币,增长4.4%,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1%. 特朗普要是看见下面这串数字, 他的“关税机枪”可能会立马上膛. 在过去的十个月, 中国对美国出口3.04万亿元,增长4.9%;自美国进口9694.8亿元,增长2.9%;对美国贸易顺差2.07万亿元,扩大5.8%。 特朗普要是看见下面这串数字, 他的“关税机枪”可能会立马上膛. 欧洲也在特朗普“关税机枪”的瞄准镜之内.2023年,欧盟向美国出口商品的价值高达5020亿欧元, 但从美国只进口了价值3440亿欧元的商品,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差达1580亿欧元. 光是德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达600多亿欧元. 2023年德国向美国出口了近1600亿欧元的商品, 但只进口了不到100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 这一直让特朗普耿耿于怀. 中欧同时遭到特朗普“关税机枪”扫射应该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尽管在关税的高低设计上, 特朗普会对中欧采取不同程度的对待. 但同是特朗普极限关税战牺牲品的这个命运正在降临到中国和欧洲的头上. 中欧联手反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是没有先例.…
-
刘亚伟|特朗普2.0和美国的国际霸主地位|海外看世界
50学者评【特朗普2.0】第10篇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特朗普继克利佛兰之后成为美国第二位连选连任失败但四年后又“卷土重来”的总统。美国在克利佛兰第二任期(1893—1897)打下了美国海外扩张的基础,他离开白宫不久,美国就拿下了去远东的中转站夏威夷群岛,吞并了菲律宾和古巴,进入左翼历史学家所说的“帝国主义时代”。从目前看,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也会对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美国与欧洲曾经坚如磐石的关系或许会弱化,特别华盛顿对欧美“集体安全”的神圣承诺极有可能出现松动。在他的第一任期,特朗普实现了迫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分成员国提高国防经费的目的。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使得欧洲安全对美国的依赖变得更加紧迫。特朗普声称要在当政24小时内实现俄乌停火。华盛顿任何对普京的让步都会使欧洲国家感到“胆战心惊”,但又“无可奈何”。避免战争的进一步延续和升级肯定需要各方做出有意义的让步,实现和平真的要以一个国家的主权被侵犯和领土遭遇蚕食为代价吗?如果美国倡导和接受这样的和平,它作为国际正义的捍卫人的地位会被颠覆。 其次,美国与中国带来全球范围内地震的全面竞争不会改变,但是,双边关系的互动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如果特朗普兑现大幅度增加对华关税的竞选承诺,中国的经济会会面临雪上加霜的挑战。但拜登时期形成的反华发达国家的“统一战线”会出现裂痕。华盛顿主打的“民主牌”和“人权牌”或许被束之高阁;虽然特朗普政府不会放弃“台湾牌”,但它的打法也会有所不同。特朗普本人认为台湾使可以交易的筹码,但他的团队恐怕会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台海局势就是在他任期的最后一年发生根本变化的。 中东冲突或许会因为特朗普曾经的特立独行而趋于缓和。特朗普在第一任内把美国使馆搬到耶路撒冷,暗杀了伊朗国防卫队的负责人,促成了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伊朗担心他走得太远,以色列不担心他三心二意,与德黑兰不和的阿拉伯国家知道他有实现和平的诚意,这三种因素或许会导致中东僵局的化解。 从目前看,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也会对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会渐行渐远,特朗普不认为这些国家对自己“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事业有任何帮助。其实,这些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美国试图在这些国家推进民主和人权的尝试拖了美国的后腿,极大地消耗了美国有限的资源。 美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已经被搞得体无完肤,创伤尚未痊愈,特朗普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可以想象,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气候大会等可能都要应对美国缺席或者消极怠工的困境。 特朗普认为关税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美国的政府收入和产业下滑的问题,也是让那些与华盛顿离心离德的国家“归队”的法宝。特朗普不仅要提高对华关税,还要对所有进入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如果付诸实践,全球经济会大幅度下滑,贸易会进入“战国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美国自己的经济能独善其身,他要美国老百姓减负的承诺也会烟消云散。 如果说克利佛兰总统在第二任为美国从孤立走向世界夯实了基础,特朗普也许在自己的第二任奏起美国与世界脱钩的序曲。如果美国撂挑子,那个以规则为基石的世界秩序会不会摇摇欲坠?没了“警察”的世界会不会堕落为弱肉强食的丛林?单极的世界会向多极转变吗?新兴的国际组织和倡议可以变成构建全球新秩序的纽带和标杆吗?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在今后四年或更长的时间浮出水面。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